赵晓阳代表: 您在市人大第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318号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 》已收悉,由我单位主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协同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19年2月,市委市政府新出台的《海宁市中小企业赋能行动方案》将科技型孵化企业确认为重点赋能对象,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帮扶工作提供政策支持。我市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开展了大量工作。 针对关于“创新优化政策措施,加大推广力度”的建议 制定优化政策制度,建立完善服务机制 多部门以“走企业、送政策、增动能”专项活动为载体,建立了走访企业长效机制,听取广大科技型小微企业反映的相关问题和意见建议,并不断完善优化相关政策制度。 随着下阶段大批小微企业园的陆续投入使用,市里将进一步引导园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搭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进一步改观小微企业园区形象,提升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目前,市经信局正与市财政局会商制定优质微企业入园发展租金减免补贴政策实施细则。同时,市经信局已制定《2019年“支持民企在行动”系列活动计划》,4月起由海宁经信专家服务团赴各镇(街道)、园区开展点对点精准服务,涉及政策宣讲、融资对接、管理培训等,将重点邀请科技型小微企业参与活动,进一步帮助企业了解我市政策。 组织企业家培训,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 市经信局已制定拟发文《2019年海宁市企业经营管理者学院》培训计划;正在制定《企业家养成和创二代培育计划》,将重点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积极参与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3月26日,组织一批企业家赴南京开展专精特新标杆学习,部分科技型小微企业也积极参与。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的特点,市科技局及有关平台积极帮助企业与银行对接。4月8日在市科创中心举办首场“助小微,促创新,促创业”银企对接活动(杭州联合银行专场),50余家科技企业参加;4月19日,市科技局召开关于浙江亚芯公司科技支行贷款工作协调会,会议达成协商,由海宁德商村镇银行单个科技支行给予浙江亚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00万元贷款授信,该笔500万元科技支行贷款将用于浙江亚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工程中心建设。同时,与会单位就科技支行针对科技型中心企业的贷款产品进行了深刻讨论,科技支行也表态愿意积极创新开发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及时、便捷和可靠的服务。 上线企业服务系统,建立企业培育库 为提升个性化管理,强化信息库建设,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定需求,推动企业融资需求和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2018年10月市科技局与上海信隆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功上线海宁科技金融支持企业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集线上发布科技金融信息、科技政策宣传培训、企业投融资需求对接交流等服务于一体,可对全市科技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入库申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科技金融机构的融资受理、贷(投、保)后管理以及数据统计、分析评价等实行线上运行。此外,通过该系统,政府和银行还可实时掌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还款、资金流转等情况,提高审批效率,为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联动开通“快车道”,持续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 另外,市经信局正在排摸梳理企业信息,准备将科技型小微企业纳入重点对象,建立海宁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并把政策和服务的重点转移到支持培育库企业。下一步,市经信局将牵头建立起中小企业赋能行动工作推进机制:制定2019年目标和实施计划,细化政策措施,建立季度例会和月度工作报送机制,开展阶段性总结评价,形成亮点示范案例等。 针对关于“积极帮助破解'融资难'”的建议 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我市采取多举措进行缓解,比如设立海宁市科技支行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引进社会资本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支持科技支行加大普惠金融信贷支持力度等。 (一)积极发挥科技支行支持作用 2018年10月18日,我市修订出台《海宁市科技支行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实施办法》(海市科局〔2018〕66号)。新《办法》着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订完善,以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一是提高了市级风险补偿基金的规模,由原来的3000万提高到5000万元;二是调整了科技支行贷款利率,新《办法》规定风险补偿基金项目下的科技支行贷款利率,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适当上浮,上浮利率最高不超过20%;三是增大扶持力度,新《办法》提高了单个企业在本市科技支行的科技贷款授信总额度,由原来的300万提高到500万元;四是扩大了支持范围,新《办法》调整了科技成长型企业的认定条件,新增了“已在‘新三板’或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及其他地方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企业”,同时对企业上年度销售收入放宽为3亿元以下;五是建立了管理考评机制,由市科技局联合市财政局和市金融办,对科技支行支持科技成长型企业信贷投入及增长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科技支行资格保留与否挂钩。新《办法》的出台,将突出发挥“专项资金”的风险补偿功能,进一步调动科技支行和科技成长型企业的积极性,扩大科技支行信贷风险补偿的广度和深度,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和成本。我市已有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德商村镇设立了科技支行。目前四家科技支行科技贷款余额5.28亿元,为56家科技人才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 (二)充分提升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效用 海宁市创业投资基金成立于2011年6月,是由市政府安排设立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资金,用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我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投资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鼓励投资于种子期、起步期的科技型初创期企业。2011年由海宁市创业投资基金主导,出资1500万元参股成立了海宁海创创新基金。2012年由海宁市创业投资基金主导,出资1500万元参股成立了海宁中新力合科金基金。2014年由海宁市创业投资基金主导,出资3000万元参股成立海宁力合天使创基金,该基金投资款已全部投完,项目方海宁美达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天创信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7个企业得到良性发展。2018年6月,我市调整优化了《海宁市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并与杭州同家资本、隆启资本共同新成立海宁隆启基金,基金总规模为1亿元,聚焦于文化教育、消费升级、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领域,将有助于拓宽我市种子期、初创期甚至成长型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孵化+创投”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的提升。 (三)多渠道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优化政策性担保公司——海宁诚信担保有限公司运作模式,探索由优质民营担保公司——嘉丰担保进行托管。拓宽政策性担保名录库中有关人才企业范围,将嘉兴、海宁等各级领军人才企业和科技加速企业纳入政策性担保企业名录库。将政策性担保合作银行扩展到11家,提高科技人才企业的融资选择面。目前政策性担保在保客户中,涉及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科技人才企业6家,在保金额2370万元。今年年初协调杭州联合银行已对美达瑞授信500万元,企业已使用150万元,银行表示其余额度可以随时提取使用。市金融办先后为科峰生物、朱光波科技、亚芯微电子等人才企业召开融资协调对接会12次,为科技人才企业解决融资和周转问题。如,针对胜百科技公司提出的融资需求,协调工商银行和杭州联合银行,为企业新增授信1000万元,满足了企业发展需求。 同时,借力浙江省创业投资协会丰富的资源优势,与省内优质的投资机构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机制。4月28日、29日,我市邀请30多家优质的投资机构代表海宁参加嘉兴“清华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活动,并达成投资意向金额11.12亿元。通过搭建创投机构与优质企业的对接平台,科技人才企业充分与资本对接,部分企业已获得创投机构青睐,如陶特容器已成功私募融资3000万元,将加速企业发展进程。 三、针对关于“深化创新要素的汇聚,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与沪杭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及人才、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优势,为海宁本地企业提供各类优质的科技服务和技术转移服务,为海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成果和人才支撑,培育和孵化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提升海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深化产学研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我市分别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合作共建浙江大学海宁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海宁市技术转移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海宁分中心和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为我市企业对外开展产学研合作畅通渠道。目前,浙江大学与我市的校地和校企合作项目已涉及到新材料、电力电子、健康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 2018年6月,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海宁国际中心正式启动。2018年9月,市科技局组织浙江凯耀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海宁市明帅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LED企业赴浙江大学光电工程与科学学院开展产学研对接,借力高校科研优势,互补共推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5月7日,我市浙江周氏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此次签约合作,旨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将高校科技成果在企业产业化,同时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促进校企共同进步。双方将合作开展新产品研发、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加强人员的互动与培养,共建校企本科生、研究生实习基地。 (二)集聚创新资源,打造“科技资源的大集市” 我市与科易网合作搭建的“海宁网上技术交易平台—淘科技”(以下简称“淘科技平台”)汇集企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科技中介等科技创新服务活动参与方,建设集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对接服务、科技中介服务、交易服务为一体的平台,并以此为依托构建服务企业的线下网络,有效、持续推进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形成海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依托科易网丰富的科技资源,针对海宁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淘科技”平台整合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专家资源等各类信息,借助“掌上淘科技APP”、“线上线下互动互补服务体系”、“举办在线对接会”、“培育技术经纪人”、“发展企业科技专员”等创新方式,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项目、专业人才等创新要素经常活跃在平台上,广泛对接本地企业技术需求,并确保网上技术交易平台专项补助政策落实到位。淘科技平台自2014年上线运营以来,取得良好的运营成效,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将持续推动我市企业科技创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海宁的转移转化。今年,我市又与厦门科易网科技有限公司续签了合作协议。 (三)推进科技交流,启动“百校(院)联千企引千人”专项行动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海宁转移转化,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海宁市中小企业赋能行动方案》精神,2019年3月,我市启动“百校(院)联千企引千人”专项行动。通过联合国内外近百个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高校院所成果推介、重点企业精准对接、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线上科技成果对接、“助企聚才”活动,建立渠道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人才对接机制,拓展招才引才渠道,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为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专项行动将每年组织百场产学研对接和招才引才活动,服务我市千余家企业。三年时间内,实现每家规上企业新引进一名以上本科生,每家高新技术企业有一个高校(院所)或创新团队进行技术对接,每家上市(含拟上市)企业合作建设一家省级以上企业研究院。 最后,非常感谢贵会提出的宝贵建议。 海宁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5月27日 (联系人:谈勤怡 联系电话:87296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