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卫生健康局 海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海宁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海宁市推进“病有良医”打造“健康潮城”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时间:2024-01-09 10:27 来源:市卫生健康局 浏览次数:

各有关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海宁市推进“病有良医”打造“健康潮城”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海宁市卫生健康局          海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海宁市医疗保障局

                                   2023年5月11日

 

 

 

 

 

 

 

 

 

 

 

海宁市推进“病有良医”打造“健康潮城”

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

 

为进一步提高“病有良医”公共服务均衡优质共享,根据《浙江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嘉兴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海宁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及《嘉兴市推进“病有良医”打造“健康在嘉”品牌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全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和十方面民生实事动员部署会精神,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要求,深化健康海宁建设,加快建设卫生健康现代化,着力完善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推动人人享有高水平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二)主要目标。

——城乡居民更健康。人均预期寿命达82.7岁以上,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8.5%以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2%,主要健康发展指标全省领先、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健康服务更普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城乡居民同质同标免费健康体检制度有效落实,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广,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87%以上。

——服务体系更健全。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有序,优质医疗资源充裕均衡,基本建立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的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

——医疗保障更有力。建设高质量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医保领域集成改革,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基本成熟定型,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平稳推进,打造长三角医保服务最便捷市,全市人民医疗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含大病保险)职工和城乡居民分别达到85%、70%以上。

——全民健身更普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普惠共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7㎡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4.7%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4.7%以上,基本形成全覆盖、均等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表  “病有良医”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2023

目标值

2024

目标值

2025

目标值

2026

目标值

2027

目标值

健康水平

1

人均预期寿命(岁)

>82.4

>82.45

>82.5

>82.6

>82.7

2

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

≤9.30

≤9.15

≤9.00

≤8.75

≤8.50

3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40

40.5

41

41.5


42

4

国民体质合格率(%)

94.3%

94.4%

94.5%

94.6%

94.7%

健康服务

5

年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人次(万)

12

12.2

12.4

12.6

12.8

6

数字健康重点应用年服务人次(万)

80

85

90

95

100

7

县域就诊率(%)

≥90

≥90

≥90

≥90

≥90

医疗资源

8

新增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

(专科)

≥1

≥2

9

省级及以上卫生人才数(名)

1

1

1

1

1

10

年定向培养医学生(名)

30

30

30

30

30

医疗保障

11

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

(含大病保险)(%)

85/68

85/69

85/70

85/70

85/70

12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34

34.5

35

35.5

36

13

异地结算医疗机构开通率(%)

50

55

60

65

70

14

住院同病同价病组数(个)

80

90

100

110

120

15

嘉兴大病无忧”投保率(%)

65

65

70

70

>70

16

带量采购药品品种(个)

450

500

550

600

650

全民健身

17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3.17

3.20

3.22

3.25

3.27

18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44

44.2

44.5

44.6

44.7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实施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专项行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强化全市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建设,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提升全域急救能力合理做好重症救治资源储备,提升平战转换能力。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加强医共体成员单位全-专科、特色专科、联合病房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提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推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新改扩建项目。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参与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市中医院加强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层旗舰中医馆建设。到2027年,新增三级医院2家,2家卫生院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医院能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达到推荐标准的卫生院占比达70%。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列第一位为牵头部门,下同)

    (二)推进“医学高峰”攀登争创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专科)。完善县域卫生专项人才招引培育政策,建立健全人才薪酬、奖补和激励机制,积极申报省市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每年引进硕博人才35名。积极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市级医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升市级医疗机构综合研究能力及科技创新水平。2027年,争创省级临床重点医学(培育)类学科(专病)3个,省部级课题5个,争创省博士后工作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立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300万元,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突破;市级医疗机构注册执业医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不低于10%新增省级以上卫生人才数5名。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

(三)提升全民医疗保障水平。构建共富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稳步提高投保率。全面实施医保办事全程“不见面”互联网服务模式,优化完善“互联网+”医保经办服务,落实省内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免审即转”,个账资金“秒到账”。稳步推进生育医疗待遇省域内直接结算。到2027年,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投保率达70%以上,异地结算医疗机构开通率达到70%。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卫健局)

(四)深化医保领域集成改革。优化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规范,推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扩大住院支付同病同价病组和门诊支付改革试点。持续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开展全面覆盖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口腔种植价格专项治理工作,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将单颗常规种植医疗服务费用降至不超过4500元每颗的新区间,降低口腔种植医疗费用。到2027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6%以上,落实120个同病同价病组,实施门诊支付改革,落实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工作。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卫健局)

(五)优化数字健康服务。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推广普及“互联网+”医疗、护理、药事、中医药、医保等服务,积极构建线上预约、在线诊疗、线下护理、药品配送、医保结算等全流程闭环服务。全面接入“浙医互认”“浙里护理”“浙里健康e生”等数字化应用。加强检验检查结果质量控制管理,提升市域影像、心电、检验等七大中心医疗数据质量。到2027年,数字健康重点应用年服务人次达到100万以上。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市医保局)

(六)强化全民健康促进。持续实施同质同标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适时优化体检项目。完善慢性病早筛早诊早治制度,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全周期管理,持续推进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等筛查。优化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服务,加强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嵌入式、下沉式的心理服务阵地,提供全周期的心理健康服务。强化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和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筛查干预。推进残疾预防工作。2023-2027年期间,每年免费健康体检人数达到12万人以上。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残联)

(七)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普惠工程,合理布局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百姓健身房)、笼式足球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多类型体育健身设施,大力推动体育公园、环浙步道和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打造具有海宁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镇(街道)全覆盖。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100%向社会开放。到2027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7㎡,基本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高质量实现村(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文旅体局、市发改局、市自规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

三、工作保障

    (一)强化统筹协同。市卫健局加强“病有良医”公共服务优享的统筹协调和牵头推进,市医保局、市文旅体局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任务,分工负责、推动落实。各部门切实履行部门责任,积极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取得工作实效。

    (二)强化项目推进。聚焦“病有良医”领域重大工程项目,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实现建设进度要求和年度投资计划。

(三)强化监测评价。紧盯重点工作和任务目标,加强定量监测和定性评价,及时开展工作调度会议,完善数据共享。根据需要适时进行“病有良医”部门会商,研究讨论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病有良医”相关工作的政策解读和信息发布,提高社会知晓度和群众参与度。积极及时总结凝炼提升亮点经验,加强推广。加大正面宣传和典型报道力度,为“病有良医”建设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