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共同富裕  > 工作进展
争先奋进 经济大潮逐浪高

发布时间:2024-07-01 11:49 信息来源:大潮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12月天气出奇的冷,但海洲处处火热。

在Gcar海宁新能源汽车城市MALL,消费者走走看看,挑选着心仪汽车;在新庄大厦现场建设现场,车辆进进出出,施工人员各司其职,有序地忙碌着;在“炼铠堂”工作室,设计师们正紧锣密鼓地赶制着最新的订单……这些都是今年海洲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海洲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四敢争先·九大争锋”实践活动,扎实推进街道“创新变革争先攀高”行动,争先奋进,全力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2023年,海洲街道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5亿元,增速7.6%。

关键词一 促招商

“目前为止,一共销售出600多辆汽车,销售额2.1亿元。”12月25日,海宁潮来新能源汽车城有限公司总经理龚一书告诉记者,开业2个月来,Gcar海宁新能源汽车城市MALL热度不减。这意味着,这个浙江首个、嘉兴唯一的新能源汽车城市综合体,正成为拉动海洲街道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

招商引资是稳进提质的“强引擎”,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

今年,围绕“服务业冲刺200亿元”目标,海洲街道强化对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型服务业、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靶向招商,与华侨基金、浙江省汽车行业协会、深圳零售协会等保持紧密联系,推动了2023年海宁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促成了浙江首个新能源汽车综合体Gcar海宁新能源汽车城市MALL落地开业。

数据显示,海洲街道今年累计对接项目120余个、拜访客商240余次,实现目标企业意向签约14家,总计签约金额超20亿元。新招引重点产业领域企业55家,引入上狮等3家影视公司,炼铠文旅项目、与言文化、南宾影视等多个文化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炼铠文旅项目是海洲街道今年新引进的一家公司,也是海洲街道今年在文旅产业的一次深度探索。

作为“中国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的温陈华,与其“炼铠堂”工作室之所以落户海洲街道,缘于海洲街道的主动。“在甲胄出圈后,工作室处于发展上升期,政府帮忙解决了资金、场地的问题。”温陈华说,2022年底,他搬到了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国际面辅料中心,不仅场地更大,而且还能够买到一半的原料,对公司发展十分有利。

“‘炼铠堂’的引进,是海洲街道招引方向转变的一次成功试水,将为海洲街道经济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海洲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除了项目招商,今年,海洲街道积极开展人才招商,成功完成国家级申报1人、省级申报1人;新引进大学生1289人,其中硕士81人、40周岁以下青年博士1人。

关键词二 转动能

以“项目为王”跑出发展“加速度”。

12月21日,天气虽然十分寒冷,但新庄大厦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新庄大厦是海洲街道今年开工的第一个重大服务业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将招引高端商务酒店入驻,布局与之相配套的商务业态。该项目是街道“服务业向200亿冲刺”的重要一环。

项目只有开工、落地,才能转化成生产力。为推动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今年,海洲街道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目标责任制、项目挂钩制、跟踪服务制、目标考核制”5项工作制度,加大跟踪对接、全程服务力度,确保每个项目建设有人包保、问题有人解决、要素有人协调、工期进度有人保证。同时,从土地供给、手续办理、开工准备等方面,采取“精细化”措施,提供“保姆式”服务。

多点发力推动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市首个垂直复合用地项目星望中心项目成功拿地,集采配套服务智能仓储项目、金龙村安置点室外配套工程项目顺利开工,潮品荟、皮革城公交首末站、金龙综合用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扩面项目、新庄大厦、映运蝶府南区6个项目完成入库,医药物流供应链中心、联合现代供应链项目、张店村安置点室外配套工程项目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此外,供电总部大楼等8个项目成功入选“嘉兴市2023年度服务业重点项目‘百项千亿’工程投资计划”,云尚未来商务中心、国金大厦、潮品荟3个项目入选“浙江省服务业重大项目”。

据悉,海洲街道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4.16亿元,同比增长72.5%。

作为海洲街道经济发展的命脉,产业提升日益被摆上重中之重位置。“对于‘寸土寸金’的海洲街道来说,惟有突破传统业态、培植新型业态,才能使发展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海洲街道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基于此,海洲街道精耕细作楼宇经济,深入推进“一楼六员”机制,引入楼宇“六智模式”。招引推介星级楼宇、特色楼宇和创业创新综合体,不断擦亮海洲楼宇经济“金名片”。探索“楼宇+”社会化招商方式,对重点楼宇进行产业定位,扎实做好企业梯队培养。

数据显示,今年,海洲街道全年新招引楼宇企业126家,完成全年目标的105%;预计全年海宁市纳统楼宇25幢,入驻率72.36%,税收17.26亿元;嘉兴市纳统楼宇16幢,入驻率89.73%,税收16.01亿元。

关键词三 保供给

近日,位于海州西路南侧、海涛路东侧商业商务住宅垂直复合用地项目——星望中心项目设计方案通过,正进一步调整优化方案细节。

据悉,星望中心项目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城镇住宅用地,是海洲街道重点招商项目之一,也是市区首个垂直符合用地项目。

促成该项目落地海洲街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要素的及时保障。据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前期招商情况,积极对接项目用地需求,倒排工作时间,提早启动规划编制、地块前期研究等工作,并及时安排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切实做好用地要素保障工作。在此基础上,属地自然资源所积极组织供地材料上会,配合市局做好项目供地前期工作。最终,在市资规局、市城投集团、海洲街道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项目供地。

项目要落地,土地保障是基础。

今年以来,海洲街道全力释放空间,土地要素获保障。据统计,今年,海洲街道完成供地222.2亩;涉及2020-2023年项目任务44亩,完成57.52亩,完成率130.73%,位列全市第一;准入未供涉及2宗59亩,完成率100%;建设用地腾退完成150.29亩,完成率125.24%,位列全市第一。

项目要发展,制度保障是关键。

今年以来,海洲街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1+1”联企服务机制,落实领导班子联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楼宇制度。新设“首问责任制”,与企业建立一对一个性化政务服务群,安排专人为企业答疑解惑。

数据显示,今年,海洲街道累计走访企业280余家(次),已累计开展相关服务300余次,其中上门服务30余次,解决企业审批难题17件,先后协调解决老百姓大药房医药物流供应链中心项目选址、“中国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温陈华团队资金困难等问题120个,获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点赞。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