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荷花美到能挣钱?海宁这个村,100多万!

发布时间:2024-07-11 17:49 信息来源:融合编辑部 浏览次数: 字体:[ ]

“绿叶荷花映日开,清风徐来香满池。”

这个夏天去哪玩?去海昌街道双山村吧。在这片200亩的“武莲海种”基地里,有一万八千多株不同品种的荷花正在盛开。

抱一束鲜切荷花,在碧绿的荷塘边凹个造型,美美的照片必定在朋友圈“出圈”。

从四年前种下第一批莲种开始,一朵朵荷花催生了海昌街道的“赏花经济”,不仅撬动双山村农文旅发展,更美了乡村,富了村民。如今,在文化IP的赋能下,一朵荷花打开了大家的想象力,正孕育出新的消费市场。

这不由得让人感叹,美是一种生产力。

一拍即“荷” 一朵花香两地双山村,因境内东史山、西殳山而得名,村里本无荷花,这一片荷塘源于海宁与武义两地的一次美丽相遇。

宣莲,中国三大名莲之一;武义县柳城,江南第一荷花之乡。四年前的夏天,海昌街道第一次在柳城畲族镇考察时,被这些千姿百态的荷花所吸引,随即想到当时正在打造3A景区的双山村。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从武义县引荷花入海宁,打造海宁版“十里荷塘”,既可为车门村带去经济效益,又能助力双山村风貌焕新。

2020年12月,两地正式签下“荷”约,以“荷”为媒,结下“山盟海誓”,在海昌街道双山村撒下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种子”,打造“武莲海种”示范基地。

2021年春暖花开之际,车门村委托荷花种植专家带着两万多株宣莲苗种从武义驱车赶至海宁,指导、协助双山村农户进行种植。自此,武义宣莲正式在海宁扎下了根。

“武莲海种”这一共富项目,创造了浙江省第一个山海协作农业共富“飞地”新模式。

彼时的双山村利用生态资源优势,不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集观赏、休憩、游玩为一体的农文旅路线,通过碧水绕村项目建设,打造一水连天、栈道绵延的赏荷景观,仿佛让人置身立体水墨画卷中,让整村环境更上一层楼。

酒香不怕巷子深,位于海宁最北面的双山村一下子火了,“武莲海种”基地成为海宁人赏荷花的网红打卡地,每年夏季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市民纷至沓来。打造文化IP 引得游客来

每年的7月到9月,是荷花盛开的季节。

随着双山村荷花的走红,除了市民游客,还有许多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短炮”前来取景。

娇艳多姿的雨后荷花、五彩晚霞映衬的荷花、新鲜翠绿的莲蓬,一波波美照轮番亮相,不断刷新着朋友圈和各大媒体的热度,极大地提升了双山村及“武莲海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把握这一良好势头,经开海昌决定举办荷花文旅活动,打造荷花文化IP。街道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了用文艺汇演和集市来增加活动的吸引力。“第一年,那叫一个热闹!”双山村党总支书记吴恺笑着说,大家没想到荷花文旅活动能够一炮而红。

乘势而上,海昌街道和双山村精心谋划第二届荷花文旅活动。一份手绘地图,为游客呈现一个立体的美丽乡村;一条旅游线路,串联起了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的时尚产业;一波消费券,再次撬动文旅市场消费活力。

到了今年,第三届荷花农文旅共富季更新颖了,“荷风莲韵”赏荷花、“荷香集市”买文创、“NPC互动”拍美照、“荷韵雅集”集章册、“书换荷香”开彩蛋,持续三天的活动让村民仲叶松感叹不已,“以前这里都是农田,晚上黑漆漆的,现在一到夏天,就有很多游客来!”

据统计,连续三届活动的成功举办,每届均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的游客涌入。“武莲海种”基地通过灵活就业和固定用工等方式累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就业,形成莲花、莲蓬、莲子产业链,带动双山村村民收入增加100万余元。

颜值变产值 流量换“留量”

今年的荷花盛宴中,有一个摊位人气非常旺,那就是承包了整片荷塘的浙江誉海农业。今年,他们除了销售新鲜莲蓬,还创新出售各种鲜切荷花。

“第一年只卖莲子,顺带卖了点荷花,可没想到5元一朵的荷花,一天能卖2000多元,比莲蓬卖得更好。”浙江誉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方苏芬回忆,当时父亲并没有想到要做荷花零售,而她却觉得这个方向大有可为。

于是,这位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的新农人,去年辞职来到双山村“武莲海种”基地,承继父亲经营的事业扎根荷塘,开始尝试销售鲜切荷花。“只用荷叶做包装,对年轻人而言过于原始简单。”方苏芬介绍说,为了让荷花莲蓬的售卖组合更具美感,今年,“武莲海种”基地与花店达成合作,由他们提供花艺指导和材料包装。有了专业卖花人的巧思,竹筒荷花、手捧荷花等新造型在今年荷花季上首次推出就收获了不错的反响。

“我们是第一次尝试现场包装,单只荷花售价5元,花束15元一束,竹筒荷花30元一筒,文旅活动每天能卖1000多元,比预想的要好。”方苏芬看着统计表笑着说,平时都是卖散装的,一天只有100束左右。

她观察到,许多游客喜欢含苞待放、半开不开的荷花,采摘下来能保存3-4天,所以每天清晨4点,采摘工人便要下塘,将荷花花苞连同茎秆采下。“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希望能够把客流量转换成销量。”

“春风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花期有限,如何避免“昙花一现”?用文艺之美点亮乡村生活。以“荷花”为核心文化符号,今年的荷花农文旅共富季启动了荷香书吧·全民阅读、荷你有约·群文荟萃、荷韵赋能·非遗体验三大系列活动。主办方还敏锐捕捉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植入了NPC互动、集章打卡、祈福许愿等年轻人喜欢的新业态,让游客可观、可赏、可参与,提升了游客体验感。

让人文美景与旅游资源“并蒂花开”。和美乡村连片成带,游客为荷而来,却不局限于荷。随着荷花文旅活动的持续举办,双山村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整合,形成了以“武莲海种”基地为核心,涵盖五福彩色稻田、菌菇农企、史山十景等在内的乡村旅游环线。特别是今年新开辟的垂钓中心,更是紧抓小龙虾垂钓热潮,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让乡村旅游的活力更加充沛,让“好花常开,好景常在”。

让荷花产业链更长更丰富。方苏芬除了与本地花店合作打开荷花销路,把“赏花经济”转化为“卖花经济”,还计划推出莲子甜汤等特色产品。双山村还在积极探索开展“赏花+餐饮”“赏花+旅拍”等复合型业态,丰富游客的体验内容,延长“赏花经济”产业链条,让山海协作的“荷”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诗和远方”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有文化、有载体、有创意,这片美丽荷塘正“开”出生机勃勃的文旅新质生产力。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