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索  引:001008004003023/2025-75404 发文机关:海宁市审计局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5-01-21 15:21
责任部门:海宁市审计局 责任科室:办公室
所属栏目:计划总结 访 问 量 :
进入老年模式
2024年全市审计工作情况和2025年工作要点


一、2024年工作情况

2024年,海宁市审计局实施审计项目24个,查处问题金额6.31亿元,移送案件线索15起,问责处理7人,报送审计报告、专报等重要事项材料36篇,反映重要问题85个,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8篇,推动完善财政管理、民生实事等制度机制87个。

(一)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统筹财政领域审计项目,组织开展同级审和4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确定20项重点内容,移送案件线索7起,促进盘活财政资金39729万元;加强审计政策研究,报送非税收入管理、供销系统管理体制、盘活国有(集体)企业低效资产管理等专报,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做好书记交办的政府产业基金项目审计工作,重点关注产业投资引导支持作用发挥、基金运作规范化管理等。

(二)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全力协调推进市主要领导经责审计报告反映问题的整改,建立整改工作专班化运作机制,常态化对接省审计厅整改事项,已完成整改销号问题45个;组织开展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参与审中会商、审计方案的审议,协事推进领导干部权利运行的监督;完成丁桥镇、市供销社等经济责任审计项目9个和13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事项离任交接的监管工作。

(三)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做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建立工作协作、业务互补、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四大机制,推动审计监督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监管协作联动,并在重大问题整改“回头看”等8个方面进行试点。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事项清单编制工作,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环境综合治理等45个审计事项;推动完善土地整治、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等制度5个。                                                                       

(四)围绕深化改革创新,做好部门协同监督

加强问题清单管理,对近7年国有企业、镇级财政审计中的514个常见问题和近三年审计发现问题的事例597项进行推送,常态化提醒;探索开展2023年度国有企业总审计师考核评估工作,推动国企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143项,节约资金972万元,16名人员追责问责,获评优秀项目2个,相关做法获省审计厅推广。加强镇级财政审计监督,建立“人大+纪委+财政+审计”四合一监督模式,查出问题64个、涉及3.5亿元,镇街道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全部提交镇级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审议,相关做法在嘉兴专题会议上作经验交流,许村列入嘉兴内部审计工作试点。组织开展“巡审”联动项目6个,常态化开展审计发现问题“纪审”会商,当年移送案件线索9件;与市检察院建立食药安全“公益诉讼联动事项清单”,涉及14个领域40个事项 ;联合市人大财经委组织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开展整改方案专题会商18次,实地督办问题20项,发送督办函3件。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充分认识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审计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还不够全面,聚焦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风险防范的监督力度待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效还不够明显等。

二、2025年工作要点

(一)聚焦政治引领,强化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坚持“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定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持续健全与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审计办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职能作用,高质量撰写审计“三个报告”,组织召开审计委员会会议,统筹研究全市审计工作,落实落细委员会部署要求。持续加强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做好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组织开展项目审计,为市委市政府积极建言献策。

(二)聚焦服务中心,高质量完成年度审计项目

科学谋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重点目标任务,聚焦财政管理、国资国企、基建工程、自然资源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做好审计立项工作,提高审计监督服务中心大局实效;突出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点人员的审计监督,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各审计项目的基础工作和底层框架,突出关注重大违纪违法、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等重点问题,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和改善民生、权力规范运行、干部履职尽责和清廉海宁建设。

(三)聚焦审计现场管理,着力完善审计工作机制

围绕“审计现场管理提升年”,做深做实审前调查了解,牢固树立研究型审计理念,围绕前期调查研究和审计关键环节,建立审计标准化质量管控体系,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质量和效能。积极创新审计现场管控机制,切实把好审计现场质量关,进一步落实分级管控机制,持续抓好审计全流程管理,总结前置审理、方案论证、审中会商工作成效,重视综合成果开发,进一步提炼“现场质量管理提升”特色做法和工作亮点。

(四)聚焦协同发力,提升审计监督实效

进一步深化与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打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新模式。借力社会专业力量,提升专业领域审计质量。深化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审计结果反馈和审计成果会商研判,推动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考核的重要参考。加强与纪检监察、巡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监督贯通协同,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确保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加强与检察院的公益诉讼领域案件线索合作,抓好线索分类移送和处置闭环管理。加强与人大部门评议工作衔接,落实联席会议机制。深化建设领域审计监督,重点关注项目前期充分性、过程规范性和投资绩效性。

(五)聚焦内部审计,着力推动提能提效

深化国有企业总审计师制度,推动国企管理现代化规范化。持续优化年度国有企业总审计师考核工作,强化镇(街道)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组织开展内审人员实战化培训,通过交叉审计、跟随审计等方式“以审代训”,多措并举提升内审监督能力水平。深化内审机构参与清单问题整改机制,着力推进有效防范屡审屡犯问题;开展项目评优、课题论文申报指导,进一步挖掘海宁内审在完善基层治理现代化上的作用发挥。

(六)聚焦长效整改,提升审计整改效力

严把整改质量关,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结果认定办法,统筹协调推进我市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问题整改到位。结合“七张问题清单”工作新机制,优化典型案例储备和上报。推进共性整改等督促指导,提高审计工作报告及清单问题整改质量,开展审计整改回访和重大问题整改“回头看”。加强审计整改闭环管理,优化在线监测、常态评估和及时纠偏机制,持续开展共性问题梳理发布,强化问题警示和经验推广,持续推进整改长效机制建设。继续统筹做好市主要领导经责审计整改工作。

(七)聚焦审计数字化,提升审计监督绩效

做好数字化赋能,争取提升审计数据分析利用的便捷性、提升掌上办公支撑能力两个省级试点;深化利用数据分析室,谋划大数据审计项目,不断提升科技强审能力水平。加强大数据和审计业务融合度,建立重点项目大数据审计情况会商及跟踪机制,加强对大数据审计语句、数据资源的梳理,建立一批常用好用的大数据审计模型和审计方法,夯实审计数据储备,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审计干部大数据审计运用能力。加强网络数据安全教育、排查和处置,开展信创替代工作。

(八)聚焦培训督导,聚力干部队伍综合赋能

定期更新配备专业书籍,及时发布重大会议精神和上级重要文件。邀请上级领导、专业人士讲课。常态化开展“审立潮·先锋讲堂”、青年学习小组沙龙等活动,讲授审计工作最新要求、案例式审计思路、现场组织管理经验等内容。进一步发挥全员参与的业务会议旁听机制作用。支持干部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等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坚持全面从严治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