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文旅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和“三个年”活动要求,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高质量推进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海宁成功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市、区)。文旅深度融合工作经验获胡伟副省长批示肯定,并在省文旅深度融合部署会上得到王浩省长点赞表扬。“潮空间”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和“艺起潮城探索全民美育新路径”在国家级会议上作交流发言。2个项目获省文化和旅游重大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文化执法工作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作交流发言。百年氧道翁金线成功入选省首批交旅融合优秀案例。“运河天眼监测项目”获首届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十佳案例。海宁位列2024年嘉兴市文化和旅游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指数第一。文旅深度融合、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经验获《竞跑者》《浙江信息》《嘉兴政务动态》刊登。市文旅体局获评省文旅厅“纸上繁花”——浙江纸艺文创展“优秀组织奖”。 一、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内核,精神富足底色不断擦亮 一是设施品质持续提升。静安全民健身中心(少体校)、亚洲举重训练中心、鹃湖文体中心南区建成并对外开放。斜桥镇全民健身中心正式启用。高质量完成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海宁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市区12所学校体育场地全面提升并向社会开放。新建静安智慧书房2个、百姓健身房13个、“国球”进社区(公园)5个、文化驿站2个、礼堂书屋12个、非遗分馆4个、乡村博物馆2个、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1个、文化馆企业分馆5个,新增各类运动场15片、健身器材168件,完成“环浙步道”14公里。 二是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深入实施“文艺赋美·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打响“艺起潮城”品牌,高质量承办“纸上繁花”浙江纸艺文创展、浙江省女画家作品展等省级活动,追“潮”夜课报名火爆,“文艺赋美潮城”走进商圈、街区和景区。全年开展各类文艺演出1634场、追“潮”夜课296期、送戏下乡237场、送书下乡25万余册、送展览讲座690场,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18.6次,全民艺术综合普及率达85.5%。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举办“百廿书香”、海宁市主题书展等大型阅读活动,持续扩大“静安”、“侠影”、“志摩”等阅读品牌影响力,开展各类阅读活动1800余场次,参与群众超38万人次。全年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达90.15%,创近年新高。深耕精品文艺创作,省级获奖5件,嘉兴市级获奖7件,《一起去黄湾》获第三届浙江省旅游歌曲大赛金奖。新创编皮影剧目《童年的金庸》《潮乡儿女特工李云》2个,非遗作品获国家级奖项3个,省级奖项62个。 三是创新驱动持续发力。创新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跨界融合,图书馆总馆升级“店融馆”模式,引入轻食及文创服务,拓展“馆融店”模式,与人民文创书店合作,实现公共阅读资源进驻洛塘河绿道。2家静安智慧书房完成“去同质化”改造。马桥文化驿站委托民间团体管理运营,打破传统局限,丰富空间业态。公共文化服务质效提升,获评全国优秀案例2个、浙江省创新案例3个、嘉兴市创新奖3个。深入推进文化交流,持续提升海宁文化影响力,硖石灯彩参加央视总台龙年春晚国民舞台、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走进台湾南投灯会,海宁非遗亮相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海进博会、浙江省与匈牙利巴兰尼亚州结好20周年庆典。深化校地共建,与浙大海宁国际校区、东方学院等重点院校开展双向互动系列活动,开展长三角、对口协作地区文化交流活动10余次。 二、推进潮城文脉赓续传承,海宁人文底蕴不断彰显 一是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申遗,完成《盐官古城文物保护总体规划》海宁市级评审,安澜园遗址公园建设概念方案进一步完善。全力服务盐官潮乐之城、志摩故里·硖石文旅项目90余次。高效开展文物四普工作,完成“三普”登录点复核438处,复核率100%。重点推进考古前置,通过浙江省土地储备考古前置系统初审109宗,调查勘探66宗。高标准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完成海神庙展陈提升以及东西配殿修缮工程、陈阁老宅维修项目、徐志摩墓及周边景观提升工程、沪杭铁路沿线侵华日军炮楼维修展陈项目,完成衍芬草堂、圣女小德肋撒天主堂等5处消防提升工程待省级验收。新公布海宁市级非遗项目18项、传承人23名。 二是筑牢文物安全保护底线。围绕文物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全市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全年巡查检查文保单位8232家次,发现并处置问题隐患361处,抄告问题隐患12次,立案6件,完成联合检查5次,无人机全覆盖巡航16次。协同属地、部门共同做好大运河保护和管理工作,联合发改、资规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加强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建设项目联动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属地和部门职责,强化文物涉建项目审批监管。积极做好生态央督涉大运河(海宁段)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三是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结合志摩故里·硖石全面开街,发挥各类文保建筑、名人故居辐射带动作用,指导成立海宁市钱业公所博物馆,徐志摩旧居延长开放时间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持续推动非遗保护载体建设,获评省级非遗体验点1个、非遗美学生活馆2个、非遗主题街区1个、非遗工坊2个,获评嘉兴最佳人气非遗研学体验点1个、嘉兴市级非遗工坊5个,新公布海宁市级非遗项目18项、传承人23名。推动文化遗产展示进景区、进商圈,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在家纺城顺利举办,“支付宝浙里非遗体验官”活动走进海宁,开展各类文化遗产展示体验活动268场,赋能文旅融合。“跟着志摩游硖石”青少年研学活动获首届全省博物馆研学十佳线路推介展示。 三、绘就文旅深度融合盛景,潮城文旅品牌不断打响 一是深化全域业态布局。聚焦“潮”IP,坚持以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为核心,编制《海宁市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专项规划》,“一廊一城一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365”文旅品牌不断打响,“168”文旅业态布局持续推进。围绕“一廊六景区、一潮可多看、乐游八项目”,继续做大做强“观大潮、跑氧道”、“游古城、赏音乐”、“住民宿(露营)、听夜潮”、“瞰美景、学飞行”八大文旅业态、七大钱塘宿集、六大沿江景区。出台《海宁市民宿项目发展实施办法(暂行)》,推动民宿项目业态落地。 二是优化项目服务招引。深化服务助推盐官潮乐之城试营业、志摩故里·硖石全面开街,推动日光域、云翊航空等重点文旅项目落地。统筹盐官潮乐之城项目、志摩故里·硖石、皮革城等全域内文旅资源,开设盐官至皮革城、奥特莱斯等6条专项交通游线,串联海宁全域景点。实施文旅体全产业链招商行动,聚焦民宿、户外运动、非遗文创等领域,全力招引优质文旅项目,赴上海、香港举办文旅招商推介会2场,120余家文旅企业参会,促成签约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与上海旅游行业协会、香港中国旅游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5个入库文旅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约32.3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5.89%。 三是强化文旅营销推介。出台《海宁市“时尚潮城 人气海宁”促消费实施方案》,策划百场“六潮激荡”展形象促消费系列活动,在景区、商圈、历史街区联动开展各类文旅活动100场。打造文旅“爆款”,借力影视剧《繁花》邀请郑恺担任海宁文旅推广大使并拍摄文旅宣传片,成功实现海宁“引流”,相关视频播放量超150万。打造“一潮双览”融合场景,盐官潮乐之城9月1日启动门票预约后,2.4万张门票3小时即售罄,传统观潮季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5.9万人次,获央视专题报道。志摩故里·硖石打造四大场景,国庆期间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全域旅游接待人次1371.6万人次、增长8.32%,接待过夜游客640.33万人次,同比增长26.96%。 四、打造运动海宁城市名片,体育事业产业不断攀高 一是全民健身持续升温。推行市领导联系运动项目机制,通过领导示范带头参与体育运动,关心支持体育运动发展,推动全民健身事业新发展。大力发展“草根体育”,举办迎春健步走、追潮马拉松、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村BA、村超、乒乓球等深受群众喜爱的各类赛事2500余场,累计参与25万人次,进一步浓厚群众体育氛围,掀起全民健身热潮。举办运动促进健康科学健身大讲堂暨体卫融合培训班12场,培训近2000人。实施“潮城少儿习泳”工程,4000余名3~5年级小学生参加游泳公益培训。 二是体育产业更现生机。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引流和集聚效应,释放“赛事经济”新动能,引进和举办2024年东亚壁球锦标赛、2024年海宁追潮马拉松、第十届中国海宁国际速度轮滑公开赛、第九届CBSA海宁斯诺克国际公开赛等省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50项,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4万余人次参赛,吸引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20余次,直接促进服务业增收5000余万元,间接带动消费1亿余元。出台《海宁市加快推进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获嘉兴市体育产业发展资金补助项目5个,列入《2023年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2项,海宁鸿拓体育运动有限公司成功入规。 三是竞技体育成果亮眼。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举办2024年海宁市中小学生(幼儿)体育篮球、足球、田径等竞赛23项,累计参与超5000人次。组织1000余人参加嘉兴市青少年田径、举重、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等赛事26项。完善训竞布局、升级场馆设施,积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完成新增注册浙江省青少年运动员548人。派出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赛事33项,获45金57.25银45铜,其中国际级获3银1铜,国家级获9金7.25银9.25铜。 五、狠抓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市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有效实现全领域安全。实施文旅体领域“1+N”安全生产监管能力专项提升工作,开展专项培训5次,培训210人次,有效提升全系统人员安全生产监管技能。常态化开展文旅体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工作,排查主体1823家次,整改问题隐患1109个。结合盐官潮乐之城开业关键节点,创新实施“乡村旅游景区监管一件事”,出台《海宁市乡村旅游景区监管一件事实施方案》,2名执法人员下沉盐官度假区执法,保障盐官景区周边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强化广电安全播出,规范制度落实和节目流程。持续推进非卫整治,拆除非卫接收设施30个,取缔非法销售门店2个,执法办案1件。 二是持续强化依法行政。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做到审批程序标准化,审批过程透明化,审批行为可监督,审批结果可核查,共办理行政审批160件。保障盐官潮乐之城、志摩故里等重大文旅项目,实行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对26项营业性演出实现即报即办。强化行政执法,出动执法人员4316次,检查各类场所2158家次,开展联合执法24次、远程网络巡查239家次,共计立案调查52件,办结案件47件,警告21家次,罚款17.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248元、违法物品1385件,受理举报65件。 三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要求,加大“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协同力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格控制执法检查频次,开展差异化检查,全年双随机抽查占比66.08%,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66.66%,抽查事项覆盖率100%。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大案要案协查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实现行刑有效衔接,办理相关4案件起,有效规范行业发展,为合规企业提供更好发展环境。 六、推动党的建设提质增效,严实队伍作风不断巩固 一是基层党建夯实有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23次、中心组学习研讨12次。以“双建争先”为抓手,严肃并不断丰富党内政治生活,局机关党支部“以红色初心绘文旅新卷”主题党日入选嘉兴市机关优秀主题党日。深度推进“党业融合”,打造“文心护安”、“艺起潮城”等一批更有辨识度的文旅体党建品牌。“潮韵·四点钟”新获评海宁市党员志愿服务“潮城红立方”优秀品牌项目。有效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发挥文旅体网军作用。 二是“三支队伍”赋能重塑。出台我市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三支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更广泛地团结凝聚和培养引育广大英才。推出“潮文·领想家”文旅体融合发展论坛、“潮文·新锐荟”青年干部训练营等系列干部实践锻炼项目,促进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结合重大文旅体项目积极引入专业文旅产业运营团队,举办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交流活动12场,开展技能人才培训300余人次,不断壮大文旅体产业人才队伍。聚焦公共服务人才队伍扩容提质,开展公共文化“三员”、文博讲解员、阅读推广人等培训活动58场,培训学员2500余人次。 三是勤廉建设纵深推进。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高质量完成党纪学习教育,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专题授课辅导、廉政警示教育、交流讨论等党纪学习54次。驰而不息防范纠治“四风”问题,深入社区访廉63人次,“背靠背”听取文旅体市场经营主体、服务对象意见83家次。巡审联动高质量完成党委二级巡查和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海宁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成功创建我市二星级清廉站所。深入开展文旅体系统奋战“三个年”、奋进“三提升”主题活动,每季度对年度重点任务开展督考,评选季度工作先锋奖,考评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全力办好为民服务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