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索  引: 001008004003018/2025-84244 发文机关: 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5-01-08
所属栏目: 部门及镇、街道文件 发文字号: 海农发〔2025〕1号
访 问 量 : 发布时间: 2025-02-10 14:20
进入老年模式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人大专项监督意见 进一步推进冬季灭螺的技术导则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近期,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农业生态治理专业监督小组开展冬季灭螺专项监督活动,代表们围绕福寿螺治理工作提出诸多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冬季灭螺行动,特制定本技术导则,旨在更科学、有效地防控福寿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与生态环境稳定,现将市人大专项监督提出的意见及有关要求、技术指导明确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指导督促力度,持续推进冬季灭螺行动,重点清理沟渠内的淤泥和杂草,破坏越冬环境、降低繁殖基数。

各镇(街)需进一步加大冬季灭螺力度,结合福寿螺发生的具体情况,细化工作任务,持续推进冬季灭螺行动。

(一)沟渠清理。对农田及周边的灌溉沟渠、排水渠等进行全面排查与清理。重点清除沟渠内的淤泥、杂草以及堆积的杂物等,因为福寿螺常藏匿其中越冬,破坏这些适宜的越冬环境,能有效减少其存活数量。可组织人力或使用小型机械,将清理出的杂物妥善运离沟渠周边,防止再次成为福寿螺的栖息地。

(二)农田整理。翻耕闲置的冬闲农田,通过深翻土壤,破坏福寿螺在田间可能的藏身之处和产卵环境。同时,清理农田田埂边的杂草,保持田埂的整洁,避免福寿螺附着、繁殖。利用福寿螺喜聚集的特性,开展清淤清理,并集中销毁。利用冬修水利时期,在灌溉水渠出入口和水田进水口处设置拦截网或安装尼龙纱网,网孔大小 4 目(孔径 4.75mm),用木框或铁丝固定其超过水面 20cm,防止福寿螺随水流进入农田漫延,同时方便收集捕杀福寿螺。

(三)自然枯水期裸露河床。在自然枯水期,裸露的河床往往会成为福寿螺的聚集之处。组织人员对河床进行全面巡查,重点查看石头缝隙、低洼积水处等福寿螺容易藏身的地方。对于发现的福寿螺,采用人工捡拾的方式进行收集,集中放置在密封袋或容器中,后续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深埋或者采用合适的药剂进行消杀。同时,对河床表面的杂物、水草等一并清理,破坏福寿螺的生存环境,防止其再次滋生繁殖。还可以在河床周边撒上适量的石灰粉,改变局部土壤的酸碱度,使其不适宜福寿螺生存,进一步抑制福寿螺在该区域的繁衍。

二、加强部门协同,统筹资金、生态和效率等因素,不断优化鱼种增殖放流区域,完善拓展稻鸭共生试点,重视做好河道清淤前的灭螺,积极探索各种科学有效的灭螺方式,多管齐下,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效。

各镇(街)要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在资金方面,统筹安排好财政资金,保障灭螺工作所需的物资采购、设备租赁以及人员劳务等费用支出,确保工作不因资金问题受阻。同时,兼顾生态与效率,依据天敌生物与福寿螺相生相克原理来防控。对于河道水域,除日常清理铲除工作外,可结合渔业增殖放流,投放较大的青鱼、鲤鱼等进行生态平衡制约;稻田则可采用稻鸭共生模式,利用鸭子喜食福寿螺的习性,在稻田里发挥鸭子灭螺的作用,这样既能减少福寿螺数量,又能节省鸭饲料成本,通过这些人为的生态干扰手段,实现良好的福寿螺防控效果;要重视河道清淤前的灭螺工作,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组织专业人员在清淤操作前,采用合适的灭螺手段,如人工捕捉、药物消杀等,防止清淤过程中福寿螺随淤泥扩散。积极探索其他科学有效的灭螺方式,全方位巩固和扩大灭螺工作成效,提升整体防控水平。

三、充分发挥保洁公司的专业作用,不断改进清理方法,有阶段性、针对性开展河道清螺,加强防除治理,确保防控效果。

保洁公司配备着专业的清洁设备,且积累了丰富的环境清理经验,各镇(街)理应善于借助其力量来推动冬季灭螺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引导保洁公司结合河道等区域的实际状况,不断改进清理手段,精心制定出具备阶段性、针对性的河道清螺计划。在防除治理过程中,需加强对细节的把控,例如,对于清理出来的福寿螺,要妥善加以处理,防止出现二次污染以及扩散的情况。同时,要督促保洁公司严格依照相关标准与要求开展作业,确保防控效果符合预期,从而有效控制河道等区域福寿螺的数量,降低其对周边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一)人工捕杀

借助冬季水位较浅、水质清澈的有利时机,配合河道保洁工作,赶在福寿螺越冬或者产卵盛期来临之前,针对河道内的成螺实施人工捕捉。人工捕螺摘卵是一种能够减少螺量、控制扩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见效迅速的特点。

(二)药物防治

1. 选药原则:选用对福寿螺有特效且对环境相对友好的杀螺药剂,例如四聚乙醛类药剂等,要确保药物来源正规、质量合格,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进行配制。

2. 施药方法:在福寿螺密度较高的水域、沟渠等区域,可采用喷雾或者撒施的方式用药,选用40%四聚乙醛悬浮剂时按喷雾80-100毫升/亩、2.5-5g/平方,选用25%杀螺胺乙醇胺盐时按100-120g/亩。喷雾时要确保药剂均匀覆盖在福寿螺及周边可能的栖息处;撒施药物后,可适当搅动水体或翻动周边土壤,使药剂能充分接触福寿螺。施药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口鼻等部位,同时关注天气情况,避免在雨天施药影响药效。另外,切不可在开放水域、养殖水域使用药物。

四、加强宣传引导,广泛普及福寿螺相关知识,鼓励发动群众参与福寿螺治理工作。

各镇(街)要做好宣传引导与工作督导,把宣传的重点放在普及让老百姓充分认清福寿螺的危害性和防控工作重要性上来,形成多管齐下、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一)充分认识福寿螺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福寿螺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民健康安全都有着严重威胁。它不仅能危害水稻等多种作物,致使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而且极大地影响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其携带的寄生虫还会威胁人民健康安全。当前福寿螺正逐渐进入越冬休眠期,这是开展冬季防控的有利时机,各镇(街)需迅速组织开展福寿螺冬季灭除行动,尽力将农田区域福寿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有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二)充分认清福寿螺危害的严重性。

福寿螺适应性极强,即便在干旱季节,也可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 6 - 8 个月,遇洪水或被灌溉时又能再次活跃起来。它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产卵不受水域限制,能爬到岸上在植物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上面产卵,易于跨水域扩散,且在农田里基本无天敌,一般农药难以将其杀灭。

1.福寿螺对农业的危害

福寿螺食性杂,水稻、莲藕、菱角、茭白、慈菇、茨实等水生植物以及旱地的甘薯、蔬菜等作物都受其危害。其中对水稻危害最为严重,堪称“水稻杀手”,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会产生危害,尤其在秧苗期和移栽期最为突出。若稻田里有福寿螺,刚插下的秧苗第二天就可能大片倒伏,皆因被福寿螺啃断。福寿螺可致水稻减产 15% - 30%,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2.福寿螺对河道的危害

(1)破坏河道生态平衡:福寿螺繁殖能力超强,一年产卵次数可达 10 次,一只母螺 1 年可累计繁殖幼螺 30 万只。如此惊人的繁殖速度使其能迅速扩大种群、占据优势地位。它以水生植物为食,大量摄食水草会使栖息地沉水植物锐减,改变生物种群结构,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还会挤压其他水生生物生存空间,影响水生生物多样性。

(2)增加河道治理难度:福寿螺大量繁殖和扩散,使得河道治理难度与成本大幅增加,为控制其数量,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清理和防治。

(3)影响河道水质:福寿螺的排泄物会污染水质环境,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一步破坏河道生态环境。

3.福寿螺对人的危害

稻田里的福寿螺对人存在潜在危害,其螺壳锋利,农民下地干活易被划伤手脚。福寿螺还是疾病和寄生虫的重要载体,携带的后圆线虫能引发致命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携带的吸虫会导致皮肤过敏,一只成年福寿螺体内可藏 3000 - 6000 条寄生虫。同时,它是卷棘口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若将其误认成田螺捡回家食用,且烹饪方法不当或未熟透,很可能感染相关疾病和寄生虫。

(三)如何区分福寿螺与其他螺。

1.从外形来看:福寿螺和田螺是有很大区别。首先从个头来看,成年福寿螺体型要比田螺大很多,“再从颜色上来看,福寿螺颜色偏黄,田螺则偏青褐色。”

2.从构造来看:即便是个头相当的田螺和福寿螺,构造上都会有很大的区别。田螺的尾部呈椎体形,盖头是片圆形,而福寿螺尾部很短,盖头偏扁,整体呈圆盘形。

不带壳的螺肉,要如何区分呢,这个其实也不难,和分辨外壳颜色一个套路,两种螺肉主题色也不一样。田螺肉整体泛白色,青色,青灰色

而福寿螺则是泛黄褐色

煮熟的也能区分,关键是看大小!福寿螺个大而因为福寿螺有两对触角,田螺只有一对。所以当你看到螺肉上的肉芽比较多且杂乱的时候,那就是福寿螺!

五、加强对冬季灭螺工作的督导,及时报送灭螺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工作定期报送制度。

农业农村局要加强对冬季灭螺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各镇(街)定期对辖区内各区域的灭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地查看,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形成工作定期报送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灭螺工作的开展情况,每月25日前上报冬季灭螺情况月度报表(详见附件)至市农业农村局,以便全面掌握全市冬季灭螺工作动态,为科学决策和进一步推进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请各镇(街)务必重视,切实落实人大专项监督意见,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共同推动我市冬季灭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持续巩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安全防线。

附件:冬季灭螺情况月度报表

海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1月8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