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索  引: 001008004003026/2025-92856 发文机关: 市应急管理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5-03-18
所属栏目: 部门及镇、街道文件 发文字号: 海防指〔2025〕2号
访 问 量 : 发布时间: 2025-05-12 09:27
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 《海宁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海宁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海宁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防指有关成员单位:

经嘉兴市防指办审核同意,现将《海宁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海宁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

                           2025年3月18日


海宁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

建设实施方案

 

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和省、嘉兴市民生实事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基层防汛防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基层防汛防台应急管理能力,筑牢防汛防台安全底板,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关于全面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的通知》(浙防指〔2025〕1号)要求,结合海宁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总体目标,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提能升级基层防汛防台组织指挥、风险防控、预警响应、抢险救援、运行保障“五张网”,推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与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141”基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推动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实战实效,更加注重创新创优,实现“1833”联合指挥体系从省市县向基层镇村延伸贯通,形成上下贯通、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基层防汛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镇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切实筑牢防汛防台“最后一公里”。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初步构建一贯到底、权责明晰、协同高效、运转顺畅的防汛防台联合指挥、联合救援联合保障体系,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基层防汛责任人的灾害防御应对本领明显增强,防汛防台体系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基层基础和素质能力短板进一步补齐,防汛抢险救灾实战能力显著提升,今年主汛全面完成12个镇街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任务

、体系建设

(一)组织指挥提能升级

健全完善组织指挥体系,完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责任落实、平台应用,做到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全面融入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和“141”基层治理体系,应急消防管理站全面统筹村防汛防台工作,“1833”联合指挥体系全面贯通,实现基层组织指挥效能提能升级。

(二)风险防控提能升级

健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规范风险管理、隐患排查、人员转移,采取重点风险区域“一点一策”、隐患排查“一本通”、重点人群“一户一策”等措施,实现基层风险防控能力提能升级。

(三)预警响应提能升级

健全完善预警响应体系,完善预案方案、监测预警、自主响应,做到预案修订和演练全覆盖、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全覆盖、预警叫应责任人和受影响人员全覆盖,实现基层预警响应能力提能升级。

(四)抢险救援提能升级

健全完善抢险救援体系,高水平建设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高标准配备抢险救援装备、高频次开展防汛专项训练,实现基层抢险救援能力提能升级。

(五)运行保障提能升级

健全完善运行保障体系,强化宣传培训、工作激励,做到镇村两级防汛责任人100%警示教育,高风险区群众100%宣传教育、新任防汛责任人100%岗前培训,实现基层运行保障能力提能升级。

、实战应用

(一)防范应对短临强降雨

针对短临强降雨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防御窗口期短等特点,镇(街道)、村(社区)以预报预警为令,以快制快,自主决策,聚焦监测预警、叫应叫醒、快速响应、转移避险、安全返回等关键环节,高效落实防范应对措施。

1.监测预警。镇(街道)值班人员落实密切关注监测预警信息,收到暴雨预警信息后,及时按照预案通知镇(街道)条线负责人、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和网格员,并报告镇(街道)有关负责人。村(社区)收到预警信息后,及时通知村级防汛责任人和受影响群众。

2.叫应叫醒。暴雨橙色预警时,镇长(主任)、分管应急消防管理站的领导中有一人坐镇指挥;暴雨红色预警时,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中有一人坐镇指挥。发布暴雨橙色以上预警时,镇(街道)值班人员叫应受影响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督促进岗履职。

3.快速响应。镇(街道)有关负责人以预报预警为令,遇暴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时,结合实际启动Ⅲ级、Ⅱ级、Ⅰ级应急响应,激活应急指挥机制。收到暴雨预警后,村(社区)组织防汛责任人开展低洼易涝点、危(老)旧房等风险区域巡查排查,随时做好人员转移、内涝防范等管控措施;村(社区)负责人随身携带卫星电话。

4.转移避险。镇(街道)、村(社区)根据气象、水利等行业部门发布的监测预警信息和现场实况,或防指人员转移指令,按照“三必须”要求及时自主组织风险区受影响人员转移避险。

5.安全返回。预警信号解除,镇(街道)、村(社区)确认住房、周边环境安全,组织已转移人员安全有序返回。

(二)防范应对台风

针对台风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防御阶段性明显等特点,镇(街道)、村(社区)根据防台风“1+N”工作方案体系,全面发动提前转移严密防范,聚焦进岗履职、风险管控、人员转移、“五停”落实等关键环节,按照镇(街道)三级、村(社区)两级响应落实防范应对措施。

1.进岗履职。镇(街道)激活应急指挥机制,启用相应工作组。Ⅲ级响应启动时,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坐镇指挥;Ⅱ级、Ⅰ级响应启动时,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坐镇指挥,包保责任人下沉到村。村(社区)防汛责任人、各类网格员进岗履职。

2.动员部署。Ⅱ级响应启动时,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防台工作部署会,会商研判灾害风险,全面动员部署,督促各村(社区)、基层站所全面落实防台各项工作举措。

3.进驻前置。Ⅲ级响应启动时,镇(街道)、村(社区)做好“三大件”“四小件”调试使用等准备,挖机等大型抢险装备再确认。Ⅱ级、Ⅰ级响应启动时,、村两级抢险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备勤待命,必要时提前预置重点影响区域。

4.风险管控。镇(街道)、村(社区)按照工作方案和“三张单”要求,滚动开展八个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临灾排查,立查立改隐患,难以整改的及时落实临时管控措施。沿镇配合做好海塘马口关闭、薄弱堤段加固等工作。

5.人员转移。Ⅲ级响应启动后,镇(街道)、村(社区)提前转移高风险区内受影响人员;Ⅱ级、Ⅰ级响应启动后,按照“三必须”和“6个100%”要求全面转移风险区受影响人员,视情组织扩面转移。镇(街道)、村(社区)做好人员转移全过程管理,落实基层干部和转移群众“同吃、同住、同转移”。

6.五停落实。根据防指和行业部门发布的“五停”指令和辖区灾害风险,镇(街道)、村(社区)配合落实道路封控、景区关停等应急管控措施,做好各项应急保障,视情自主落实其他“五停”措施。

7.全时值守。风雨影响重点时段,镇(街道)应急工作组24小时运转,随时掌握防台动态信息,紧盯雷达云图、雨水情,开展“六问六答”抽查,督促防汛责任人履职到位。村(社区)落实醒夜值守,相关责任人随身携带卫星电话,遇到突发情况及时报告镇(街道)。

8.抢险救援。发生险情或险情征兆、“五断”极端情况,镇(街道)立即启动抢险救援行动方案,协助调度辖区抢险救援力量、大型装备等资源,快速恢复应急指挥通信,组织开展人员疏散、临时安全管控等先期处置,防止次生灾害扩大,必要时申请上级增援。

9.安全返回。接到防指人员安全返回的相关指令后,镇(街道)、村(社区)在资住建等部门指导下,评估确认住房、周边环境安全,组织已转移人员有序返回,并及时上报情况。

10.信息报送。镇(街道)按照应急响应等级,向防指动态报送信息。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将本地灾情上报,镇(街道)在接到灾情后30分钟内上报防指,后续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做好灾情续报、核报。发生3人及以上死亡失踪或遇险被困的,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上报,镇(街道)在接到灾情后15分钟内口头报告、30分钟内书面报告至防指。

、实施步骤

(一)方案编制及部署阶段(2025年3月中旬前)。全面开展调研,从组织指挥网、风险防控网、预警响应网、抢险救援网和运行保障网分析提炼具有操作性的提升建设事项,并报上级防指办备案;指导镇级编制工作方案,列出任务、责任、时限“三张清单”3月下旬前报市防指办备案

(二)体系建设阶段(2025年3月下旬—6月上旬)。各镇(街道)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规范防汛业务台账、工作手册、制度汇编等,以镇(街道)为单位,完成基层防汛责任人“四讲一会”和防汛指挥人员“一学四练”等业务培训,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和群众宣传教育,确保在主汛期前完成提能升级建设。

(三)实战运行阶段(2025年6月中旬—9月)。推进汛期成果运行,开展实战复盘评估,确保12个镇(街道)及所辖各村(社区)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全面落地。

(四)总结提升阶段(2025年10月起)。10月份完成镇级自验,并完成市级核验后报上级防指验收。结合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出亮点,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探索总结创新模式,全面巩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成果,不断提升基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和防汛防台救灾整体能力。

、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街道)要把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作为今年防汛防台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统筹谋划,落实落细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扎实推进提能升级建设

(二)落实工作保障。要以提能升级为抓手,建立相应的推进和保障机制,明确工作主要内容、目标任务、计划进度和责任落实工作经费属地予以保障。 

(三)强化指导服务要加强对建设工作的指导,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及时掌握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上报防指办组织相关行业部门研究协调解决。

(四)注重工作总结。根据工作目标要求,打造一批有亮点、有特色、有内涵的镇(街道)和村(社区),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形成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为全面提升平原地区的防汛防台基础提供参考。

 

附件:海宁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任务清单

 

 

 

 

 

 

 

 

 


附件

海宁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任务清单

 

类别

序号

建设内容

责任单位

上级指导部门

完成时限

 

 

 

 

组织指挥提能升级

 

 

 

 

 

 

 

 

 

 

 

 

 

组织指挥提能升级

1

组织机构

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是防汛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应急消防管理站的领导具体负责,应急消防管理站承担防汛防台统筹协调工作,明确专人负责。

各镇(街道)

防指办

2025年4月

2

村(社区)建立村级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应急工作组。

各镇(街道)

防指办

2025年4月

3

村(社区)防汛职责按规定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网格,针对专业性强、基层网格员难以承担的防汛职责,在行业部门指导下,由镇(街道)组织村(社区)补充落实巡查、预警等责任人。

各镇(街道)防指有关成员单位

防指办,水利等有关成员单位

2025年4月

4

工作机制

镇(街道)健全完善应急指挥机制,明确综合协调、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联合救援、联合保障等工作组职责和工作流程,应急响应期间高效运行应急指挥机制,有效承接“1833”联合指挥体系任务要求。

各镇(街道)

市防指办

2025年4月

5

村(社区)明确监测预警、人员转移、抢险救援等应急工作小组分工,协助镇(街道)做好防汛防台和抢险救灾工作。

各镇(街道)

市防指办

2025年4月

6

责任落实

镇(街道)、村(社区)明确包村、村包户到人”包保责任人。

各镇(街道)

市防指办

2025年4月

7

镇(街道)明确级防汛责任人并落实责任告知村(社区)防汛责任人熟悉“246”等职责。

各镇(街道)

市防指办

2025年4月

8

平台应用

镇(街道)有关负责人和应急消防管理站等有关业务人员熟练使用“1833”联合指挥体系级指挥平台,有条件的补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功能模块。

防指办

/

2025年5月

完成开发

各镇(街道)

市防指办

2025年6月

全面运行

 

 

 

 

 

 

 

 

风险防控提能升级

 

 

 

 

 

 

 

 

 

 

风险防控提能升级

9

风险管理

镇(街道)建立辖区“八个重点领域”风险清单,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组织动态更新。

各镇(街道)

市防指办,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文旅体局、市供电公司等有关成员单位

2025年5月完成并动态更新

10

在行业部门指导下,镇(街道)编制高风险区和隐患点“一点一策”,并规范设置风险警示标识标牌。

各镇(街道)

市防指办,市住建局、市水利局等有关成员单位

2025年5月

11

隐患排查

镇(街道)建立日常巡查和应急排查制度,按照防指组织行业部门编制的隐患排查“一本通”组织开展巡查排查。

各镇(街道)

市防指办,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文旅体局、市供电公司等有关成员单位

2025年4月完成并持续

12

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各业务条线,动态建立隐患排查“三张清单”,明确整改主体责任、措施、时限,将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录入基层防汛系统。

各镇(街道)

市防指办,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文旅体局、市供电公司等有关成员单位

2025年4月完成并持续

13

人员转移

在行业部门指导下,镇(街道)定期开展风险区受影响人员排摸复核,编制人员梯次转移方案,包括人员转移清单、极端情况下扩面转移清单和重点人群(孤寡老人、残障人员、困境儿童等)“一户一策”。

各镇(街道)

市防指办,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文旅体局、市供电公司等有关成员单位

2025年5月

14

级有1个可安置500人以上的避灾安置场所。

应急管理

/

2025年6月

 

 

 

预警响应提能升级

 

 

 

 

 

 

 

 

 

预警响应提能升级

 

 

 

15

预案方案

镇(街道)定期修订级防汛防台应急预案,编制更新级防汛防台工作手册和指挥要素图。

各镇(街道)

防指办

2025年5月

16

镇(街道)组织1次以险情先期处置、人员转移避灾、群众自救互救为主要内容的防汛应急演练。有风险区的村(社区)组织1次以人员转移避灾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汛桌面推演或现场演练。

各镇(街道)

防指办

2025年6月

17

镇(街道)组织村(社区)汛前更新村级防汛防台形势图,并在村(社区)醒目位置公布。

各镇(街道)

防指办

2025年4月

18

监测预警

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共享行业部门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共享公安、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应急、气象等部门视频资源。

各镇(街道)

防指办,公安市资规局水利农业农村气象局等有关成员单位

2025年6月

19

镇(街道)建立防汛责任人、高风险区受影响人员两张预警对象清单,健全预警信息分级分类传递机制,明确在不同预警等级下的预警责任人、预警对象、传递方式、时限要求。

各镇(街道)

防指办

2025年5月

20

镇(街道)参照“135”预警叫应,建立直达村(社区)的高等级预警叫应叫醒机制,明确叫应对象、叫应内容、反馈要求。

各镇(街道)

防指办

2025年5月

21

村(社区)共享监测预警信息,建立浙政钉、微信群等信息传递渠道,紧急情况下通过手摇报警器、铜锣等方式传递到户到人。

各镇(街道)

防指办

2025年6月

预警响应提能升级

22

自主响应

镇(街道)建立健全村预警响应联动工作机制,优化调整为Ⅲ级、Ⅱ级、Ⅰ级响应,细化启动流程,遇短临强降雨等突发情况可通过浙政钉、微信群等快速自主启动应急响应。

各镇(街道)

防指办

2025年5月

23

村(社区)明确准备转移(Ⅱ级)和立即转移(Ⅰ级)两个阶段应对措施群众转移时做到“5要带、4必走、3不回”。

各镇(街道)

防指办

2025年5月

 

抢险救援提能升级

24

抢险队伍

镇(街道)综合救援队伍每年开展队伍整组,落实队伍、装备动态编组管理。

各镇(街道)

应急管理

2025年5月完成并持续

25

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个人安全防护装备,汛前开展1次装备点检、人员整组,以及不少于1周的专业训练,汛期重点围绕“学理论、练指挥、练协同、练技能、练作风”每月开展2次防汛专项训练。

各镇(街道)

应急管理

2025年4月完成并持续训练

26

物资装备

镇(街道)按照《浙江省应急物资储备参考标准(试行)》要求和辖区实际储备应急物资并做好管理维护;多灾易灾镇(街道)配备卫星电话配套组件、无人机、应急照明平台等必要装备。

各镇(街道)

应急管理

2025年6月完成并持续

27

多灾易灾村(社区)在“三大件”“四小件”全覆盖基础上,掌握挖机等大型抢险机械资源。

海昌街道

应急管理

2025年5月完成并持续

运行保障提能升级

28

宣传培训

镇(街道)制定宣传培训方案,定期组织开展防汛责任人、风险区群众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和自救互救应知应会宣传;组织开展基层防汛责任人岗位培训,落实新任基层防汛责任人“防汛第一课”。

各镇(街道)

应急管理

2025年6月

29

激励机制

对发现重大隐患、提前转移人员避免伤亡、避免重大财产损失等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各镇(街道)

防指办

2025年10月

 

 

 

 

 

 

 

备注:

①“2”指掌握“卫星电话”和“挖机”,村级防汛责任人要会使用卫星电话,掌握挖机等大型抢险装备资源;“4”指做到“四讲一会”,村级防汛责任人能讲清本村风险点位和责任体系、能讲清自身职责任务、能讲清预案方案关键要素、能讲清历史灾情险情、会操作使用应急通讯、照明、救援等装备设备;“6”指反馈“六问六答”抽查,村级防汛责任人及时反馈上级“六问六答”抽查。

②“5要带”指准备转移时,手机、身份证、药品、贵重物品、换洗衣服要带好;“4必走”是指收到立即转移指令信息必走、干部上门动员转移必走、接到电话必走、听到警报声必走;“3不回”是指没有接到返回通知不返回、房屋没有经过巡查确保安全不返回、特殊群体没有落实管护不返回。

③“三大件”指卫星电话、发电机、排水泵;“四小件”是指头盔、电筒、雨衣雨鞋、救生衣。

“三必须”指风险隐患点强降雨时必须转移、风险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必须转移、风险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必须转移。

 


 

 

 

 

 

海宁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25年3月1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