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索  引:001008004003028/2025-92747 发文机关: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5-05-07 16:23
责任部门: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科室:办公室
所属栏目:公告公示 访 问 量 :
进入老年模式
海综执〔2025〕20号 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5年全市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也是“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确立30周年。全市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海宁市委“敬业奉献创新业、猛进如潮再出发”的号召,把握依法护航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1条主线,坚守优化营商环境和精细城市管理2大阵地,建强党员干部、执法队员、市容服务3支队伍,答好规范涉企执法、精准风险防范、提升城乡风貌、增进社会民生4项“最优解”,以“1234”工作体系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打造“五最”营商环境,建设和美幸福的现代化城市。

一、规范涉企执法,助力营商降本增效

(一)以增值导向加强合规指引。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聚焦企业需求,优化合规经营指引。利用驾驶舱完善数据维护、分类展示、分析预警等功能。升级智能预警规则,形成监管对象“信用画像”,指导开展综合监管“一业一册”告知、“预约式”指导、高信用企业降低检查频率等措施。推广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指导建议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三书同达”机制,增强违法预警。

(二)以整体观念统筹行政检查。聚焦市场主体专业指导和减少干扰的双重需求,深化“三相一就”统筹行政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入企频次。升级市级统筹检查数字模型及驾驶舱,加强企业体检报告、行业合规报告、入企行为统筹态势等数据分析预警。延伸镇街统筹数字场景,重点整合镇街内设部门、第三方服务机构等非执法检查类入企行为,进一步规范入企行为。严格行政检查主体、流程和标准,全面推行“行政行为码”,全市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实施率达到50%以上。

(三)以全链思维拓展帮扶措施。构建全周期执法服务模式,增强涉企整改帮扶。针对不同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依法采用提醒、告知、劝阻等措施,合理运用免罚、减罚等容错执法方式,科学执行自由裁量权,降低轻微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切实整改违法行为。建立信用修复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将制定失信惩戒措施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畅通行政争议信访、调解等救济途径,协助企业减少损失、规避风险。

二、精准风险防范,护航经济社会秩序

(一)稳定市场预期,维护公平竞争。切实加强审批监管,为市场主体提供“依法、规范、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服务。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实施为契机,对非法占用土地、违法建设等侵占资源类,以及违法招投标等破坏竞争类违法行为,严格依法处置,保障市场主体的权益。加强建设施工、城镇燃气、消防等领域执法力度,确保安全稳定生产经营秩序。

(二)健全指挥体系,维护社会平稳。以适应基层治理、实战实效为目标,打造集中指挥、集约管理、集成高效的高效行政执法指挥体系。增强市行政执法指挥中心统筹调度能力,各镇街综合执法信息指挥室争取与镇街社会治理中心共建共用,拓展非现场监管线索来源及应用场景。健全市镇双向协同机制,积极利用“村社吹哨、队伍报到”、一体化执法工作站等多种载体,拓宽镇街信息向上反馈机制,高效感知、预警、监测、处置矛盾隐患。

(三)严格生态执法,保护绿水青山。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聚焦山水林田生态保护,倡导低碳、节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开展野生动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秸秆禁烧等专项整治,健全管执联动、综合执法+专业执法+司法、跨区域协作等工作机制,切实整改违法行为,提高治理效果。坚持执法必普法,深化生态保护宣传氛围,充分运用典型案例,扩大教育震慑效果。

三、提升城乡风貌,描绘幸福社会图景

(一)雕琢市容秩序。以净美有序为标准,精细化管理市容镇貌。突出重点行业和薄弱区域,深化城市小微空间提升治理,开展五大区域、五大领域、五小门店、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完善退让区域“一岗三员”管理等特色做法,重点打造10个退让区域提升优化典型小区,辐射带动城市退让区域卫生、秩序、设施等综合管理提效。健全管执联动、空地协同机制,不断提升环境秩序,维护安全运行。

(二)优化环境卫生。推进最干净城市建设,市区保洁分区分级保洁由道路拓面至河道,进一步科学配置机械及人力资源,调整作业模式和人员管理。实现环卫一体化项目“降本增效”,年度减少环卫作业车船投入19辆(艘),减少财政支出约400万/年。强化政策研究,用好超长期国债,实施焚烧厂超低排放改造、垃圾转运等环卫设施设备更新,有效提升城乡保洁质效和环境卫生。

(三)规范垃圾处置。深化垃圾源头分类,推广低价值可回收物兜底回收,丰富固定网点、流动专线、公益专柜、预约上门等多元回收模式,鼓励分类投放。积极拓展垃圾再生利用渠道,指导新建渣土资源化项目2个,协助开展技改项目1个,推广泥浆就地固化、再行处置。完善建筑垃圾治理体系,探索实施建筑垃圾产生、清运、消纳三方“三证”模式,健全渣土跨区域转移处置监管执法机制,年度建筑垃圾电子联单覆盖率98%以上,形成全程跟踪执法体系,抑制环境污染。

四、深耕民生服务,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坚持集约共享、科学配比、绿色开放的原则,不断改善城市设施和公共服务。科学谋划城东环卫综合体新建项目,遵循功能齐全、工艺先进、低碳环保、形象优美的标准,打造全省、全国县级环卫设施标杆,确保年底前开工。开展宠物犬“厕所革命”,设置小区内宠物公厕400个,公共区域犬便箱12个,满足养犬需求。拓展开放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错时共享停车位2000个,缓解停车困难。

(二)攻坚治理城市问题。聚焦乱停车、乱养犬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疏堵结合加强治理。依托文明养犬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对镇街、公共区域、沿街店铺违法养犬行为等加强快速处置、巡查管理及文明劝导,减少人犬矛盾。加强公共收费停车场(库)市政资源有偿使用项目运行监管,升级智慧停车平台,完善监控、ETC缴费等功能,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加强违法停车联合巡查和规范执法,试行无人机巡航+AI算法+近端勤务调度的“空地协同”模式,抑制违停占道,提升停车秩序。

(三)科学发展共富集市。以便民利民、和谐共富为导向,培育特色且规范的共富集市。协助镇街、村社、小区用好外摆政策,充分挖掘区域优势,积极拓展现有便民设摊及外摆资源,因地制宜开设蔬果、小吃、文化、手工等常态及不定期设摊经营,年度拓展小区蔬果集市10个以上,组织商业外摆20场以上。指导业主借助市场力量,有效管理运行,增强资源联动,实现消费、就业、便民三赢。

五、建好三支队伍,夯实执法管理基座

(一)培养高素质党员队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构建以青年干部为重点、基层党支部为基础的理论武装格局。大力推进机关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双建争先”工程为总抓手,分步指导有条件的基层中队打造清廉站所。坚持党建引领、党建争优、党建破难,推行书记领办、共富助跑等机制,深化党业融合,以高度政治使命感和政治执行力推动改革创新。

(二)锻造专业性执法队伍。完善全市行政执法培训工作体系,开展一般执法人员、执法骨干、法审员分层培训。建立典型执法案例库,利用专家库、线上微课堂、跨部门交流等形式,提供个性化业务指导。制定“说理式”执法操作程序与规范要求,放大普法教育效果,提升执法温度。深入推行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实施执法人员自审(自检书)、法审人员再审(审查书)、评查小组终审(交叉评查书)、审查结果通报的“三审三书一通报”机制,防控执法风险。

(三)抓实规范化市容队伍。以高效、规范为标准,整合现有乱张贴清理、市容管理等服务队伍,加强市容服务队伍素质提升。聚焦短板及需求,组织专业培训交流。严格日常管理,开发第三方服务人员监管系统,所有一线服务人员佩戴手环,将考勤打卡、健康指标、实时定位等信息一屏展示,实现管理资源科学调度、到岗履职留痕监督,充分释放现有管理资源,进一步提升市容秩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