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室、司法所,市公证处、市合法性审查中心: 现将《2025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海宁市司法局 2025年4月21日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今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市“新春第一会”和全省预防性法治体系建设部署要求,传承弘扬海宁精神,深入践行“六干”作风,全力提升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新效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法治海宁建设,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宁新篇章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抓好一个统筹,改革凝聚依法治市强大动能 (一)强化法治建设制度刚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法治建设“学、用、述、评、考、督、责”闭环机制,积极推动将法治建设进一步纳入纪检巡察工作,强化法治督察作用,“让法治这一手真正硬起来”。组织做好法治建设“十四五”一规划一纲要一意见实施情况终期评估。研究启动下一个五年法治政府纲要、法治社会实施意见起草编制。 (二)推进县乡合法性审查改革。进一步落实《浙江省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开展镇街法审员队伍能力建设,推动镇街合法性审查约束配套机制建立,探索合法性审查工作在涉企及社会涉法事务领域延伸。对标嘉兴“法审指数”体系要求,持续提升合法性审查水平,实现从“能够审”到“审得好”转变。组织做好全市行政规范性文件2年一度大清理工作。 (三)优化行政争议化解处置。推进行政复议的主渠道建设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健全行政复议引流机制,强化行政复议层级监督和应诉协调。对滥用投诉举报权、救济权的行为加大甄别规制力度。抓好重大行政争议案件领导包案化解工作,力争全年行政诉讼一审败诉率保持全市较低水平。 二、紧扣一条主线,服务打造“五最”营商环境品牌 (四)提升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协调质效。以市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挂牌为契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协调,完善“综合督一次”模式,推动行政执法监督与其他监督有机贯通。聚焦“三相一就”行政检查统筹、行政合规指导及“一件事”场景综合提升,深入开展涉企执法不规范问题专项整治和整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等专项行动。加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机制探索力度。会同公安、检察等建立工作机制,依托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线下实体,推动行刑衔接案件的闭环办理。 (五)服务企业法治风险防范。加强企业法务人员联盟建设,建立风控法务指引宣传应用矩阵,并纳入“大普法”格局。深入推进“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法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律师组团护航专业市场行动。完善涉企法治服务“一件事”,积极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件难事”深化,不断丰富服务场景,提升法治专区服务质效。 (六)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追潮赶海”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交流合作,推动本地律所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协作,开发涉外法律服务产品,培育、引进高素质法治人才,依托安商驿站、境外投资服务联盟等平台开展企业涉外法律服务讲座培训,为外向型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七)打造非诉商事解纷“海宁样板”。立足商事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强仲裁委海宁分会、宁和商事调解中心作用发挥,指导做好泰杭调解中心、虎卫调解中心实体化运作,持续做好公证赋强的流程优化和场景拓展,完善与法院等部门的衔接机制。 三、筑牢一道屏障,全力维护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八)夯实矛盾纠纷调解底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依托“潮引力”退职干部参与纠纷调解服务等有利基础,以“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稳定”为导向,持续推进市级行业部门行政调解与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做好行政调解标准体系推广应用。持续开展品牌调解员、调解工作室、调解工作法培育推广等品牌建设,助力“西山经验”复制推广。 (九)抓实社区矫正刑事执行。实施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建设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化共享与协作,提升预警与监管能力。落实重点时段维稳安保任务,确保社区矫正对象“零脱管”。深化与民盟“黄丝带”帮教行动、社会组织项目等运作,与开放大学合作推动新一轮学历技能双提升工作。 (十)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改革试点。对接主送监狱建立“社会帮教向监狱延伸、监狱教育向社会延伸”的“双延伸”机制。建立安置帮教帮教员机制,推进安置帮教工作规范管理。引入社会组织专项服务,开展监狱延伸帮教,落实刑满释放重点人员个案帮扶、群体帮扶工作。 四、夯实一项根基,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十一)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加强三大平台融合建设和法律人才队伍培养。力争培育 1 家 50 人以上律所。畅通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线上通道,拓展遗产归集提取的覆盖面。加强特困人员个人财产管理、规范救助供养工作。 (十二)推进重点领域依法治理。持续深化“法育青蓝”行动,靠前做好涉未成年人行政执法领域监督,加强对涉未成年人保护重点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宪法少年”“法治校长”等品牌项目影响力,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强大合力。 (十三)完成“八五”普法规划收官。全面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活动。发布年度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谋划“九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挖掘“红色+法治”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探索将法治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擦亮县域特色法治文化金名片。夯实“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和基层依法治理模式,加大在村社“两委”成员中培养“法律明白人”力度,持续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 (五)锻造一支铁军,持续深化党建引领队伍能力建设 (十四)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建与司法行政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擦亮“紫薇说法”机关党建品牌,培育打造律师行业特色党建品牌,把司法行政党建的职能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与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 (十五)深化队伍锻造。深入开展“六干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健全能力提升机制,坚决纠治形式主义,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干工作抓落实上。强化年轻干部培养,深入推进“青蓝工程”建设,优化“选育管用”培养体系,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司法行政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本领。 (十六)加强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高质量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以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机关内控管理机制。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倡导廉洁家风,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做好“八小时外”廉洁自律规范,做到干净干事,一身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