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资源规划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要求,持续深化“企业为基、项目为王、招商为要,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主题主线,突出聚焦“投资拉升、产业跃升、县域承载能力提升”工作重点,统筹推进规划管理、资源保护、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支撑。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坚持规划引领,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1.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稳步推进。在全省首批15个启动“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一城引领、一轴串联、三镇辐射、十大片区组团差异发展”的“11310”总体格局,划定发展轴实体空间范围516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60%。同步衔接《海宁市杭海产城融合发展轴建设方案》,对87个发展轴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空间适配,规划成果纳入“一张图”系统。目前规划成果已通过嘉兴市级审查和海宁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 2.城乡功能品质提升成效明显。结合老城复兴工作,加快推进海宁站-金三角区块详细规划编制。开展沈士、许巷等集镇详细规划修编,优化用地布局,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制定《2025年度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提升项目实施方案》,新增集聚点11个、保留点41个,村民宅基地总规模增加5300亩,撤并点村民建房保障率由45%提高到61%。指导各镇(街道)开展保留点“一点一策”平面布置方案编制54个,细化新增宅基地布局,新增宅基地1432个。开展村庄规划编制2个,结合“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编制规划落实方案3个,有效保障农业项目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落地。 3.规划审批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牵头拟定《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建设用地混合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推进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开展《海宁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局部调整,优化完善容积率指标和住宅项目审批管理制度。常态化推动无纸化评审,提升审批服务质效,组织丁桥智慧产业园混合用地、东山邻里中心、长安潮文化中心等项目方案评审30个,出具规划设计条件书91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65件,建筑面积328.47万平方米,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10件,建筑面积0.98万平方米。 (二)严守生态底线,资源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1.压紧压实耕保考核任务。完成建设用地复垦县级验收项目17个785亩,完成嘉兴市级验收项目9个368亩。完成补充耕地项目立项18个7727亩。上报永农优进劣出方案,调出永久基本农田2130亩,其中房前屋后零星分散图斑2118亩、生态红线天窗内12亩,调入永久基本农田2140亩,永农总体格局不断优化。 2.全面推进全域土地整治。推进袁花彭墩、黄湾钱江和盐官包王等3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除涉及永农调整区域外,均已基本完工,计划10月底前上报项目验收材料。计划新立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个,分别为黄湾镇尖山村等7村、长安镇泰山村等3村,实施区域总面积27000余亩,已上报初步方案计划。 3.加快实施“多田套合”工作。持续深化部门协同,构建市镇两级协同推进机制,共排摸可开展耕地功能恢复地块1.73万亩,其中高标内1.36万亩、高标外0.37万亩,完成下达任务1.62万亩的107%。目前已完成实地测绘面积1.63万亩,上报立项面积1.57万亩,完成签约面积1.56万亩,开展地面清障面积1.25万亩,种植水稻0.13万亩。 4.持续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完成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4800亩,完成年度任务的84%。开展严厉打击张网捕鸟违法行为“百日攻坚”行动,出动巡查人员3.5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倡议书5万余份,网情数量明显下降。持续开展森林巡查工作,护林员巡护里程近3300公里,巡护时长超1600小时,体系到位率全省第1。办理林地审批项目32件、草地20件、林地采伐15件;发放森林植物检疫证书416份;办理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16份;办理野生动植物审批许可事项5件。开展美国白蛾、红火蚁监测防控工作,在长安、周王庙、马桥等4个重点镇(街道)布置美国白蛾性引诱装置42处。结合“一张图”统筹耕林园草空间治理试点工作,积极开展林草湿普查,完成地类核实及空间属性标注成果上报。 (三)强化要素保障,项目落地速度显著提升 1.狠抓项目用地报批。通过向上争取、内部挖潜、外部购买,上半年共计获取建设用地指标6015亩,其中新增计划指标2981亩、新增增减挂钩指标1697亩、国家重大项目专项指标782亩、农民建房国家专项计划指标555亩,同比增长61%。完成各类农转用(土地征收)批次(含单独选址项目)6个26宗340亩,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99亩,有力保障潮文化艺术中心、浙江湾河纺织有限公司、嘉兴新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落地。 2.扎实做好土地供应。科学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上半年完成土地供应145宗5263亩(其中国有土地110宗4333亩,集体土地35宗930亩),完成年度任务8000亩的66%。按土地用途分,供应城镇住宅用地4宗214亩,商业服务业用地10宗229亩,工矿仓储用地44宗2263亩,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宗206亩,交通运输、公用设施等其他用地85宗2352亩。完成土地价款28.61亿元。 3.着力推进存量挖潜。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158亩,完成年度任务2000亩的8%;盘活存量供应2441亩,完成年度任务3970亩的61%。高效开展“六未土地”处置,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368亩,完成年度任务4173亩的57%;消化准入未供项目46个2390亩(其中工业35个2138亩;服务业11个252亩);消化供而未用项目16宗709亩、用而未尽项目7宗113亩。 (四)严格执法监管,资源利用秩序有效规范 1.高效推进卫片执法。持续推进2024年度卫片执法图斑整改,完成整改和移送图斑24个21亩。高效开展2025年省级卫片核查举证,完成核查图斑2批次159个436亩,其中涉及耕地227亩。推进省级和嘉兴市级审核不通过图斑进一步整改工作,完成整改24个22亩,其中耕地面积12亩 2.全力抓好督察整改。加快推进2024年度例行督察正式问题整改销号,完成问题核销7个。扎实开展2025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迎检工作,聚焦“大棚房”、农文旅项目侵占耕地、违建别墅、违建私家庄园和豪华庭院等重点问题,自主开展三轮排查整治,对疑似问题做好研判并及时跟进整改。对2024年度变更中耕地流向建设用地图斑开展进一步核查整治,提前处置疑似违法占耕用地。针对嘉兴市级排雷下发15个点位农(文)旅项目疑似问题,做好核查反馈和整改工作。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地抽查检查设施农用地20余个,严防“大棚房”回潮反弹。 3.有序开展违建整治。全面做好“消存控新”,累计拆除各类违建41.17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78%。其中工业企业37.98万平方米,完成率76%;自建房(低密度)违建3.19万平方米,完成率106%。违法建筑安全治理指数8.18,继续保持绿色低位运行,6个镇(街道)取得绿色指数,占全嘉兴绿色镇(街道)的三分之一,无橙色、红色指数。 (五)优化服务品质,助企利民水平稳步提升 1.推进不动产登记办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化解工业企业不动产登记前端历史遗留问题的实施意见》,优化不动产登记补办流程,排摸不动产登记前端历史遗留问题项目34个,其中已完成化解1个。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上半年共受理不动产登记业务(不含查询)32869件,其中线上受理量(不含查询)20140件,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书19059本、不动产登记证明10950本(其中预告1575本、抵押9375本)。继续推行在建工程带押转首次登记抵押,完成不动产抵押金额661.09亿元,其中抵押金额654.55亿元、预抵押金额6.54亿元 2.落实助企纾困措施。出台《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实施意见的通知》,深化用地预审与选址“多评合一”,提前开展涉林审批、土地征收等前期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改革创新的有关实施意见》,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鼓励工业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持续推进保交房项目清单,定期跟踪首次登记前端工作进展,助力项目验收工作顺利进行,全力助企纾困解难。 3.推动阳光征迁工作。完成2025年第一批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备案工作,涉及27个片区6730亩,其中新增片区26个、历年片区调整1个。完善土地征收方案,深入开展征地阳光工程建设,出具土地征收预公告136份3641亩、征收土地补偿安置公告131份2372亩、征收土地公告47份1125亩,公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130份2208亩。完成历史未安置农户“清零”,上半年新增3年以下未安置农户73户,均为搬迁未安置,已完成安置20户。 二、问题短板 (一)“多田套合”工作面临挑战。根据省、嘉兴统一工作部署,2025年底之前要达到“多田套合”率100%,并被列入嘉兴对海宁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市有3.12万亩缺口,其中农业农村局新建(认定)高标准农田1.5万亩,剩余1.62万亩在永久基本农田外实地“非粮化”的高标准农田内开展耕地功能恢复,并在永农调整时纳入永农范围。但是从耕地功能恢复到高标准农田完成入库,涉及流程环节较多、周期较长。且无论高标准农田范围内外的恢复区域,依据现行日常变更规程,均需在水稻出苗后方可完成变更,因此所有地块须于7月前完成水稻播种,时间紧、难度大。 (二)用地指标执行率偏低。受计划指标下达时间偏后和补充耕地指标紧张的影响,上半年计划指标执行率偏低,省下达地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981亩仅执行292亩,执行率9%。下半年是重点项目集中报批的时间,目前我市补充耕地指标依然紧张,省补充耕地占补平衡库启用时间也未确定,项目用地保障面临较大压力。 (三)低效用地再开发进度缓慢。受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影响,全市应开未开和应竣未竣等问题项目逐渐增多,产业主体对再开发的信心不足,部分企业因外需收缩、资金压力大等原因,难以承担再开发成本,观望情绪浓厚,再开发的投资意愿不强。上半年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158亩,仅完成全年任务的8%,其中低效工业改造开发55亩,完成全年任务的9%。 (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仍存堵点。今年嘉兴市政府将自然资源保护状况列入对海宁的年度综合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涉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年初在上级部门和志愿者的巡查下,我市野保工作暴露出不少问题,目前全市面上网情虽然得到明显控制,但基层重视程度不够、张网现象涉及面广、打击违法震慑力弱、上下源头无法断绝等问题还未彻底解决,下半年仍有反弹风险。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规划编制管理。规范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五年评估,重点评估底线落实、功能空间布局、设施配套及城乡融合情况,根据评估结果编制三条控制线年度局部正向优化方案,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动态调整完善。加快推动城镇有机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全面梳理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明确重点更新单元并分类指引更新方式,衔接好详细规划,有效保障城市更新行动。完善详细规划编制管理,修订《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管理办法》,探索分层编制路径,构建编管结合新体系,在守牢规划管控底线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保障项目推进。 (二)压实资源保护责任。持续深化“多田套合”,加快耕地功能恢复地块清障和水稻种植工作,确保按时通过日常变更,力争年底前完成“多田套合”率100%。加快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及验收工作,鼓励镇(街道)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建设用地复垦和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及验收。提升执法监管能力,以变更调查、土地卫片执法、存量违法用地处置、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工作为抓手,推进卫片执法检查与土地例行督察问题整改,争取违法占用耕地“零发生”。保持涉安涉消违建处置高压态势,高质量完成“补短攻坚”违建治理,确保7月底年度任务完成95%以上,力争全部完成。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督促指导各镇(街道)持续开展“清网行动”,各重点区域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定期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执法行动,并与野保志愿者保持良好沟通,预防化解潜在舆情风险。 (三)强化要素保障能力。做好用地报批服务保障,精准摸排镇(街道)项目用地需求,引导有关镇(街道)合理、分期购买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做好重点项目指导服务,加大对接频率,针对项目进程中面临的难点堵点,积极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帮助协调解决,确保完成下沙线、麻泾港枢纽、海塘安澜等重点项目用地报批。狠抓低效用地再开发,借助“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地区优势,积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力争下半年在低效用地再开发进度上有量的提升,确保完成年度任务。加快推进“六未土地”处置,合理分类制定处置方案,强化招供衔接,争取09-24年批次批而未供消化数大幅提升,确保专项行动项目开工率90%以上、竣工率80%以上,闲置土地处置率100%。 (四)深化服务改革创新。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可视化查询”微改革项目落地,实现无差别化查询。加快不动产登记前端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把握好“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原则和法律政策底线、房屋安全底线,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应化尽化。优化规划管理审批模式,主动靠前服务,进一步优化规划条件书出具、方案评审、规划许可证办理等环节的审批管理,组织好符合条件的项目开展模拟评审。提升基础测绘服务能力,确保实景三维工程建设项目按期通过验收,同步完成数据汇交及项目成果上架。推进海宁市基础测绘“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开展前期调研与需求分析,确保规划科学前瞻、切实可行。持续做好土地征迁工作,深化“阳光征迁”系统运用,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农村回迁安置慢专项治理,压实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加快整改进度,确保2025年底前完成年度计划。 (五)筑牢廉洁从政根基。按照市级层面工作专班要求,认真细致完成规定工作,深入查摆问题,做到立查立改。一丝不苟地开展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标准和范围,规范公务用车管理,杜绝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问题发生。强化廉政教育,持续举办警示教育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纪律规矩意识。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