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林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改善城乡公共交通高峰期通行能力的建议》收悉,由我单位主办。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公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根据您提出的建议,我们会同公交公司进行了调研和探讨,现答复如下: 随着乡镇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善,新农村及城乡路网的全面建设,群众对镇村之间的公交出行需求越来越高。2013年,我市启动了城乡公交专项规划编制,以围绕干线道路打造公交走廊,完善乡镇内部公交网络为原则,对城乡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调整,形成组织科学、运行高效、覆盖全面的城乡三级公交网络,持续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均等化发展。 2021年,杭海城际铁路将正式开通运营,为实现公交线网对接城际轨道,交通部门提前谋划,于2018年组织完成了《杭海城铁综合客运枢纽设施布局方案》项目,从综合交通衔接角度,向城铁指挥部提交了包括配套枢纽场站布局方案和交通组织建议。随后,还组织完成了《海宁市城乡公交普遍服务保障技术规范》项目,对全市225个组团小区,从公交服务空间可达性、时间便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行公交普遍服务公平性评价,为接下来的线网优化调整打下基础。 今年年底前我市将完成《杭海城际铁路配套公交线网优化研究》,根据杭海城铁的辐射影响,实现不同深度的配套衔接。城铁沿线5个乡镇,围绕城铁站核心,构建组团内部公交网络,依托于常规公交为主,社区巴士(微公交)网络为辅,实现沿线乡镇“城铁公交村村通”。市区4个街道线网进行“新区增线,局部优化”的方式,实现各人口集聚区到城铁的便捷出行;丁桥、袁花、黄湾(尖山新区)3个乡镇通过市镇二级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实现与城铁站衔接。依托场站资源,实现公交线网“被动配套”为“主动融合”,突出衔接导向的同时,科学配置现有的公交资源,实现轨道与公交优势互补,发挥出“绿色出行”的比较优势,缓解交通拥堵。 在时间衔接方面,按照城铁首末班和班次间隔,合理安排公交“适应性”班次。确保客流低的“走得了”,客流高的“走的快”。循序发展,镇村公交白天班次间隔争取控制在30分钟以内。对于客流极低的线路,通过守时公交改造,让沿途乘客有计划的乘候车。夜间保障方面,市区通过夜间公交线路或出租车进行接驳。对于客流较低,无夜班公交线路覆盖的城铁站,可通过社区巴士驻站待班,并接受预约响应,灵活设计行驶路径。通过“大元云”APP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动态信息衔接,增加接驳路径,提高响应效率。 以上答复,如有不当之处请您批评指正。 欢迎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再次对您表示诚挚的谢意! 此复。 海 宁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2020年8月21日 (联系人:钱林华;联系电话:87289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