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8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时间:2022-06-28 17:10 来源:市卫生健康局 浏览次数:

吴一明代表:

您好!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关心关爱独生子女、失独家庭力度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奖特扶政策落实情况

奖励扶助制度是在各地实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帮扶救助措施基础上,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的一项奖励制度。

2021年,我市财政拨付奖扶对象23927人,拨付资金合计23087600元。2022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宣布失效和决定修改部分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浙政办发〔2021〕82号)精神,我市实施农村双女户享受“浙江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据统计,2022年我市财政拨付奖扶对象34506人,2022年新增扶助人数为12361人,其中农村双女户对象5660人,2022年拨付资金合计3366.532万元。

2021年我市财政拨付特扶对象1355人(其中伤残600人,死亡754人,并发症1人),拨付资金合计16036040元。2022年我市财政拨付特扶对象1452人(其中伤残646人,死亡805人,并发症1人),拨付资金合计1785.449万元。

二、规范公益金管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2021年全市享受独生子女家庭伤残、死亡补助56人,补助资金19.2万元;计划生育家庭大病救助2人,补助1.6万元;计划生育困难家庭10人,补助1.5万元。2021年扶助计生特殊家庭4户,落实失独收养补助2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306名计生特殊家庭人员补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费19.7万元,142名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落实公益金补助26.49万元。以上合计88.49万元。

三、持续加大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力度

进一步落实特殊家庭“三项制度”,力争做好计生特殊家庭的“减法”。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双岗联系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就医绿色通道,落实率均达100%。一是帮扶联系制度化。加强联系人制度落实,搭建起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沟通的桥梁。按照“三个全覆盖”要求,认真核查每一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情况,建立起“双岗"联系人制度。二是绿色通道人性化。提供优先便捷医疗,畅通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海宁市人民医院在挂号、取药、缴费、就诊等醒目处张贴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等标识标牌。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持就医绿色通道证到海宁市人民医院就医时,可享受就医绿色通道的相关优先服务。三是签约医生亲情化。落实亲情关爱服务,切实履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责任,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服务程序,拓宽服务内容,让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感受到亲情关爱。

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保险项目,持续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建立保险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意外伤害等保险的探索。2014年开始为年龄在49周岁以上的计生特殊家庭夫妇每人购买价值130元的安康保险。2018年根据相关文件已增加到200元/人,保障项目包括意外或疾病身故、疾病住院医疗保险金5000元和住院补贴150元/天等。

四、暖心服务社工化运作不断完善

依托“蒲公英”社工事务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帮扶项目。2014年以来每年投入资金30余万元,帮扶全市失独家庭。

建立“爱心农场”丰富老人生活。为进一步丰富城镇失独家庭的生活,2016年我市在海昌街道利峰村租赁3亩土地建设“爱心农场”,至今共投入资金50多万元。平时由项目点负责人帮助管理运作。由市区3个街道计生协组织失独家庭开展种植采摘活动。

关爱失独家庭留有第三代子女成长。每年对失独家庭中留有第三代的子女开展爱心助成长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和个案走访,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

五、老年人精神富裕载体不断优化

当前我市已拥有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体设施网络。全市公共文化场馆面向市民免费开放,所有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全市53所学校面向市民免费、低收费开放,开放率达100%。全市12个镇(街道)均建有文化活动中心,目前全市建有农村文化礼堂162个,建有社区文化家园28个,全市现有标准门球场35片、地掷球场15片、气排球场115个。

我市一直坚持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广泛开展覆盖中老年群体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每年组织越剧惠民演出大戏12场、越剧下乡演出100场,全市村(社区)戏剧下乡覆盖率达100%。“十三五”以来,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村(社区)等举办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班1900余次,举办以老年人参加为主的阅读活动、文艺演出、民俗活动等专场文化活动7700余场次,服务老年人48.4万余人次,为老年人提供包括慰问老年人专场演出、公益讲座、培训、志愿服务等13800余场次,服务老年人82.6万余人次。文化馆(站)、村(社区)指导的老年文艺团队达713支,为丰富老年人提供喜闻乐见的群体性文化活动提供了保障。

六、养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全市共有17家养老机构,床位3500多张,入住老人1600多名,床位入住率为45%,基本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海昌、许村、长安等镇(街道)已启动一批康养中心项目,这些项目与医疗机构毗邻而建,实现医养结合。今年,市政府实施特殊老人安全守护民生实事项目,为孤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老人家庭按照“智能六件套”,建立紧急状况救援机制,保障特殊老人居家安全。

海宁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6月14日

(联系人:张晴,联系电话:87287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