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索  引: 001008004003060/2022-73526 发文机关: 海昌街道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2-12-30
所属栏目: 镇(街道) 发文字号: 海昌处〔2022〕56号
统一编号: FHND99C-2022-0002 有 效 性 : 有效
访 问 量 : 发布时间: 2023-01-05 13:06
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海昌街道办事处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



各村(农村社区)、街道各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2020年修订)》(海政办发〔2020〕82号)等法律、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改革工作的落实,明确各部门在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用地管理过程中的职责,结合街道农村村民建房实际情况,现就完善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明确如下:

一、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2020年修订)》(海政办发〔2020〕82号)、《中共海宁市委办公室、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宁市农村房屋拆迁实施高层公寓安置指导意见的通知》(海委办发〔2018〕53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

二、遵循原则

(一)符合规划原则。村民建房必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

(二)节约集约原则。严格控制宅基地面积,2021年以后涉及拆迁(搬迁)的,原则上以公寓式住宅进行安置。

(三)“一户一宅”原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不超过规定标准面积的宅基地。

(四)分级管理原则。村民建房按照“农户申请、村级审查、街道审批、市级备案”的分级管理模式严格管理。

三、强化规划空间编制管理

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合理确定村庄的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推进村民建房向新社区集聚,拆迁(搬迁)原则上统建公寓式住宅。对传统自然村落和特色村落内的村民建房,应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保持传统自然村落和特色村落的风貌特征。

村庄布点规划确定后,街道应当及时编制相关规划,属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审查同意后组织实施;属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编制村庄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组织实施。

修建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应严格控制户均用地面积,户均用地原则上应控制在0.5亩以内。

四、保障村民建房用地需求

街道切实做好本辖区范围内农村村民建房现状和用地需求调查摸底工作,科学编报年度宅基地用地需求计划,用地原则上通过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取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予以解决。对确实无法通过增减挂钩周转指标解决的,上报市政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危房户、无房户、住房困难户等刚需建房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实行“计划单列、专项管理”。

五、规范村民住房建设用地标准

(一)严格农户宅基地申请。

各村(社区)和街道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户申请宅基地资格条件审查,对不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不得受理和报批宅基地。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取得农村宅基地:

(1)现有住房属危旧房,确需建造的;

(2)因土地征收和项目建设,原有住房需要搬迁且选择自建房方式安置的;

(3)因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符合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前提下,原有住房需要搬迁且选择自建房方式安置的;

(4)符合我市村民建房分户条件,确需分户建房且选择自建房方式的;

(5)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规定的其他情形。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宅基地不予受理和报批:

(1)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出租、出卖、赠与或以其他形式转让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

(2)在农村有合法房屋,但不属于房屋所在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

(3)已将农村宅基地置换公寓房或享受货币安置,自愿放弃宅基地的;

(4)已完成整组或整村征地拆迁的,以分户等要求再建房的;

(5)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符合建房条件但因违法占地、违规建房尚未处理结案的,暂缓申请受理和报批,暂缓期限至处理结案止。

(二)严格村民“建房户”认定。

1.农村村民申请建住房必须以家庭居民户为参考,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申请建房户主须为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确认的本村(社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2)申请建房必须以家庭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单位提出,户口新迁入人员需迁出地(村镇两级)未曾作为户主审批过宅基地的。

(3)未整组或整村征地拆迁,夫妻双方因离婚而分户,须有一方已再婚且再婚登记已满2年,如双方均未再婚登记的须离婚已满5年。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村民,不得分户单独申请宅基地:

(1)夫妻之间;

(2)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子女的父母。

(三)严控建房用地标准。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不超过我市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同时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实行分区管控和差别化管理。

1.“1+X”两新优化点。严格控制双联排比例,不再安排临时生产用房,每户建筑占地不超过105平方米、垂直投影不超过120平方米。

2.保留提升点(Y点)。依据目前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街道范围内都是整村或整租拆迁点,暂无保留提升点。

(四)规范住房建设标准。

农村村民建房应当按照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村庄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

1.农房的建设层数和高度标准。联排房层数控制在三层以内,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0.2米(建筑高度按室外地坪至檐口顶计)。联排房占地面积控制在85平方米以内的、垂直投影不超过100平方米的,层数控制在四层以内,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3.2米(建筑高度按室外地坪至檐口顶计)。

2.农房建筑间距控制标准。建筑南北间距不小于1:1.2且不大于1:1.3。

六、改革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审批

按照“农户申请、村级审查、街道审批、市管转用核销”的模式,改革村民建房规划用地审批,推进审批简政放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保障村民建房及时落地。

(一)涉及存量建设用地。

农村村民建住房申请使用规划区内原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审批:

1.农户申请。农村居民户向所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提出建房书面申请;

2.村级审查。所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规定,对照本办法前款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召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村民会议)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进行集体讨论确定,并将申请宅基地的户主名单、家庭人员明细、建房用地面积、层次、坐落四至等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公示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于3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查同意书面意见,并将申请使用宅基地的相关材料,报街道村民建房工作专班审核。

3.街道审批。街道村民建房工作专班依据修建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在3个工作日内对原有房屋和建房选址情况进行现场踏勘,对符合规划许可审批条件的,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查书面意见并经街道分管领导审核、报主要领导审批,自批准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批准结果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布,同时由街道负责在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开,并将相关审批材料在10个工作日内分别报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备案存档。

(二)涉及新增建设用地。

农村村民建住房涉及规划区内农用地或者未利用土地的,由街道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请办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涉及集体土地征收的一并申请办理。在转征用报经批准后,涉及整宗新村点用地的,由街道国有公司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申请供地,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监管系统核销,由街道参照存量建设用地办理农村村民建住房审批到户相关手续。

七、健全村民住宅用地监督管理

(一)建立村民建房共管责任机制。

建立健全和有效落实“市级指导、街道主导、村级自治、联合执法、部门参与”的村民建房共管责任机制。

街道农业农村办负责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完善宅基地用地标准,负责宅基地合理布局,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审查,将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通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与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等工作。

街道自然资源所负责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和管理;负责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的报批、农村住房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等工作。

街道城建办负责组织农村住房设计通用图集的编制;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负责街道办事处实施农村村民建房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核发;负责农村住房建设、安全及危房改造等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村民建房的相关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民建房用地审批和在委托范围内实施建房规划许可有关工作,成立由农业农村办、自然资源所、城建办等部门组成的村民建房工作专班,做好常态化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和管理;村民委员会负责农村村民建房申请受理、审核公示、现场监管等工作。制定有关农村村民建房内容的村规民约,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

村民委员会可以为农村村民提供农村住房建设有关审批、验收手续等事项的代办服务,指导农村村民依法实施农村住房建设活动。

(二)落实村民建房综合监管措施。

街道在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工作中应严格做到“五公开、四到场、一监督”(即公开建房信息、申请条件、审批程序、指标安排、审批结果;做到建筑放样到场、开挖夯沟到场、施工过程到场、竣工验收到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动态巡查制度。街道、村两级要落实专人,开展村民建房的日常巡查,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并依法处理。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报市农业农村局依法处置。

(三)严格村民建房审批监管考核。

将农村宅基地和村民建房审批管理工作,纳入街道对村(社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确保农村宅基地和村民建房审批管理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和各项政策措施执行到位。并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对辖区范围内“建新不拆旧”多发或违法建设处置不及时、处理不到位的,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本意见自2023年1月29日施行。本办法未尽事宜,以市相关文件为准。


附件:村民建房办理流程图



海宁市人民政府海昌街道办事处

2022年12月30日    


附件


村民建房办理流程图


海昌处[2022]56号海宁市人民政府海昌街道办事处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pdf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保护 | 隐私安全 |
主办单位: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浙ICP备14012341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建议IE7.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