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创建、终身教育体系、普惠性托育服务……撤镇建街二十年以来,硖石街道以打造品质教育为抓手,紧抓建设机遇,通过扩容、提质、强师等举措下好教育“先手棋”。
从幼儿园到大学、从进修学校到成校,硖石街道辖区内涵盖了全阶段的教育条件,辖区内20所学校为市民带来优质的教育资源,让高质量教育发展新图景在硖石大地徐徐铺开。
教育环境提质
学生应享尽享优质教育
聚焦教育基地建设,这是自2003年硖石撤镇建街以来的第一项举措。2004年,海宁市教育园区在硖石辖区内建成,占地面积达到329.72亩,共迁入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和海宁市技工学校(现为海宁技师学院)两所职业院校,分别开设服装、经编、机电、旅游等具有地方特色专业。为硖石甚至整个海宁市提供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综合提升了辖区的教育环境。

同年,在海宁市教育局、硖石街道办事处的关心支持下,硖石街道中心幼儿园独立组建成功。近二十年来,硖石幼儿园的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更新升级,新园也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东临鹃湖、北靠赞山良渚文化公园,面积更大、设施更新、环境更好、体验更佳。走进新校区,可以看到多功能厅、阅览室等基础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并配有塑胶操场、大型玩具、沙池、水池、种植园地等室外活动场所,成为一所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浙江省二级幼儿园。
辖区内的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江南幼儿园也经提升改质,展开集团化办学,落实“名校带新校”“老校带新校”,进一步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新校区建成、老校区迁移,硖石教育发展愈发奋起。2013年,硖石小学经提升改造,迎来了它的首个学年,占地面积约40007平方米,现有办学规模共44个班,更建有丝竹楼、百草园、灯彩馆、创客中心等专项育人场馆,为辖区内适龄儿童的成长提供智慧发展的环境。
2015年,硖石中学新教学楼正式启用,新食堂、新塑胶跑道、新图书楼也陆续面向全体师生开放。来到校园,“叠水迎宾”“曲桥荷风”“禅寺秋韵”“实验倩影”等校园十景向你含首致意。
次年,浙江大学与海宁市人民政府合作,在硖石街道辖区内共建浙江大学国际校区,迎入第一批入学新生,为硖石教育提质提供了里程碑般的意义。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年,硖石辖区还新建了南苑小学教育集团江南校区、静安初中、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静安小学等学校,街道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学区学位布局,全方位保障适龄幼儿、青少年应享尽享优质教育资源。

教研方式革新
教学更高效课程更有趣
教而不研则浅。硖石辖区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时更新的基础设施,更在于对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索。撤镇建街二十年以来,硖石依托各项市级政策,提供、策划多项活动,支持辖区内各学校的教研教改。
一方面,硖石辖区内的各高校重视全面型的人才培养。
今年,海宁市高级中学迎来了建校30年华诞。三十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追求卓越,猛进如潮”为校训,落实“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培养“富有学术潜力,兼具职业能力,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高中生。在一代代师生的辛勤耕耘下,海高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和社会精英,学校先后被评为省一级重点中学、省首批一级特色示范学校、省现代化学校。
浙江大学国际校区自投入办学以来,与海宁合作开设创投基金用于支持人才培养,同时反哺硖石辖区内的鹃湖科技创新园,带动产业提升,已然成为海宁乃至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金名片”。

另一方面,硖石助力各学校进行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创新。
近年来,在硖石街道办事处主办、教育局主管下,硖石街道中心幼儿园不但规模扩大,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幼儿园以“重行为习惯培养,促幼儿健康成长”为特色理念,开展“1+1”志愿者服务活动、引进“青蓝万家”家庭教育主题沙龙,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的乐活幼儿。
此外,硖石小学办学的这10年以来,怀着“弘扬民乐艺术,丰富校园生活”的梦想,坚持民乐艺术教育,将“江南丝竹”从小小的校园带上了国际舞台。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与沉淀,硖石的教育整体质量持续上升,每一个年龄层的学生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兴建的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育未来重要社会成员的摇篮。展望未来,硖石街道将继续加强教育设施,助力各校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成长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教育魅力的美丽城镇。
市传媒中心记者 | 俞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