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特殊教育2022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特殊教育优质发展,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运行机制
1.出台新一轮提升计划。坚持政府主导、特教特办,研究制定《海宁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精准施策,稳步推进,拓展特教服务,深化融合教育,提升支撑能力,促进特殊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保障机制持续完善。
2.完善融合教育工作机制。定期开好全市特殊教育工作例会,常态化开展残疾儿童入学安置督查、特殊教育专项督导、资源教室运作评查。持续推进学好用好《资源教师实用手册》、《随班就读指导手册》等地方自编的特教资源,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融合教育团队和特殊教育教研组建设。
3.构建合力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完善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特殊教育推进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学校与科研、医疗、康复等机构协同专业支撑工作机制。协调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教研机构和高校的专业力量,提升专业合力,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指导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坚持多措并举,加快普及步伐
1.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牢固树立融合教育理念,发挥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作用,规范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前评估及教育安置工作,力争全市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基础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高中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
2.积极探索扩大资源供给路径。支持培智学校创建省现代化学校。推动儿童福利机园举办学前教育部,探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具有独立建制的特殊幼儿园。探索开展重度多重残疾儿童少年进入培智学校学习。把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出口关,推进培智学校职高部向更高水平迈进。按最新国标完成培智学校无障碍改造。力争建成融合教育区域示范点3个。进一步落实成校和电大海宁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
3.着力保障适宜性教育安置。坚持“轻度残障随班就读、中度残障就读特教学校、重度残障送教上门”。落实残疾人专家委员会在每年4-5月期间对新入学的残疾儿童的逐一上门综合评估,健全特殊儿童少年招生入学联动工作机制和残疾学生升学衔接制度,以“应收尽收”“应入尽入”“先评估后安置”“儿童最佳利益”为原则,适宜安置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确保“应随尽随”。健全送教上门制度,科学认定服务对象,严控送教上门比例,规范送教上门形式和内容。
三、立足梯级递进,建强融合师资
1.持续开展基础性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分层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模式,分类别、分层次、分周期组织开展融合教师培训,建设一支稳定的、有素养的融合教育师资队伍。由教师进修学校通过听讲座、进课堂、经验分享等形式,对新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理论基础培训。由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通过滚动举办资源教师培训班、随班就读教研活动、专题研讨等,对资源教师和随班就读指导教师进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康复实操培训。积极指导学校以校本化形式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对特殊儿童的接纳度,群策群力推进融合教育。
2.构建“五环”师资体系。定期轮训特殊教育学校在职教师,培育教育康复复合型专业教师。将融合教育纳入普通学校校长上岗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必修内容。继续办好学前融合教师初级二期培训班、学前融合教师中级一期培训班。启动义务教育段融合教育教师培训班。加强融合教育协作组建设。成立海宁市融合教育教师名师工作室。探索按地域建立融合教育区片指导团队。构建“市特教核心团队、融合教育协作组、区域融合指导团队、校级首席资源教师、校级特殊教育教研组”五环特教师资体系,加速融合教育发展。
3.搭建学习提升平台。组织开展海宁市首届随班就读论坛活动。办好海宁市第二届资源教师基本功大赛。积极组织特殊教育教师参加省市随班就读专题培训、教学研讨活动、基本功大赛和特殊教育教师综合素养大赛等活动。继续开展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并推荐优秀论文参加省市评比。开展特殊教育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典型,弘扬先进,营造关心支持特教事业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重点项目,提升教育实效
1.融合课堂提质增效专项。围绕“课程调适”“有效支持”,通过听课说课、专家点评、专题讲座、课程改革现场会等形式,举办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提升随班就读融合课堂教学质量,杜绝“随班就坐”“随班混读”。
2.资源教室建设梯度推进专项。年内,计划新增资源教室7个,动态确保随班就读5人以上的学校资源教室全覆盖、残疾学生较多的幼儿园资源教室全覆盖。严格刚性要求,做好新建资源教室的规范运行工作。组织开展好海宁市第四批合格、示范资源教室评选工作。
3.卫星班实践阵地建设专项。继续选派名优骨干教师对庆云小学、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的“卫星班”进行教育评估、研判分析、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指导,优化卫星班运作,将卫星班打造成为区域融合教育工作理论实践、路径探索的新型示范高地。
4.普特融合交流平台建设专项。继续鼓励普通学校与市培智学校开展体艺联谊活动,促进普特融合。继续组织开展随班就读优秀融合伙伴的评选活动。办好海宁市融合运动会。开展好一年一度的特殊学生手工绘画比赛。全面推进融合教育,让残疾儿童少年和普通儿童少年在融合环境中相互理解尊重,共同成长进步。
5.个别化教育平台再强化专项。通过录入实操培训、点对点技术支持、后台实时督导等措施,确保随班就读学生全部进入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一人一案”。开展随班就读“一人一案”设计评比活动,推动个别化教育平台进一步规范化。制定档案目录,指导随班就读学校建立融合教育档案,一校一册,过程留痕,全方位促进融合教育科学、规范推进。
6.融合教育指导责任包干专项。分区片、分层次定期组织人员下校调研和巡回指导,建立随读学校指导责任制,推动有效落实对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的督导,规范强化资源教室的管理使用,点对点、面对面及时解决在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