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租住在海宁市海昌街道利民村的小伙子张宏伟上班的时候,都会跟门岗值班的沈明松打个招呼。说了一辈子土话的沈明松也渐渐习惯了用普通话跟这些高学历孩子交流。 自打2017年利民村异地新建了房子,利民村每家每户渐渐热闹起来,背双肩包、戴眼镜的年轻人纷纷住进这些农家小别墅。 原来,整村重建之时,小区就按照“乡村人才公寓”标准进行规划布局。每套公寓里面,都精心布置了厨房、卫生间和卧室,洗衣机、空调、冰箱、电磁炉、油烟机等家电一应俱全,租客可以拎包入住。 “当时旁边的泛半导体产业园也正在建设,我们动员村民眼光要放长远,要高标准装修,才能满足半导体产业园的人才需求。”利民村党总支书记薛群明介绍。 不过,这利民村的“乡村人才公寓”头几年生意真不好,村民颇有怨言。“那些大学生、研究生,都不愿意住到我们农民家里,装修得再好也是农村。”一个数字足以说明:2021年小区登记在册的新居民只有800多人,小区户数有400户,2300套人才公寓根本住不满! 怎么办?街道、村里马上想办法。改善硬件条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小区实施了雨污分流、庭院翻新、亮化工程等基础建设,设置了700个停车位。 “特别是通往村庄的道路修好之后,吸引力更大了。”薛群明兴奋地说着。 随着小区基础建设焕然一新,出租率直线上升。 去年年底,小区登记新居民达到2000多人,今年猛增到了4000以上,2300套标准“乡村人才公寓”,房子出租率高达98%,“租房群里,上午有人退租的话,下午肯定就有人入住了,可以说房子不过夜。” 春江水暖鸭先知。小区人气旺了,水果店、超市、理发店、小吃店接二连三开业,“光小区内的水果店、小超市就有近20家,这还没算进沿街的店铺呢,晚上非常热闹。”薛群明笑着说道。 依靠房屋出租,不仅提高了村集体经济的水平,更是切实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全村400户居民有365户当上了房东,粗略统计平均每户村民都有近5万元收入,算下来一年给村民增收1600万,村集体经济也突破了700万。 尝到甜头的利民村没有满足现状,在小区品质再提升上又动起了脑筋。 今年9月,利民村通过招标引进了物业公司,成为海宁首个有物业管理的村庄。物业负责村庄的公共设施维护、绿化养护、保洁安保等服务,就像城里小区一样。 “下班发现门口有门卫站岗,晚上有保安巡逻,卫生更干净了,村子不一样了。”租客张宏伟说道,他是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内拓荆键科(海宁)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去年起租住在利民村。“这里房子很新,上班近,设施设备很齐全,价格又便宜,我们都喜欢住这里。” 身为全村领头雁的薛群明还向物业公司提了要求:除了管理人员,一线物业员工要使用村民。“我们村里的老人闲不住,家门口就业,增加点收入也好的。” 沈明松就是其中一员,过去在田里劳作,如今60岁上起了班。“我在物业公司上班,当门卫,负责门岗值班,上一天休一天,每月2400元工资。”沈明松很满足,“以前村子很穷,房子小,路又窄,说实在的车都开不进,现在是五层小洋房,四通八通的柏油马路,生活很幸福。” 接下来,利民村还要建健身步道、篮球场和足球场等设施,做足休闲娱乐配套,持续擦亮“乡村人才公寓”“金名片”,努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