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海宁“80”后创业者回村圆“民宿梦”

发布时间:2024-10-20 08:57 信息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海宁15万家市场经营主体,由40周岁以下青年创办的占比超36%。青年创业蔚然成风,形成了青年返乡入乡创业的“海宁现象”。即日起,推出《青年归“潮”》系列报道,聚焦这些默默耕耘的奋斗身影,看见闪闪发光的青春梦想。


因为家中有一幢特别的江边小楼;因为学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的她,有一个“民宿梦”;因为,家乡农村越来越美……

因为很多原因,让她在家乡海宁长安镇金港村开了一间乡村民宿,这间民宿面朝钱塘江大潮,背靠浙北最美公路翁金线,还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芸溪。

“芸溪”的主理人是宋晓燕

金港村本村的村民

她说,把民宿取名“芸溪”

寓意自然、悠然、淡远、宁静

一起来看看怀揣着“民宿梦”的她

为何选择回到家乡的村子里创业

又是如何将“芸溪”经营得风生水起

近日,大潮君来到“芸溪”民宿,在众多农家小院中,它显得格外抢眼,白色的外墙,带给人一种清新、悠闲的感觉。百花争艳、咖啡飘香、美食诱人……宋晓燕还在民宿院子里种植了花卉,摆放着休闲桌椅,一壶热茶,几碟小吃,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花源,能够尽情享受着“慢生活”的悠闲时光。

这段时间,“芸溪”民宿靠着“口碑”,游客络绎不绝,客房满客。“目前订房,已经排至月底,甚至过年期间也客满。”宋晓燕说,2025年的春节,有游客将第三次来“芸溪”过年,他们去年就和金港村村民一起吃年夜饭,大家就像亲戚一样,年味很浓。

为何会选择回到家乡开一间民宿?

“我自己也没想到,十年后的今天,我会在家乡拥有一间乡村民宿。”原来,毕业后的宋晓燕,就留在杭州从事本专业工作,因为工作原因,她经常“光顾”云南丽江民宿,当时,她就畅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开一家精品民宿,而且要有人情味。

在杭州工作的那段时间,她大约半个月或一个月回家一次。那时的金港村给人的印象是环境比较杂乱的。村民们往往会在农房旁搭建一个小棚,用来堆放杂物。

转折点来到2015年,金港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度挖掘了马牧港的历史文化。马牧港旧时为海运与内河转运之地,又称牧港。其名始见于唐《邬府君墓志铭》:“海昌之里,马牧之墟”。它原先是运河上很关键的港口码头,有马倌在此地牧马,并通过运河运至各地,因此,得名马牧港。

围绕着马牧港,金港村建起了马牧港公园、祠堂公园、滚灯公园等精品项目,拆除乱搭建的棚子,农房的房前屋后都种上花花草草,村庄环境瞬间焕然一新。不经意来到一个转角,就能发现美丽的惊喜,让人忍不住就想拍照打卡。而其父亲的厂子就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搬迁的,留下这幢已有30岁“年龄”的老房子。

既然现在村里环境这么好,又是AA级旅游景区村庄,自己还是旅游专业的,为什么不趁此机会,开一间民宿呢?内心的声音,激起了宋晓燕的创业热情。

其实,当时在其他人眼中,这个想法很另类,甚至有些天马行空,毕竟当时金港村的知名度没有那么高,民宿最关键的就是靠“流量”。

但宋晓燕说,看中钱塘江大潮、最美公路、美丽乡村这些自然资源,相信未来金港村也能成为“网红村”。她的想法与父亲不谋而合,得到家人支持后,父女俩一起设计,把老房子改造成了一家兼具江南韵味和现代风格的民宿,2022年6月,民宿正式开业。

其实,创业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起初,她也面临客流留不住的难题。为了扭转局面,她会帮游客联系种植蔬菜水果的农户,让游客体验采摘,感受田野生活,增加乐趣。

“开一家小店,温暖一些人”是宋晓燕的经营理念,她把顾客当成朋友和家人。游客来了,她会像招待朋友一样,把吃住行、游购娱全部安排妥当。

“我想要把民宿打造成具有乡村烟火气、人情味的驿站,让游客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她一直践行着这样的目标,有一次,她发现,游客张阿姨正好生日,于是,宋晓燕特地准备了蛋糕,给了张阿姨一个特别暖心的惊喜。今年父亲节,她也给游客准备了节目,让大家的父亲节倍感欢乐。这样的特别纪念日,还有很多……

2年多来,民宿生意一直不错,客人来自全国各地,最远的有来自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的人甚至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开民宿是梦想,如今,宋晓燕的梦想实现了。“以‘梦’圆‘梦’,我会把民宿做得更精致、更温暖,守护它,让更多人体验乡村乐趣,圆他们的田园梦。”在她看来,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胡晓琳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