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来吧!我自横刀向天去,去留肝胆两昆仑!”随着剧情逐渐展开现场近500位观演者心潮澎湃 
9月29日海宁首部原创音乐剧《奔向延安——沙可夫》在市文化馆剧场成功首演该剧以精雕细琢的内容创作新颖独特的艺术表达扣人心弦的舞台呈现打动了在场所有观演者 
首演好评如潮 沙可夫(1903-1961年),原名陈维敏,海宁市新仓乡(现丁桥镇)人。他是党的文化艺术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是红色教育事业的最早拓荒者、创业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戏剧教育家、剧作家、翻译家。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丁桥镇特别出品音乐剧《奔向延安——沙可夫》,展示其革命故事,展现潮城新一代文艺战士对革命先辈的致敬,意义深远。 
该剧演出时长约一个小时,剧情紧凑、故事连贯。全剧采用经典线性叙事与多时空交叉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对沙可夫在家乡与封建势力抗争、抵达莫斯科追求真理、受命回国加入战斗、奔赴延安投入革命等主要人生路径进行了层次分明、跌宕起伏的呈现。 
“非常激动,能通过一部音乐剧回顾外公的一生。感谢海宁所有演员不计报酬,辛苦排练。”当天,沙可夫的外孙女房星和房旻也来到了首演现场。趁此机会,房旻祝愿海宁在戏剧文化的传承路上越走越远,希望新一代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舞台上,音乐、舞蹈、表演、旁白等元素丰富,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现了沙可夫的光辉形象。在激荡的旋律声中,以沙可夫为代表的革命者身影变得清晰。剧目结尾,现场观演者不约而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首演结束,好评如潮。“非常震撼!以前只知道沙可夫这个名字,但不了解他经历过什么,这部音乐剧非常有感染力,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市民安芳君带着正读六年级的孩子前来观演,“孩子刚学了课文《开国大典》,据我所知,沙可夫曾亲历开国大典,恰巧国庆节也要到了,这时候来看这部音乐剧非常有意义。” 

创排队伍全部由海宁本地文艺工作者组成 一部音乐剧带给观演者深度的心灵感染和情感共鸣,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用心创作。 在历时一年的创排过程中,主创团队立足于还原真实历史人物与故事情节,多次前往档案馆等地,翻阅历史文献,查阅相关资料,走访专家学者,严谨细致地考证了沙可夫及与之相关的每个主要人物的诸多故事线索。同时反复打磨剧本,以感染力极强的原创歌曲、深情鲜活的人物刻画、多媒体技术的融合运用,将真实历史与艺术展现完美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创排队伍全部由海宁本地文艺工作者组成。导演何志伟是丁桥镇机关的工作人员,编剧方亦菡在海宁经营着一家礼服馆,作曲人许哲明、执行导演汪淼都是海宁艺术机构的负责人,演员由海宁皮影艺术团成员邵健领衔……虽然大家来自各行各业,但是他们以打造精品为共同目标,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展现了新一代文艺战士的修养与担当。 
该剧自创作排练以来,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接下来,该剧将争取加入到文化走亲等各更多惠民场合,推动这部兼具深刻历史意义和重要时代价值的音乐剧与更多人见面,在带给观演者视听享受的同时,放大“影响中国的海宁人”这一名人文化效应,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