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海宁,起飞!

发布时间:2024-11-17 17:28 信息来源:融合编辑部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浩瀚无垠的天空领域,潜藏着无尽的发展潜力,犹如一座待发掘的千亿级蓝海市场。

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积极打造这一“新增长引擎”;有关研究预测,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如今,在海宁,千米以下的天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忙。

近日,载人直升机从海宁起飞,用时0.5小时抵达上海,成为浙江首条正式开通的跨省载人航线;

海宁政务航空的82名空中“安全侦查员”盘旋在城市上空,时刻守卫着海宁低空安全;

载重十公斤农药的农保无人机正在农田上空播撒农药;

一台无人机正在鹃湖开展餐饮外卖配送……

这些富于科幻性的场景,是当下潮城低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素的老话,从不过时。如今的“路”,海宁将其“修”到低空中去。

30分钟内即达,嘉兴海宁和上海之间,新添一条“打飞的”航线。“轰隆隆……”11月14日上午,在海宁客运中心北广场,随着直升机旋转翼飞速旋转,“浙江海宁——上海浦东”直升机航线正式开通。这也标志着浙沪首条跨省域低空载客航线正式开通。

如今,Cityfly算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据悉,该航线的开辟可满足浙江海宁和上海金山居民的出行需求,将原来地面交通所需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低空经济大有可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发展通用航空,加快布局低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相关低空产品研发和制造。

本条直升机航线的正式运营,让更多长三角地区旅客享受到了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也为低空经济场景应用提供了示范,标志着海宁在发展低空经济、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竞逐“低空之城”,海宁将低空经济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发布《海宁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密集出台各项政策举措,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提速”,致力于将海宁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县域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在海宁,空中场景不断上新,带来“低空+”新体验。

低空+文旅,打开文旅新体验。在周王庙镇胡斗村,当直升飞机缓缓离地,川流不息的车辆和钱塘江大潮在游客眼中慢了下来。从云端俯瞰钱塘江大潮,成为国庆期间最时髦的旅游方式。在胡斗村的云翊飞行基地,国庆节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

“第一次坐直升机从百米高空看钱塘江,感觉更加宏伟壮阔!”体验低空观光旅游项目时,乘客李先生兴奋地说。

低空+政务,推动更加智慧、更加安全的公共服务落地。

“市区学林街周边,车流持续溢出,整条路段存在较大拥堵隐患。”近日,正值下班高峰期,正在空中巡逻的“空中交警”——无人机将现场巡逻情况及时传输到“鹰眼智控”无人机智管平台,海宁市政务航空飞行队工作人员向海宁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指挥中心发布拥堵预警指令,路面交警立即前往进行指挥疏导,15分钟左右便将拥堵解除,道路交通恢复正常。

在海宁城市低空领域,一张看不见的“安全治理网”正在铺开,并由82名空中“安全侦查员”守护。这些空中“安全侦查员”就是海宁政务航空无人机。

巡查搜救、智能预警、制图测绘……海宁创新打造“鹰眼智控”无人机智管平台,有效整合了综合执法、公安、应急等15个部门资源,依靠统一归集、专管共享、集成应用,政务航空资源增值化服务潜能得到充分激发。

在海宁,我们还能看到低空的更多可能性。着眼于公共服务、物流运输、文体旅游等领域,海宁大力开展低空应用推广,未来将重点打造“低空+公共服务”“低空+医疗救治”“低空+物流配送”等应用品牌,加快探索“低空+载客运输”新业态。

也许在未来,我们还能体验到空中观光、空中观潮、航空运动、航空培训、航空展览等特色低空项目。

虽然从经济体量上看,对比周边大城市,海宁作为一个小县城并不占优势。但在地理位置上,却是连接杭州、上海,处于长三角核心腹地。如何将枢纽优势转化为通道优势、经济优势?因此,在公、铁、水同步建设的同时,海宁选择向“天空”要发展。

可以说,对比其他县市区,海宁入局不算早。

但能“飞起来”,是因为海宁有底气“乘风而飞”。

今年,总投资60亿元、占地面积1326亩的航空装备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作为航材精密加工及装备制造区,该园区可实现年产1000万套高精密航空零部件产品的本地化、规模化生产。

近日,园区内传出喜讯,首架“海宁造”载物无人机在此诞生。拥有流畅线条的机身设计,身披统一的灰色涂装,这款“海宁造”无人机具备非凡的运载能力,最大载重可达35公斤,同时展现出卓越的飞行性能,最远航程能轻松跨越1000公里。

据悉,该架无人机由海宁本土企业浙江嘉创空天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设计、研发及总装。经过一系列精密的调试流程后,这架无人机即将踏上它的交付之旅,为客户带去高效与便捷的空中解决方案。

作为海宁引进的无人机制造企业,该企业深耕于特种无人飞行器领域,与市面上常见的消费级无人机大相径庭,其业务版图覆盖了微小型智能无人机系统(集成尖端集群技术)、中型通用无人机系统以及大型载运无人机系统等多个前沿领域。

“我们的无人机平台高度灵活,不仅能搭载卫星通讯设备与自组网电台,还能适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的基站设施。”企业副总经理王文滨向记者介绍道,“例如,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我们的无人机能够迅速化身通讯中继站,恢复手机通讯服务,为应急响应与救援行动提供强有力的通信保障。”

飞得起来之后,更要飞得“稳”、飞得长远。完备的低空基础设施是低空发展的前提之一。

在海宁市长安镇,就有一家专门为无人机筑巢的企业——海宁量益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能安置多架无人机、机械臂3秒内自动换电池、可实现远程操控……自2022年起,企业便开始投入无人机智能机巢研发制造。

今年上半年,量益智能向无人机快递企业交付小批量的智能无人机巢。机巢的机舱盖缓缓打开,无人机出舱后自动起飞,按照设定路线进行巡航飞行后再自动返回机巢,自动充电等待下一次起飞。整个过程,不需要飞手进行遥控,完全由无人机自主进行。这款无人机巢同时具备了远程操控、自动收件、自动存件、自动取件、气象监测等功能。

既要有前瞻布局,也要为后续发展“蓄势”。这背后离不开好项目的支撑。11月14日,海宁市与浙江省通航产业城市空中交通行业联盟、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新空直升机有限公司、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分别签订了海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战略合作、“空地一体”交通巡检数字化、浙江海星飞行地勤服务、云翊一体化飞行营地项目。

四个项目中,海星飞行地勤服务项目引人注目。该项目为海宁大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新空直升机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合作打造的飞行地勤服务项目,通过集合三方优势资源,打造低空飞行交通枢纽站,涵盖值机候机、配载行查、机务服务等全过程。此次跨省低空载人航线便是该项目内容之一。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聚企成“链”,助“链”成群是关键。为此,海宁依托现有航空产业园区,打造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保障等多元业态、差异化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加大低空经济上游材料研发、中游整机制造、下游低空应用与运营保障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培育力度。

全速竞飞,比拼的不仅是政策规划、产业布局的速度,还有服务的力度和温度。为此,海宁建立健全低空经济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加强通信、导航、监控、低空气象监测网络等配套建设,迭代升级“鹰眼智控”无人机智管平台,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打造专业化的低空经济监管服务平台。

未来属于奋进者。在低空经济这条跑道上,海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速推动低空经济“飞”得更高,“飞”出潮城特色。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