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进入老年模式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9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1-08 16:42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司法局字号:[ ]


名 称: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96号建议的答复
答复情况:

对市十六届人大次会议第296号建议的答复

 

杨其峰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建议”收悉,由我单位主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海宁市通过夯实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围绕打造“法治海宁、心安潮城”金名片,以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为主线,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努力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落实普法责任,围绕中心普法。在全省率先以党的规范性文件形式,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创新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体、社会公益三大普法责任制,形成“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 的良好格局。紧紧围绕“八五”普法规划,围绕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社会治理现代化、反诈防骗等重点中心工作,深入开展“1212”法润万家、“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优化营商环境”等专项行动,举办“法雨春风”法律服务月、民法典宣传月、“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联合12个镇街在全国率先打造“法治号”“心安号”两辆城际普法专列,20227月上线以来,已有超过300万人次乘坐。

二、细分普法群体,突出重点普法。全省率先在公务员(参公人员)中开展“云上听庭”活动,与年度评优挂钩,每年全市3000多名公务员完成线上学习。首创“法宣到组”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堡垒体系,全省率先实村(居)民小组“法律明白人”全覆盖,相关做法被《法治浙江(司法要情)》报道。结合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在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滴滴司机、直播行业等新就业群体和电商基地、社会公益组织等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探索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星火工程”。针对企业经营人员、在职员工、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的不同需求,采用“图、文、影、音”等各种方式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普法活动,注重以案释法。建设“法润宗教”普法队伍,加强宗教领域普法,举办民宗干部和宗教人士法治知识竞答比赛,硖石史山寺成为嘉兴唯一获评“2022年省级宗教普法示范点”的宗教场所。持续开展以“法治护青春,领航成长路”为主题的长者会客厅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项目,以“模拟法庭”、法治研学、开学第一课、移动少年宫等形式的开展校园普法,开发出法治拼图、法治游园、法治盲盒等深受青少年欢迎的体验式、沉浸式普法宣传形式,每年联合教育局、政法委等开展中小学生“宪法少年”培育,结合“万名学生下村落”活动,组织“宪法少年”们在村(社区)为广大学生和家长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该活动多次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三、丰富内容形式,创新载体普法。组建“八五”普法“十百千”宣传队伍,深入开展“双普”创建工作和社会大普法“六优”培育行动计划,法治皮影戏、女律师讲师团和手掌心公益服务社等被评为嘉兴市首批社会大普法“六优”项目。2022年开始与市人大联合打造《法治潮头》领导干部普法栏目,通过相关普法责任单位“一把手”与执法、管理、服务对象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讨论民生热点问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平均每期节目均超过20万人次观看和点击。整合各部门线上普法资源,组织开展公益法治电影下乡巡映等群众性普法活动,2023年,全市共播放法治微电影2184场,超过10万人次观看。全省首创安商驿站,以三个一重塑中小微企业法治服务全链条闭环体系以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和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为依托联动多方配套资源,横向协同25涉企服务工作部门,纵向联动各级人大和法院,整合优势资源,为企业提供全链闭环法治服务。线上组织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录制普法云课堂推送宣传。

四、强化基层基础,面向群众普法。坚持党建统领、法治同行,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为抓手,引领村居民学法用法,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截止目前,我市共有民主法治村(社区)全国级6家,省级96家,嘉兴级76家,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梯队,嘉兴第一。同时,按照“一带一路、一镇一品、一村一园、一组一点”布局,全面推进市镇村组四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已建成市镇村组级法治文化示范阵地200多个,2022年,配套修订《海宁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补助办法》,扩大补助范围,将“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学法用法示范户”、法治农家院等打造纳入补助事项,“八五”普法启动以来,2年来共发放补助达973870元。

五、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一)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八进”活动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系列学习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机关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的重点课程,持续举办“八五”普法骨干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班。

(二)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继续做好1212”法润万家活动,充分调动发挥普法责任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普法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活动,做好2024年海宁市“宪少年”培育暨“学宪法、懂宪法、讲宪法”等重点活动。

(三)深入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围绕“一号工程”,开展涉企、涉个体户、涉新业态等市场主体的普法队伍和普法形式的建设创新工作。

(四)加强重点群体普法力度和丰度。持续做好领导干部、青少年、新居民、企业经管人员等普法宣传,丰富公务员学法用法培训内容,进一步提升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协调开展以普法文化带、公园、基地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做好法治公益电影巡播活动,开展群众体非遗+法治作品征集和创作。

(六)进一步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成效。深入开展以法律明白人基层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星火工程”,开展学校、医院、宗教活动场所、直播新业态等行业的“法律明白人”建设,探索“‘法律明白人’报信,法治工作者报到”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模式。

(七)构建社会化大普法格局。加强线上线下融普法矩阵建设局;进一步发挥“八五”普法讲师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加大党员干部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示范表率作用。加强流动人口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流动人口法治宣传工作。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普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您今后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海宁市司法局    

2024527日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保护 | 隐私安全 |
主办单位: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浙ICP备14012341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建议IE7.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