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14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周秀琳代表、王峰代表、张慧杰代表:
你们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的《关于以创新提升为抓手,加速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已收悉。我局会同市府办、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海宁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通过创新生态优化、数字化平台打造、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等举措,强力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一、建优创新生态,为传统产业夯实要素保障。
一是实施科技中介服务评价。前期根据市委改革办统一部署,科技部门排摸了企业自主需求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海宁市科技服务机构第三方服务满意评价标准”,以评价进一步规范科技中介服务。二是深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强经编、皮革和家纺3个省级综合体创新资源整合,目前各综合体集聚包含现代纺织协同创新中心等在内的创新服务机构158家、浙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在内的名校创新载体10家以上,已服务产业集群内企业近4000家。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在全省推广“技转之家”省级试点,出台技术经纪评价体系,已入驻技术经纪人121人,依托现有的5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淘科技”平台等,开展各类产学研活动,2023年以来实现产学研技术交易62项,成交金额4896万元。深化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库推广,已动态征集高校院所为主的仪器设备216台,总价值超2亿元,覆盖半导体、特种装备、生命健康等多个产业领域,共有300多家企业累计使用价值1.2亿元的设备1200多次,有效破解科技资源碎片化、孤岛化等问题。四是推出科技检索服务。2023年底,我市已与科技部下属机构——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长三角分中心正式签约,双方将合作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院落户在鹃湖科技城电子信息创新园,目前正装修设计中,未来将从海宁产业布局态势分析、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对接、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多方面为海宁企业提供信息检索等服务。
二、建优数字平台,为传统产业注入数字动能。
成立市制造企业服务中心,为我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咨询、学术交流、技术研讨、技能培训等服务。建立市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资源池,并根据企业对服务商的评价动态更新服务商库,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市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库,印发《海宁市制造业数字化试点创建指导手册(2024版)》,鼓励指导企业入库培育并推广宣传数字化改造优秀案例。开展经编行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创新构建“双总包+16家分包+1家保险”的服务商模式,编制《经编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实施方案》,在首批样本实践基础上,迭代升级“N+X”场景,有效带动经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协同化创新和集群化改造,并加快向家纺、袜业等其他细分行业推行。
三、建优配套供给,为传统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以“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建设为契机,围绕时尚、厨电装备、家具等传统产业,重点关注龙头企业及成长型企业,引进上下游产业关联配套项目。2023年以来,成功举办第七届海商大会,2023年全年签约项目252个,签约金额751亿元,其中与传统产业有关联的项目32个,涉及签约金额61亿元。在全省率先启动抱团出海,超600家(次)企业出境参展拓市场,2023年新增外贸实绩企业320家,其中传统产业企业近300家。迭代升级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政策,成立嘉兴首个县市级跨境电商全球开店服务中心、跨境电商学院,培育省级跨境电商知名品牌4个、亚马逊前十企业10家,建设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50家。深化“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全市传统产业企业(单位)共主导制定“浙江制造”标准53项,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153项,共计56家传统产业企业通过了“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传统产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1109件,占全市总量19.81%。
下阶段,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创新提升,在创新要素保障、数字化改造、产业链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我市传统产业向“新”而行。
(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要素保障。创设面向企业家的科技商学院,联合浙大等重点高校,依托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开展科技创新CEO特训营、私董会等相关活动。通过“引进来 走出去”等方式,组织传统产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对接活动,引进新成果、新技术。完善金融顾问制度,常态化开展助企帮扶指导和培训服务,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入园惠企”行动,持续提升传统产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海宁科创金融联合创新中心、海宁鹃湖科技板等,为传统优势企业提供更优的综合科创金融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改造提能。加强数字化改造诊断指导,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专家团队,免费为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为企业数字化改造提供明确改造路径和个性化解决方案。指导企业设立信息官、数据官,扎实开展数字化改造沙龙、信息官、数据官能力培训等各类活动,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改造意识和改造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品质提升。优化传统产业质量品牌培育,支持安正时尚、卡拉扬等传统产业企业认定驰名商标。深化传统产业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行动,完善国家级海宁(纺织服装与家居)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平台建设,常态化开展助企帮扶指导和培训服务,加强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等有力举措,提升传统产业产品市场话语权。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你们今后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海宁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