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宁市重大政策决策绩效评价办法》(海委办发〔2018〕11号)和海宁市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度海宁市绩效评价项目计划》(海绩效领〔2024〕1号),市财政局会同第三方中介机构组成评价小组对“为老助餐扩面提升项目(2023年度)”开展了绩效评价。 评价小组采取集中座谈、问卷调查、现场走访、材料审核、数据核对和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实地走访了12个镇(街道)和14家老年食堂,召开座谈会3场,发放并回收问卷1833份,充分听取实施主体单位(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个镇(街道))、项目运营单位(7家食堂运营公司)以及受益群众等对项目实施和效益情况的意见建议。本次评价综合得分86.05分,结果为“良好”,综合满意度87.79%。现将有关评价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和主要内容 为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推动养老服务发展,满足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的就餐需求,我市积极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确定为老助餐扩面提升项目为2023年度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3年,通过新建、改建、共享等方式建设老年食堂,共计新增老年食堂14家,同时建立老年食堂建设规范标准和全市统一的为老助餐公益价定价机制,分别给予年满60、70、80周岁的老人享受9折、8折、7折优惠。提升配送餐服务质量,在原来3个镇(街道)集体配送餐基础上,新增5个镇(街道)实行集体配送餐。 (二)资金投入情况 1.老年食堂建设补贴:由市财政按投入建设资金的50%,最高不超过20万元,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 2.特惠制老人补贴:市财政对特惠制对象(具有本市户籍且常住在本市的高龄、失能失智、空巢、重残四类老人)每人每餐2.5元餐费补助(仅午餐)和1元配送费补助,镇(街道)1:1予以配套。 3.本项目市财政补助资金总额为459.42万元,其中,14个老年食堂建设补助116.62万元,特惠制老人堂食补助15.45万元,特惠制老人配送餐补助327.35万元。 (三)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 1.绩效目标 全市12个镇(街道)通过新建、改建、共享等方式新增老年食堂不少于12家,全市60%以上镇(街道)实现集体配送餐,实现为老助餐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让“老有所养”的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2.完成情况 (1)推进老年食堂扩面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建成老年食堂14家,完成率116.67%。累计堂食数量为7.77万份,其中,特惠制老人6.18万份,占比79.54%。 (2)发展壮大集体配送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市已有8个镇(街道)实现集体配送餐,占比66.67%,特惠制对象配送餐总量为93.53万份。 (3)提升助餐服务品质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市8个镇(街道)提供晚餐服务,日均配送晚餐近300份。据不完全统计,许村、长安、周王庙、斜桥、袁花、黄湾、海洲、海昌等镇(街道)已推出糖尿病餐、高血压餐等个性化套餐。 二、取得成效 2023年为老助餐扩面提升项目开展以来,项目实施单位组织有序,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达到预期目标,体现出了民生实事项目的普惠性、开创性,受到群众好评。 (一)“普惠+特惠”,优质服务“低价享”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积极落实新建老年食堂的建设补助和运营补贴,镇(街道)与运营公司签订助餐、配送餐协议,确保老年人用餐享受折扣优惠。并在公益价基础上,由市镇两级财政对特惠制老人给予堂食每人每餐5元补贴,配送餐每人每餐7元补贴,用餐老人最低仅需自付2元就能享受到为老助餐服务。 (二)“布局+布点”,便利服务“就近享” 按照“周边环境适宜、服务对象聚集、资源优化配置”三个维度布点,实现老年食堂镇(街道)全覆盖。构建“定点助餐单位-照料中心-老年人家庭”的二级配送机制,创新集体配送餐服务模式,培育集体配送餐企业3家(诚辉、壹米、全味),实现集体配送的镇(街道)由2022年的3个扩面到2023年的8个。 (三)“标准+个性”,品质服务“智慧享” 发布全省首个《为老助餐服务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建立“七个一”助餐标准化体系,开展“智慧助餐”标准化建设。探索晚餐助餐服务,目前,长安、周王庙、盐官、袁花、黄湾、硖石、海洲、马桥8个镇(街道)已提供晚餐服务,日均配送晚餐近300份。重点引导支持集体配送企业和新开办且具备条件的老年食堂开展“365无休”和个性化助餐服务,积极响应老年人差异化服务需求。 三、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次绩效评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下一步需要改进的问题和不足: (一)项目基础工作尚待夯实 1.个别项目选址未达预期。一是受周边影响堂食量较低,根据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2023年海宁市老年食堂建设运营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民〔2023〕29号)文件,老年食堂点位选址应避免重复建设。但经现场走访,海昌街道老年食堂因受到附近食堂竞争性影响,自2023年9月运营以来,日均堂食量仅为13.50份。二是受就餐距离影响堂食量不达预期,调查问卷显示,在未去食堂就餐的人员中有15.95%的受访群众表示对选址不太满意。 2.绩效目标体系不够完善。一是绩效指标设置不够全面,经查看2023年度《海宁市老年食堂绩效评估分值表》和年度考核结果,结合现场走访情况,发现质量指标、时效指标等未予体现,较难全面反映项目的实施情况。自评分值设置占比较大,目前各镇(街道)自评结果均接近满分,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二是部分绩效指标不够量化,如“因人为因素导致用餐信息数据错误的,酌情扣分”“根据实地观察,酌情扣分”,又如满意度赋分“通过走访、电话回访结合的方式抽查”来进行,但未明确抽查的比例,考核分值差距小,影响绩效评价结果进一步应用。 3.项目政策宣传不够精准。一是助餐内容方面,本项目主要与海宁传媒中心对接,在大潮网、海宁日报、海宁电视台等平台进行宣传。但老年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平时看报看电视时间也比较少,相对来说这样的宣传对老年人作用不大。经现场走访,很多老人大多是通过其他老人介绍或是家里子女告知的。调查问卷显示,未在老年食堂就餐的人群中有13.19%的人员表示完全不知道有老年食堂,另有34.05%人员表示稍微知道一点,但也不是特别清楚具体内容。二是安全出行方面,经统计,2023年度14家老年食堂堂食量为7.77万份,其中80岁以上老人堂食量为6.18万份,占比79.53%。如,长安镇运河公益餐厅和黄湾镇时光餐厅,80岁以上老人日均量均超过90人次,对老人的安全出行带来一定隐患。 (二)项目监管机制尚待健全 1.标准执行监督不够到位。经现场走访及查阅相关资料,个别老年食堂执行规范标准的程度有偏差,缺乏及时的调整指导。如,规定各老年食堂需对“收费价格及对老年人的优惠”进行上墙公示,但硖石街道西山社区老年食堂未将为老助餐优惠信息公示于明显处。 2.食堂运营品控不够有力。以丁桥镇丁桥社区老年助餐点为例,2023年9-12月,丁桥社区老年食堂日均用餐量为46.30份,2024年1-5月,日均用餐量为34.92份,下降率为24.59%。走访中发现,在丁桥社区老年食堂就餐的80岁以上老人享受到了2元午餐,但吃到的菜品种类单一、品质不高,每天只有两个套餐二选一,且存在荤菜红烧肉基本为肥肉等情况,在低价套餐下,菜品本身和用餐体验的提升均受到限制。 (三)项目长效运行尚待系统谋划 1.补助和定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部分老年食堂还存在“重建设 轻管理”情况,一是老年食堂运营补贴标准尚未明确,海民〔2023〕29号文件规定“老年食堂运营补贴,采取绩效制奖补的形式,由镇(街道)围绕老人进餐人数、满意度等内容对项目进行考评,财政按照考评结果和实际运营情况给予适当补助”,但文件未明确具体奖补标准及方式,目前各镇(街道)采取形式、补助金额不一。二是堂食和配送餐存在价格差异,目前全市堂食与配送餐数量比例为1:12,其中,堂食总量中80岁以上老人堂食量占近80%,由于同样的饭菜,配送餐比堂食需要多出钱,导致一些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为节约费用而选择上门堂食,由此引发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堂食和配送餐的用户结构需要通过定价机制进一步优化。 2.菜品和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23年10月,全市13个老年食堂(除海洲街道梨园社区老年食堂外)正式运营,当月堂食量为2.14万份。2023年12月,全市14个老年食堂全部运营,堂食量为1.85万份。2024年5月,堂食量逐步下降为1.80万份。调查问卷显示,分别有15.24%、16.47%的老年人对所在老年食堂的菜品种类、口味不太满意,经现场走访及问卷调查,有群众反映“运营公司菜品质量一般,更换运营公司后菜品没之前好”“菜品还可以再多样化一些,目前猪肉类选项比较多,可以增加一些鸡鸭鱼虾等”“菜品不太好,饭菜温度偏凉,老人去吃过一段时间后来不愿去了”。 3.智慧助餐系统需进一步优化。根据《海宁市“智慧助餐”应用系统建设方案》,我市建设老年食堂智慧结算和助餐配送餐APP两个具体应用场景,可通过刷市民卡确认老年人身份信息,实时减免折扣优惠和财政补贴,并初步实现“一卡通”跨镇(街道)就餐。目前智慧结算系统和助餐配送餐APP均已正式上线运行。经现场走访发现,目前的系统结算速度较慢,如,在现场走访过程中,海洲街道联塘社区、百合社区老年食堂,每结算一单用时约在1-2分钟,造成老人用餐排队拥挤现象。另外。虽然初步实现了“一卡通”跨镇(街道)就餐,但跨镇(街道)就餐结算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四、相关建议 当前,我市的养老产业正蓬勃发展,老年食堂建设扩面、集体配送餐壮大以及助餐质量提升都初见成效,为进一步提高为老助餐工作水平,抓好重点薄弱环节,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出以下建议: (一)夯实基础,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 1.加强调研排摸,完善整体规划。建设老年食堂是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建议市民政局会同镇(街道)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从周边环境适宜度、服务对象聚集度、资源配置整合度等几方面做实可行性分析,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定位准、方案实。一是立足海宁市实际,进行市场调研,摸准中心城区和镇(街道)老年人的分布情况及服务需求,合理规划,适度扩面。二是各镇(街道)要主动服务超前谋划,合理整合老年活动室、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资源,合理选择助餐模式,以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为老助餐服务能级。 2.加强绩效管理,强化结果应用。主管部门及各实施单位要进一步增强绩效管理意识,将绩效理念贯穿到项目推进全过程中。一是市民政局需科学设置项目绩效目标,如,在核心指标中增加“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合理均衡”的具体指标、从菜品出餐到老人进餐时间段的时效指标等。二是加强老年食堂绩效管理,兼顾自评结果,更侧重评价绩效目标是否实现、老年人是否满意等重点,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助推为老助餐项目稳健发展。 3.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度。市民政局会同各镇(街道)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一是老年食堂方面,以全市广大老年人群体全覆盖为导向,以精准宣传老年食堂的理念和服务为目标,通过海宁日报、大潮APP、海宁新农村广播等媒体对开办的老年食堂(助餐点)进行广泛宣传,另外,可组织村民小组长及社区网格长等,采取入户发放政策宣传单或《致老年朋友公开信》等方式进行入户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老年食堂知晓度。二是安全出行方面,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安全意识,组织社区志愿者、老年食堂工作人员等发放安全宣传单,面对面向就餐老年人宣讲交通安全知识,积极联动老年人的子女,携手增强老人出行用餐的安全意识与措施。 (二)提升效能,推进项目标准化管理 1.加快资金结算,发挥政策效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为老助餐补助资金管理和拨付审核进一步加速提效,各镇(街道)引导各运营公司强化补助资金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申报数据有效性,市民政局对镇(街道)报送的资料加快审核进度,并及时报市财政局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市财政局收到报送资料后及时下拨资金。各镇(街道)收到款项后,尽量及时按期结算助餐费用,结算时间可由“及时”精确至“每季度”“每半年”,切实支持老年食堂的良好运营。 2.加强监督管理,落实考核机制。市民政局可采取实地抽查的方式,现场查看老年食堂建设及运营情况,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从食品安全这个“小切口”破题,紧盯食品采购、食品加工、运营主体以及监管部门责任落实等关键环节,深入一线开展“嵌入式”监督,不断推动老年助餐服务行动走深走实。另外,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各镇(街道)加强对运营公司的管理考核,进一步规范老年食堂的经营行为,守好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3.完善定价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各镇(街道)老年食堂、助餐点等运营方式各异,市民政局加强对食堂运营的细化指导,建立健全运营服务规范制度,进一步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服务能力。各镇(街道)结合实际,分类施策,适当扩大普惠对象和补助对象范围,有条件的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市民政局会同各镇(街道)进一步优化价格体系,充分听取老人意见建议,掌握用餐需求,关注80岁上老人、长期卧床或者半卧床、出行不便用餐老人的安全问题,建立价格浮动机制,统一用餐折扣优惠,针对80周岁及以上特惠老人,适当调高堂食价格,引导让活动方便的老人“走出去”、为活动不便的老人“送上门”。 (三)筑牢根本,推进项目长效化管理 1.完善制度体系,加强规范化管理。由市民政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老年食堂规范化运作,促进堂食服务更安全可靠。加快修订发布《为老助餐服务与管理规范》,将老年食堂(助餐点)建设运营纳入新的规范中,形成地方标准,推进堂食服务长效运行。针对堂食和配送餐的价差问题及项目绩效制奖补等尽快细化相关制度,并持续完善项目配套政策、规范等。 2.巩固已有成效,探索多样性服务。各镇(街道)联动运营公司以老人友好为导向进一步提升菜品和服务质量,以膳食营养为主,提供更多种类、更具营养、更加健康的菜品供老年人选择。针对老年食堂运营压力问题,运营公司可以考虑主动破局,在保证老年人用餐的同时吸引非老年群体用餐,扩大规模,形成稳定的用餐需求,采取点菜与套餐结合等灵活服务方式,满足高质量就餐需求,切实提升助餐服务水平。 3.优化智慧助餐,推进可持续发展。由市民政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及单位建设具有海宁特色的“E起享老”平台,借助数字化平台搭建全市老年人“全息画像”数据库,特惠制助餐对象实现动态调整。持续推进智慧助餐系统迭代升级,提高智慧结算工作效率,打通跨镇(街道)结算壁垒。探索多元主体参与老年食堂建设路径,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鼓励“餐饮企业+”“养老机构+”,大力支持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实现能盈利、可持续。如,海洲街道成园社区老年食堂采取“老年食堂+餐饮单位”合作办食堂的模式,与品味轩餐饮公司合作;海洲社区老年食堂采取“老年食堂+养老机构”开门办食堂的模式,与海洲养老院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可鼓励结对搭伙、邻里互助等互助食堂模式,引导社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使服务更精准优质,促进为老助餐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