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246.37亿元,海宁经编产值增速9.2%,经纬之间展露惊人能量

发布时间:2024-12-15 16:32 信息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小到服装箱包,大到航天航空,经编从一缕缕丝线的千变万化中,展露着“上天入地”的惊人能量。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市经编产业编织出246.37亿元产值,增速达9.2%。

经编是海宁的传统支柱产业。“马桥经编”更是闻名遐迩,有着“全球8万台经编机,6万台在中国,5000台在马桥”的说法,这里的经编产业经济总量能占到海宁全市行业总量的70%,约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之一,“马桥经编”也有过产业“阵痛”,一度受制于市场形势瞬息万变、资源要素制约加剧。但从今年我市的总体增速看,明显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变中求胜。

“创新,多元化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道。”探究经编行业的“破”与“立”,要从一家家企业中寻找蛛丝马迹。位于马桥街道的浙江锦达膜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叶峰灵以此概括企业的成长。

锦达公司成立于1981年,母公司浙江锦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产业用刀刮涂层织物》国家标准起草单位,是中国产业用涂层织物行业龙头企业之一。锦达公司以传统民用经编材料起家,但企业早早瞄准经编后整理,立足刀刮布研发新产品。

“建筑膜材是五年前就看好的一条赛道。”叶峰灵举例,这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就是在刀刮布的基础上,创新研发的新产品,“相较普通织物6000N-7000N的强度,建筑膜材需要达到10000N以上。”

当时,企业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现有设备无法满足产品需求。“一方面从国外进口设备,另一方面研发人员不断尝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并成功立项了浙江省科重点技计划项目。”叶峰灵拿出一份《高品质功能纤维与制品研发及应用示范-环境工程用高性能聚酯工业丝/PVC/PVDF复合膜结构材料生产关键技术研发》验收报告,他告诉记者,企业每年拿出5%的营收用于研发,带来的成效也是明显的。

在唐山港京唐港区36#至40#煤炭泊位工程上,建设的气承式膜结构条形仓,就采用了锦达膜材生产的膜材。这也是已建成的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气承式膜结构。

从刀刮布“触类旁通”,目前锦达膜材产品还广泛应用于篷房材料、软体车厢、充气材料、卡车材料、矿产能源、环保和海洋等领域,刀刮涂层织物产销总量达全球行业前列。

“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创新是核心竞争力”,这是海宁经编企业的共识。这些企业将更多资金花在了研发创新上,快速打开了市场。例如,浙江宇立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创立伊始就瞄准投影幕布这条赛道,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投影幕布生产企业之一,在全球投影幕的市场占比近70%。

从这些企业的创新角度看,又都专注细分领域,在行业内均有领先地位。比如超达新材料进军工业用布,一块特殊的新材料还曾搭载“神舟4号”飞船进入太空并参与试验。再如海利得,生产的涤纶安全气囊丝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华生科技拉丝气垫材料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

从“一根丝”到“一匹布”,创新让“马桥经编”的路越走越宽。在马桥,与“百花齐放”的企业相得益彰的,还有功能多样的服务平台:中纺经编科技研究院、海宁现代纺织协同创新中心、海宁经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这些平台是马桥的“金字招牌”,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由此开花结果。

今天的马桥,正在经纬交织、机杼声声中走向“世界经编”。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马银淇 张煜 周厉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