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在碧海社区二楼会议室召开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补短攻坚专项行动现场会,对补短攻坚行动进行“大复盘”,分析行动中的难点和不足。区街领导及各相关部门、村社负责人参加会议。

实地参观
上午8点45分,与会人员参观了碧海社区的消防工作。在社区居委会一楼大屏前,社区党委书记张卫展示了碧海社区实施的雪亮工程。

社区投资120余万,为1017户居民每户底楼屋檐安装一台联网的监控,实现每家每户全覆盖。社区、街道综治办、公安、居民均可查看监控记录,其中居民仅可查看自己家监控,筑牢平安防线。

来到已经完工的碧海社区消防前哨站,与会人员纷纷感慨“碧海速度”。这个消防前哨站由社区投资34万元完成场所建设,包括宿舍、办公区、停车区等,后期将配备6名合同制消防员,由海昌消防站负责运营。消防前哨站将在消防救援、防火巡查、消防知识宣传普及等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巩固区街基层救援力量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救早灭小”的作用,维护公共安全。

走进东郊北区一户出租房内,完善的消防设施设备让大家啧啧称赞。每户居民家中都有联网的烟雾报警器和燃气报警器,居民家中一旦发生异常,就能触发智慧星图物联网管理平台并通过智能语音电话通知社区、房东、承租人,实现第一时间发现处置。

其中燃气报警后,燃气切断阀还会自动切断燃气,防止燃气进一步泄漏。据统计,自今年2月18日投入使用以来,东郊北区出租房累计触发燃气泄漏报警32次,发生火警0次。
座谈交流
实地参观了解碧海社区的举措后,大家回到会议室开始座谈。相关部门负责人通报补短攻坚行动情况,但没有立即进入分管领导点评和工作会商环节。
“各村社的书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补短攻坚行动中的难点难题,我们共同会商解决。”海宁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海昌街道党委副书记、海昌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海涛邀请村社负责人现场提问。
洛隆社区党总支书记闻王忠提出,目前社区建筑工地比较多,工人聚集,群租房现象比较严重,社区在街道协助下,采取了让派出所上门和与工地负责人对接的措施,但是效果比较差。

陈海涛当场表态,由派出所、消防、社区共同开展为期一周的群租房专项整治,对登记混乱、安全隐患重大的问题立即处理。
胜利社区党委书记褚文华提出,社区内“厂中厂”“园中园”比较多,租赁企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希望执法部门能够加强执法。此外,社区经营出租户标配的消防7件套里,灭火器通用使用寿命一般为5年,也需要经常检查实时更新。

碧云社区党总支书记吴丹红还提出了架空层管理等补短攻坚行动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针对部门的汇报和社区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相关分管领导进行了犀利点评和会商,并给出解决方案。
“补短攻坚,既是补短板,也要有亮点,不能仅仅围绕日常工作推进就可以了,还要探索新的方法。”
“过去,我们加大了消防硬件的投入,防火墙,这扇门关了没有?5年前给各个村社配备的7件套,设备还在不在?”
“执法部门和村社一定要合作,各个条线不要推诿,要配合形成合力。”
“架空层需要一区一策,目前停放电动自行车的标准正在征集意见。”
“除了消防的案件可以移交给公安,进行行政拘留,生态上的问题也可以。”
“刚刚书记提出的问题,作为派出所,只要村社、相关部门吹哨,我们义不容辞处理,不达要求,不收兵。”
“去年针对建筑垃圾偷倒问题,我们有视频监控和专职人员24小时巡逻等手段,今年有没有好的举措?”
会议要求,要树牢底线思维、保持高度警觉,要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补短目标要明确,各个村社、部门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之弦,落实落细安全防范措施;补短责任要落实,要吸取经验教训,压紧压实责任履职到位,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紧迫感;补短措施要精准,要全面整治风险,完善各种应急预案,抓实抓细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补短工作要统筹,推动安全生产补短攻坚行动落实到位,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自补短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区街迅速成立补短攻坚行动工作专班,迅速开展了拆违打非、工程建设、出租房(厂中厂)整治等9项专项行动,确保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补短攻坚行动保质保量推进。截至目前,开展“尖刀”联合执法行动6次,共计办案55起,总计罚款金额人民币83200元。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刘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