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9万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80%以上海宁今年持续推进打造海河联运枢纽港建设联结通江达海的水运“神经末梢”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海河联运是大势所趋 在杭平申线海昌作业区集装箱专用码头,6.4万平方米的内贸和外贸堆场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不同颜色的集装箱,分别代表着不同船运公司。近500米长的口岸上,停泊着几艘从上海港开来的大货船,正在等待装货。就在前不久,码头今年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 
截止到6月底,海昌作业区吞吐量10.0739万标箱,同比增长251.25%,尖山作业区吞吐量9.0648万标箱,同比增长18.01%,这样我市内河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19.1387万标箱,同比增长81.42%。 
正泰新能、恒逸新材料、晶科、海利得,是尖山码头在海宁区域的四大主力客户。翻看尖山码头的“海河联运朋友圈”,已有200多家企业选择海河联运物流通道,与去年年底相比增加了近50家。 “朋友圈”拓展的背后,是尖山码头依托“联运轨迹”党建品牌建设,发动党员干部开展涉航企业集中调研,制定“一企一策”个性化方案。 
尖山码头海河联运是怎么火起来的 据测算,“公转水”规模化运输后,在目的港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海河联运物流模式出口的外贸集装箱,每箱可为企业减少成本200元。 
此外,尖山码头海河联运“火”起来的背后,还离不开“三通道”物流服务品牌建设。 “三通道”可以说是尖山码头的“王牌”。在嘉兴港务和海宁交投战略合作基础上,以通程港口公司为抓手,依托主力货代,同时加强海宁地区中小货代合作,加大海宁市场特别是尖山区域腹地外贸企业业务开发力度,向腹地企业推荐以尖山海河、乍浦支线为主,直拖宁波为辅的“三通道”物流产品,为海宁地区外贸企业提供物流成本低、服务保障强的物流服务。 
发布君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尖山码头1-3号泊位也已完成了集装箱功能改造,新增2台45吨吊机,1万多平方米的后方堆场。这样一来,码头可满足每年35万标箱的通过能力,是去年的翻倍。这也将为下半年释放海河联运“黄金效益”打下扎实基础。 
海河联运发展迈入稳定增长期 如今,海河联运正以实实在在的效益吸引着海宁一大批企业借助水运“出海”。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落地,实施水运降本助推制造业增效行动,推动大宗物资“公转水、散改集”。与上海港、乍浦港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放大港产联动、港贸融合效应。进一步挖掘航运潜能,上半年引入7艘64T集装箱船舶,新增船舶载重吨13835吨,全市单船平均载重吨增至609吨,同比增长14.9%,船舶运力结构得到优化。持续推进港口建设,完成了尖山作业区海河联运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实现集装箱和件杂货分离,新增集装箱泊位2个,集装箱作业能力由15万标箱/年提升至35万标箱/年。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实施,我市海河联运发展迈入稳定增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