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宁市引进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牢牢抓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部门也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推动经编、家纺和皮革等时尚产业从“拼设计”转向“拼设计与拼技术并重”。 一是建强专业经纪人队伍,为家纺产业引进新技术和新成果。近年来,海宁市以培育一批高素质、综合型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为目标,先行打造省级试点场景应用“技转之家”-技术经纪人赋能培育一体化平台。出台《海宁市技术经纪人和技术经纪机构评价方案(试行)》,建立技术经纪评价机制,在打通需求挖掘的“最初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上不断做深做实。目前,平台已入驻技术经纪机构16家,技术经纪人123名,主要来自于高校、中介机构和企业等。我市充分发挥技术经纪人牵线搭桥作用,同时依托“淘科技”平台,近三年该市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57项,合作交易金额1.15亿元。例如,浙江理工大学技术经纪人何霞通过组织专家对接走访许村家纺城,成功建设成立浙江理工大学-海宁中国家纺城时尚面料创新中心,与江苏、安徽、江西以及省内数十家纺织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创新研发家纺、服装等各类面料2000余款,开展交流、培训等活动近100场次。例如,浙江嘉元新材料有限公司与苏州大学开展科研攻关合作,研制了芳纶多层纳米金属化材料多功能复合优化设计新方法,开发出用于智能防护服装的高性能阻燃和防切割纱线,满足了市场对原有产品耐湿耐热等相关功能性要求,2023年该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增加63.3%。2023年技术经纪人培育经验做法入选省首批创新深化改革清单典型案例。 二是建优创新服务综合体,提升家纺产业企业创新能力。加强家纺等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家纺综合体引进时尚面料创新中心、海宁(纺织服装与家居)知识产权快维中心等服务机构17家,其中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等大院名校4家,为家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创业孵化、展览展示、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全市包含经编、皮革时尚在内的省级综合体共集聚创新服务机构158家。我市还创新成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首席技术官联盟,依托综合体等平台,开展多形式的联盟活动每季度至少1场。同时,2021年我市创新推出了以企业为主导的协同创新三年专项行动,三年来共立项协同创新示范项目20项。企业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等,多项“卡脖子”技术实现进口替代等攻关突破。 三是建活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家纺产业企业创新潜能。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建设和科研项目实施,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本着充分拓宽企业准入门槛,严格把关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和科技项目实施绩效的原则,2023年我市创新推出“宽进严出”的“双备案”改革突破行动,对本级研发技术中心和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和认定进行全面改革。将本级研发技术中心由年度择优认定调整为常态申报、季度备案,积极推荐建设较好的中心申报嘉兴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2023年本级已备案80多家,数量为2022年的3倍多;将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由“择优立项”改为“备案立项”,项目完成后统一验收择优给予资金支持,2023年全市共立项本级项目196项,同比增长46%。我市省级新产品立项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近5年累计立项9192项,其中2023年1989项,创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