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牛!人民日报点赞海宁16岁高中生!

发布时间:2024-08-05 16:34 信息来源:融合编辑部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现新物种!

海宁16岁高中生在国际期刊发文!

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

全文如下:

“海宁卵角蚁:具有脱翅蚁后的中国卵角蚁属新种,与无后的毕氏卵角蚁密切相关”。最近,国际动物学领域学术期刊《ZooKeys》发表了一篇聚焦新物种的论文。

在这篇汇聚众多专业学者名字的论文中,有一个特别的作者,他就是新物种的第一发现者——就读于嘉兴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的高一学生刘浩宇。

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何以能发现新物种,还能和专业学者一起发表论文?事情要从两年前的夏天说起。

那年暑假,刘浩宇随家人回到黄湾镇的家中。刘浩宇是一名蚂蚁爱好者,假期除了写作业,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跑到山里捉蚂蚁。

在刘浩宇的眼中,小小的蚂蚁太有趣了,“蚂蚁种类可多了,它们还能展现出复杂的行为特性。比如,弓背蚁能做出类似人类拳击般的动作。”

能够发现新物种,刘浩宇觉得自己是有运气的。他原计划到南北湖周边的林地采集蚂蚁,却误打误撞来到黄湾镇岳庙山的山脚下。在那里,他想采集的是行军蚁亚科。等了很久却没有收获。准备回去时,却发现一窝“毕氏卵角蚁”。为这不可多得的战利品,刘浩宇高兴了好久。

带回家进行培养后,刘浩宇发现,这窝“毕氏卵角蚁”有蚁后。一般情况下,毕氏卵角蚁是没有蚁后的,他察觉到,这个物种不是毕氏卵角蚁,而是一种更为稀有的卵角蚁。

出于蚂蚁爱好者的分享欲,刘浩宇把这窝蚂蚁的图片和培养过程发布到网络上,很快,引发网友们的热议。有人还专门指出,这窝卵角蚁触角的不同之处,中国有蚁后的卵角蚁是八节卵角蚁,这窝蚂蚁的触角居然有九节!

据了解,此前世界范围内的毕式卵角蚁仅有两种分支:一类没有蚁后;另一类有蚁后。有蚁后中,一种卵角蚁触角为八节,另一种卵角蚁触角为九节,可九节种只分布在泰国。

这意味着,刘浩宇采集到的,或是新记录种(指已知物种新的分布记录),或是从未发现的新物种。

随着网上讨论的深入,刘浩宇不禁感到兴奋起来。另一边,他的帖子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主动与刘浩宇取得联系,刘浩宇则把他这份珍贵的蚂蚁样本送了过去。之后的论证之路,变得有些漫长。在浙江大学与广西大学相关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两年后,聚焦新物种的论文发表,一个卵角蚁属的新物种被确认。

按照惯例,刘浩宇是第一发现者,拥有新物种的命名权。刘浩宇说,最早他想叫“刘式卵角蚁”,考虑到发表论文、确定新物种,学者们付出了大量心血,最终,他以发现地进行了命名,就叫“海宁卵角蚁”。

新物种的发现对人类研究蚂蚁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过去猜测,在某些非干扰地区存在与毕氏卵角蚁(克隆生殖)平行演化的另一支近缘物种,可能仍然保留着有性生殖的能力。刘浩宇发现的这一物种验证了这个观点。”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组成员、原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刘乘源坦言,刘浩宇的发现,对研究蚂蚁从有性生殖到克隆生殖的转变有着重要意义。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刘浩宇自小喜欢亲近自然,初二时更是对研究蚂蚁着了迷。如今,走进他的房间,俨然一个小型实验室,书桌上摆满了瓶瓶罐罐,拉开抽屉更是别有洞天,试管、培养皿……

一米八的大高个,却对“微小”世界有着一颗痴迷的心,刘浩宇用他的那份经历告诉我们,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总有收获和惊喜。但或许,他也只是享受投入的那份快乐。未来,刘浩宇的想法是“考一个好的大学,去学习生物科学,然后将爱好转化为专业”。

来源 | 人民日报客户端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