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分好进学校 为将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小学生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处理的必要性,7月4日上午,沙泗浜社区组织紫微小学小学生开展垃圾分类宣讲培训活动。活动上,小学生们通过PPT直观地了解四种生活垃圾分类,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垃圾如何正确分类。在垃圾分类手抄报活动上,小学生们用他们的画笔,将垃圾分类的知识融入创意绘画中,期待小学生们成为环保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将环保理念带入校园、家庭、社会。 “石”分好进农村 为了提升辖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7月10日,杨汇桥村为辖区青少年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垃圾分类 绿色‘童’行”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工作人员运用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向青少年们科普生活垃圾的分类类别、投放方式以及处理方法,引导他们从环境卫生、文明生活的角度如何有效地处置生活垃圾。现场,还设置了趣味模拟分类投放环节,邀请了“小小杨家将”小志愿者当垃圾分类小老师来评判对错。通过这次寓教于乐的活动,加深了青少年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石”分好进菜场 为进一步推进农贸市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提高经营商户、居民垃圾分类自觉性,7月15日,农丰社区组织志愿者进东苑农贸市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市场内的商户、周边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活动中,志愿者向前来购买物品的居民以及商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为他们耐心地讲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告知垃圾分类的好处,引导商家和居民共同为垃圾分好类、分对类而努力。此次活动有效增强了商户及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和意识。 “石”分好上街头 为了给在高温下的环卫工人送去一份清凉,让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到城市保洁和垃圾分类工作中,7月16日,由拳社区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为一线环卫工人熬制绿豆汤并进行派送。收到清凉绿豆汤的环卫工人们脸上露出质朴的笑容。在送清凉的过程中,“‘石’分好”垃圾分类志愿者也向环卫工人普及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让环卫工人主动分类、带头分类,实现垃圾的规范分类和回收,满足资源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此次活动,充分发挥环卫工人、物业人员的优势,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石”分好进机构 翻开历史长卷,自古以来,垃圾问题也曾困扰古人,他们为解决垃圾问题绞尽脑汁。7月18日,南苑社区以万名学生下社区参观博物馆为契机,开展了“以史为鉴,垃圾分类我能行”主题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以历史和文化为载体,向学生们介绍垃圾分类的历史及现在的生活垃圾四分类标准,让学生能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引导他们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此次主题活动,激励了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石”分好进公园 为加深青少年们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去,7月19日下午,西山社区组织辖区内青少年们在西山公园的防空洞开启一场环保教育及垃圾分类的科普活动。来到洞口,便感受到一股凉意传来。防空洞果然是“天然空调房”,不需要用电,自带环保属性。“同学们知道防空洞内储存的香蕉腐烂了算什么垃圾?”在防空洞的老茶室内,青少年们在“‘石’分好”志愿者的讲解下,了解到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和作用。志愿者们还向青少年们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增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提升青少年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石”分好进画室 为引导小朋友们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环保事业的兴趣,7月23日下午,竦秀社区联合艺间画室举办了一场垃圾分类主题绘画体验活动。垃圾分类志愿者向小朋友们发放《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宣传手册,随后,老师带领孩子们踏上了奇妙的垃圾分类绘画体验之旅。大家用笔在纸上勾勒出垃圾袋的轮廓,绘出所选垃圾类别的图样,认真观察每个垃圾的特点,最后将垃圾图案贴在剪裁好的垃圾袋上,让垃圾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小朋友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也有助于让他们从小培养起环保的习惯。 “石”分好进医院 为倡导绿色低碳、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引导广大医护人员、职工、患者积极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7月24日,新华社区联合海宁市中医院开展“垃圾分类一小步 文明健康一大步”宣传活动。活动中,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到服务大厅向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普及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的相关概念,并现场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引导大家践行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共同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让垃圾分类不再是口头呼吁,而是一种共同建设和谐宜居生态环境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