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海宁市发改局了解到,我市全力推进整市光伏规模化开发,2024年光伏新增并网容量达到32.01万千瓦,当前全域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达135万千瓦,新增及累计并网容量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全年光伏发电量11.68亿度,同比增长28.49%。 
光伏容量持续攀高的背后,是我市聚焦全领域发力,开辟了光伏发展新赛道。“光伏+工业”,让产业突飞猛进,目前我市新建工业厂房分布式光伏安装比例不低于80%,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引入光伏建设单位,在一体设计一体施工的助推下,2024年我市新建工业厂房分布式光伏24.73万千瓦,完成年度任务的137.41%。 
“光伏+农业”,创造了应用新模式。“菌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新模式的衍生应用,打开了农村光伏发展的广阔空间,同时海昌街道80MW智慧农业综合示范项目、三峡海宁周王庙镇100MW渔光互补项目、黄湾镇5.95MW风雨连廊光伏发电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 “光伏+交通”,打造了场景新亮点。海宁市嘉绍大桥服务区以光伏为主、风能为辅的发电功能模式,被省交通运输厅认定为全省首个一级低碳服务区,海宁市学林街光伏发电停车楼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省建筑领域碳达峰改造提升类绿色能源应用工作案例。 
海宁市嘉绍大桥服务区 此外,以旧换新让光伏产业迎来了年轻化。以一批老旧光伏更新为试点,我市加快研究突破老旧光伏更新利益分享模式,通过光伏组件的以旧换新,带来了屋顶光伏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双提升。在市会议中心实施的全省首个光伏以旧换新项目,同等面积下装机容量提升81%,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放眼全局,我市光伏产业的提升,坚持“政府引导、电力支撑、企业参与”,运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市场化杠杆撬动,系统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和并网,接受电网统一管理,由此实现了光伏新能源100%就地消纳,2024年完成绿电交易约3亿度。 
新的一年,我市将持续推进光伏应用发展,充分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供应保障、能耗双控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围绕再建30万千瓦新目标,通过“抓龙头、抓项目、抓创新、抓改革”四举措,保障全市完成“十四五”节能降耗任务。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俞砚峰 马晓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