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其中,以光伏、风电和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市场迎来了广阔的增长空间。但随着光伏新能源“入局”企业越来越多,光伏新能源行业也“卷”出了新天际。那么,作为海宁“24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宁的光伏企业如何“破局”?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度,晶科能源以90+GW的出货量问鼎冠军。这意味着,在2023年重回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之后,晶科能源再次蝉联这一光伏行业的“冠军”。 
细致分析晶科能源为何能在行业里独占鳌头?这其中就离不开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结合。早在10年前,晶科就已着手与长三角各高校开展合作,经过10多年的深耕与布局,晶科已成功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计量大学、嘉兴大学、扬州大学、苏州大学等一系列高等学府建立起深厚的“伙伴”关系,战略合作项目超40余项。 “我们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充分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科研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创新驱动力。”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科技项目管理部负责人夏超杰说道。 
2024年,海宁新增3家省重点实验室,数量位居嘉兴市第一,其中,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成为嘉兴首家企业牵头创建的省重点实验室。鲜为人知的是,晶科能源一直在为省重点实验室的目标而努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科研创新能级、扩充科研团队,晶科能源与嘉兴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专注有效解决光伏行业晶硅电池效率突破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校企强强联手,从材料、器件、组件等三个维度探究先进叠层技术,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实验室率先开发出钙钛矿/TOPCon双端叠层电池技术,不久前,创造并保持同类电池效率33.84%世界纪录,已经累计27次打破光伏产品效率和功率世界纪录。 
科研成果只有转化落地才能真正“变现”,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此,晶科能源与浙江大学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展开合作,在“大尺寸高效TOPCo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上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效益三年累计达到237亿元,真正实现了创新成果转化为“真金白银”。2024年,该研究成果也在浙江省科技界一年一度的“大考”——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拿到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这些技术都将被运用于未来海上光伏、交通领域等更多光伏场景中去。”企业方透露,未来,晶科能源还将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共同搭建科研平台,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深耕光伏领域,创造更多无限可能性。 下一步,海宁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以企业为主导,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体的新型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快速通道,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到实处,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胡晓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