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宁市各重点普法责任单位,围绕“法治海宁,心安潮城”工作理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此次通过申报和审议,现确定市综合执法局“执法蓝普法系列之‘蓝’老师走进图书馆”等14个部门(单位)的12个法治宣传项目为2024年度“1212法润万家”品质项目。 一、市综合执法局执法蓝普法系列之“蓝”老师走进图书馆 2024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普法送进青少年身边,利用青少年暑期的休闲空档,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市图书馆合作开设的“蓝”老师暑期普法小课堂,以“代课老师”的身份走进图书馆,丰富青少年暑期法治文化生活。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养犬常识之“遇犬巧应对、犬伤急处置”》普法课堂,结合孩子们熟悉的动画《汪汪队立大功》、日常所见犬只品种、我市禁养犬的范围及文明养犬小知识。开设《野生动物保护》普法课堂结合力孩子们动物园及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野生动物,普及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两场普法公开课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不少好评。 协同合作开展高效普法。该普法项目中的公开课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图书馆的首次合作,通过图书馆的平台,将知识科普、趣味导读和文明行为规范充分结合起来,以阅读为桥梁,推广文明养犬及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法治精神,共同助力城市文明的提升。 二、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委政法委、团市委“平安法治•宪法少年”培育 2024年7月至12月,开展了2024年海宁市“宪法少年”培育暨“学宪法、懂宪法、讲宪法”活动。本次活动由海宁市普法办、海宁市司法局、共青团海宁市委、海宁市教育局、海宁市法学会主办。本次活动在全市60多所小学、初中、高中(含职高)中开展,以“学习+创作+征文+宣讲+评比”的形式,通过授课、征文、演讲、考评、表彰几个阶段,让宪法精神以孩子们的文字和朗诵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培育具有丰富宪法知识和较强宪法精神的海宁市“宪法少年”。活动共分“学宪法”培训、“懂宪法”征文、“讲宪法”演讲、“宪法少年”选拔、表彰汇演五个阶段,经过广泛发动、积极参与、严格考评,历时5个月,经考试竞赛,最终从“懂宪法”征文、“讲宪法”演讲两项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中,评选出2024年度10名海宁市“宪法少年”。 三、市人大、市法院、市司法局“安商驿站”法治服务活动 2023年3月1日以来,“安商驿站”专场活动在海宁已经巡回举办了10余场,覆盖全市12个镇(街道),超过55万人次和近5万个经营主体参与或旁听,真正实现了民主法治“小驿站”服务企业营商“大环境”。 如今,“安商驿站”已成为以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和“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为依托,贯通人大、法院、司法等单位资源,组织人大代表、法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律师、企业经营者、行业和商会负责人、企业法务等,通过面对面、云接云等活动,一站式解决企业涉法难题的基层民主法治综合体。“安商驿站”每次专场都有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律师、企业法务等共同参与,现场交流互动,多维度为企业答疑解惑。通过这样提供精准的法治服务,当地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法院的涉企纠纷受理案件数同比下降12%,纠纷实际化解平均用时缩短8天,胜诉兑现率同比上升15%。为确保“安商驿站”真正“安商”,当地还通过常态化联络机制,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继续跟进提供法治服务,并在具体案件办理中发现风险点,针对性向企业发出司法建议。目前,海宁通过“安商驿站”实现人大代表9000多条民情与法院1.6万余件民商事案件的大数据碰撞,从而梳理掌握了近几年中小微企业在劳资关系、竞业限制、直播带货、企业担保、加工承揽等领域的高频纠纷类型,再通过每一次的专场活动,以“法治+数字”的形式,用人大代表、企业现场问,法官、律师当场解读,事后跟踪反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法治服务。 四、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2024年,市消保委围绕“激发消费活力”为主题,扎实开展“3·15”系列宣教活动,旨在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推动形成公平、公正、诚信的市场环境,共建放心消费环境。市消保委通过举办系列活动,扩大消费维权社会知晓率。3月15日在海宁银泰城举行大型宣传纪念活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为本次活动致辞,市消保委主任、市场监管局局长作消费维权工作汇报。活动现场进行了省消保委最美消费维权义工、“消费维权服务站”先进集体等系列表彰,组织行政部门、公用企业等30家单位,在3·15活动现场,接受群众咨询100余次;组织市场监管局下属检测机构、计量机构开展皮革制品真假识别、蔬菜残留农药检测,计量器具校验等活动。开展专题宣讲,增强群众消费维权保护意识。 五、袁花镇“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活动 2024年12月,袁花镇充分利用各类法治宣传阵地和平台,统筹用好各方力量,广泛开展各类实效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宪法主题宣传活动和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了宪法的重要性,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此次活动进一步弘扬了宪法精神,传播了法治理念,树立了宪法权威,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法治意识,提高了群众的法律素养,在全镇营造了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六、市水利局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宣传活动 市水利局紧扣“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全社会惜水、节水、护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节水树标杆。联合举行2023年度浙江省节水标杆单位授牌仪式,为东方艺墅小区和万像格林公寓2家省级节水标杆小区授牌,表彰小区在节水方面的创新探索,呼吁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节水进社区。联合开展“水情集市”宣传活动,向居民发放节约用水、水土保持、水安全等宣传资料,并提供水利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服务。海宁市尖山段海塘项目开展“知水护水兴水 共享幸福海塘”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在尖山宽塘生活广场发放节水科普宣传单,沿街走访宣传水资源知识,引导大家争做节水护水的倡导者、践行者、捍卫者和监督者。3.节水进学校。开展“大手牵小手、共护水资源”水法宣传进学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游戏互动,向200余名师生普及节水知识,呼吁全体师生共同节约用水,将节水意识深植于年轻一代心中。4.节水进基地。充分发挥海宁市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宣传作用,通过实物演示、视频演绎、VR漫游及互动体验和百科全书等展现方式,让参观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海宁基本水情、灾害防御与节水工作成效,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800余名。 七、市消防救援大队海宁市2024年“119”消防宣传月活动 2024年11月开始,市消防救援大队紧扣“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广泛开展一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声势强劲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掀起消防宣传月活动热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民关注消防、学习消防、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海宁大队共开展消防宣传活动7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培训1.6万人次,推送消防安全提示短信1万余条。 八、市住建局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送教上门” 2024年,市住建局开展了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送教上门”系列活动,聚焦提升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多维度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并结合工伤预防、工资支付、反诈宣传,帮助工人形成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法治意识。重点开展高处作业、典型事故场景逃生等培训,并将普法课堂设在工地项目部,让他们能在午休、工作间隙就近学习。同时,针对项目安全员及班组长、项目经理,将普法课堂设置在各镇(街道)会堂或培训学校,重点开展起重机械管理、施工现场应急救护知识、动火作业操作规程等安全教育法治宣传。采用视频动画、案例警示等形式制作了学习课件,力求让每一位施工从业人员“愿意听、听得懂、用得上”。同时,加强部门联动,汇聚普法力量,邀请海宁市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培训专家库成员及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教师、海宁星熠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教师“送教上门”的同时,积极联合海宁市综合执法局、人社局、应急管理局、交警大队、医院、律所等多家单位,以文明施工、工伤预防、工资支付、有限空间作业、交通安全为主题,共同开展普法宣传培训。 九、盐官镇“宪法宣传周”系列主题活动 2024年宪法宣传周期间,盐官镇整合各部门资源,通过“宪法进农村、宪法进市场、宪法进学校、宪法进宗教”等主题活动,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在全镇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一是“进农村”法治宣讲播希望。积极组织普法志愿者、农村“法律明白人”开展“宪法入户”活动,通过上门发放宣传资料,公众号、微信群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知识,电子显示屏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声部开展宪法宣传,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牢固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二是“进市场”法治答疑送温暖。在郭店农贸市场开展12.4宪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折页、义务咨询等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宪法、反诈骗、消防等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让他们对宪法等法律法规都有了更明确、更清晰的认识。三是“进学校”法治护航伴成长。走进盐官镇初级中学开展“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活动。现场邀请法治副校长、盐官司法所所长陆晓冬为同学们开展宪法专题讲座。四是“进宗教”法治引导促和谐。在盐官小普陀禅寺,普法志愿者向现场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发放宣传材料,讲解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以及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并结合宪法知识问答,为群众宣讲宪法相关法律知识内容。 十、市检察院检察蓝守护少年的你 市检察院开展的“检察蓝守护少年的你”主题项目,旨在通过系列活动提升海宁市中小学生、家长、老师的法治意识,培植法治思维和道德素养,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024年5月,海宁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民革嘉兴市委会直属海宁支部共同成立了晴空反欺凌工作站,并与教育局三方共同签署了《晴空反欺凌工作站合作备忘录》。工作站依托民革界别优势,组织成立一支由律师、医生、老师、政府工作人员等民革党员与检察官共同组成的反欺凌工作队伍,从加强校园教育培训,联合参与欺凌行为的调查、认定和处置,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辅导,开展罪错行为分级干预矫治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家校社”共同参与的反欺凌工作体系,从而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该项目主阵地设在海宁市人民检察院二楼海宁市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依托于海宁市人民检察院和嘉兴民革直属海宁支部成立的“晴空”反欺凌工作站,以实地参观、法治讲座为主,由检察院“彩虹姐姐讲师团”成员和反欺凌工作站的成员为核心讲解和讲课团队,利用周末、暑假、午休等中小学生闲暇时间开展普法活动。2024年5月至12月期间共举办基地主题活动和“反欺凌”法治讲座20场次,惠及2300余名中小学生、家长和老师。 十一、市法院共享法庭“与法同堂”专题活动 2024年,市法院联合市司法局、市社会治理中心推出共享法庭“与法同堂”专题活动,每月在各镇(街道)巡回开展,通过“面对面”加强法院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推动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解决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同堂学习。每期活动明确主题,由法官、司法所工作人员、社会治理中心工作人员、共享法庭庭务主任、调解员共同学习司法理念、裁判标准。二是同堂培训。结合具体案例,由法官、业内专家、资深调解员指导人民调解实务操作、类型化纠纷化解思路。三是同堂交流。法院分析辖区内矛盾纠纷成因特点,通报近期诉前纠纷分流情况,指出具体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意见。四是同堂提升。发布典型调解案例,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解纷经验。各部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综合研判基层治理中的短板、弱项,通过关口互联、交流互动、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将矛盾纠纷化解于基层、化解于萌芽。 十二、团市委青心润潮童项目(开学第一课法治宣传) 团市委通过青心润潮童项目,切实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引导帮助广大青少年“禁黄、禁赌、禁毒”,切实提高防电信网络诈骗、防性侵、防校园欺凌的意识,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联动相关部门,积极整合资源,组织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精准化、多样化开展2024年春季“开学法治、心理第一课”暨“三禁三防三自”教育活动,做到海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通过反诈讲座、播放案例及典型诈骗视频、发放反诈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醒学生警惕网络诈骗,帮助提高防诈识骗能力,树立正确的安全观,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切实营造浓厚的“防诈骗从我做起”的宣传教育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