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海宁继续聚焦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关键小事”。2025年8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出炉,涉及医疗、养老、出行等,关系到海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义务段学校膳食及就餐环境持续提升项目 项目内容: 对全市45所义务段公办学校共68个校区食堂开展设施设备、菜品质量、食品安全、选餐方式、就餐环境等持续提升。一是完善学校食堂硬件设施,提升就餐环境。具体包括:对14所学生在教室就餐的学校加装餐梯,对17所学校消毒房改造提升,对19所学校的厨房设备进行更新,对18所学校购买洗碗机服务。二是严格规范执行陪餐制度,丰富菜品和选餐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新增6所学校推行“选餐制”。 
二、“潮享优水”——高品质供水提升项目 项目内容: 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生活品质,有序推进全市高品质供水系统建设。编制完成《海宁市高品质管道饮用水规划》,分三年组织实施。其中2025年计划完成城镇建成区(硖石、海洲、海昌、马桥街道,长安镇、许村镇)共25个集中住宅小区和1个农村集聚小区高品质管道饮用水工程建设,采用管道入户、一户一表,实现覆盖服务人数3万人以上;2026年计划完成集中住宅小区45个,农村覆盖15个村;2027年计划完成集中住宅小区50个,农村覆盖20个村。 
三、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提升项目 项目内容: 优化全市村庄用地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功能,保障农村村民建房需求。优化调整全市农村村庄布点规划并纳入各镇(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增保留点不少于40个。有序推进“一点一策”规划设置,推行村庄建设“通则式”管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开展保留点管网改造、路灯亮化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改造提升通组道路不少于50公里。 
四、65周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提标项目 项目内容: 将“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纳入65周岁以上城乡参保以及企退人员健康体检项目。根据自愿原则,按性别开展轮流筛查(提标对象当年度不再开展胸片检查),两年完成一轮。按照60%参检率测算,2025年计划筛查人数不少于5万人。同时,发挥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作用,对发现的肺结节患者给予规范化诊治及随访,促进肺部重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群众健康保障。 
五、天然气“户户通”项目 项目内容: 计划分三年实施,通过“瓶改管”改造居民燃气用户约10万户。其中:2025年计划改造约4万户,覆盖许村、长安、周王庙、盐官、丁桥、斜桥、袁花、黄湾、硖石、马桥。2026年计划改造约4万户,2027年计划改造约2万户。 
六、乡村公路持续改造提升项目 项目内容: 实施乡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约20公里,共涉及8个镇(街道),主要通过开展路面大中修、交通安全设施更新、道路拓宽改造等方式,提高道路服务能力及公路安全水平。 
七、医养康养结合服务一体化项目 项目内容: 一是提升改造3个村卫生室,结合“巡回医疗”服务,实现全市较大农村集聚点基层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是为不少于2500名65周岁及以上居家重度失能老人提供“四个一”健康服务。 三是深化6家养老院与属地卫生院的签约合作,补齐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短板。 四是培训养老护理员不少于1200人次,专业骨干人员不少于100人次,完成超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不少于30人,建立全市养老服务人才数据库;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人才分级分类培训,组织四类专题培训各不少于4场、800人次,开设管理人员研修班不少于4场、120人次。 
八、“善居工程”——困难家庭居家环境改造提升项目 项目内容: 按照自愿原则,进一步满足全市在册困难家庭(含低保、低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的基本生活需求。根据实施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推行“套餐模式”。主要对室内厨房、卫生间、卧室等空间开展居住环境改造提升,更换或配置必要的家具家电,提升困难家庭成员的获得感、幸福感。2025年计划完成改造提升不少于60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