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旁也能产“绿电”。2月27日下午,钱江生化所属长河水厂3.5MWp分布式光伏项目,顺利投运并完成送电,这意味着我市首个“水厂+光伏”模式发电项目正式运作,光伏绿电“再下一城”。 
在长河水厂,记者看到建筑物的顶部,基本都覆盖了光伏板:传统屋檐悬挂成前后两排,可充分享受光照;露天停车场加装了全新顶棚,光伏板一边发电一边遮风挡雨;甚至连闲置空地也改造成了“光伏矩阵”;边上还有新建的户外开关站,具有控制发电量和计量、国网通讯等功能。 记者了解到,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为了确保西片居民的用水正常,长河水厂全年都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电量消耗较大,每年电费高达上千万元。考虑到“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为节能省电降低成本,公司与一企业合作签约,达成了20年光伏合作协议,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运行,并于去年9月启动建设。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项目充分利用长河水厂办公楼、车间和露天停车场等38处上方空间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共铺设单晶硅组件5930块,还安装了逆变器、升压变和户外开关站等配套设施,同步还建造了3座光伏车棚,可为10辆新能源车辆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 高密度的覆盖,带来的是显著的发电提升。在前期测试中,一天发电量就有8000多度,在项目全容量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400万度。 “这笔账很值,使用光伏发电的这部分,电价只有过去的一半左右,总的算下来,20年周期我们能够节约电费支出1000余万元。”钱江生化所属长河水务公司总经理孙文雄介绍,绿电的使用还兼具生态效益,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相当于每年节约1230吨标准煤,减少约33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水厂光伏项目是钱江生化低碳战略的又一里程碑。近年来,钱江生化着眼绿色低碳,在技术升级、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不断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长河公司节能电机改造累计节电300多万度,光耀热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技术与模式的持续创新,为我市生态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汇入了绿色动能。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俞砚峰 方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