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海宁市文化产业服务中心(海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0 16:30 信息来源:海宁市委编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单位名称海宁市文化产业服务中心(海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法定代表人张燕
住所  浙江省海宁市海州西路226号行政中心一号楼六楼
开办资金(万元)10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10期末数(万元)10
宗旨和业务范围负责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协调服务工作;协助做好招商和重大项目推进;指导、策划和组织实施全市性重大文化产业会展等活动;承担重大课题调研、对外交流合作和数据统计等;指导、协调镇(街道)、发展平台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承担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并负责日常管理运行;指导、协调基层及有关部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481MB1C72752A举办单位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文化产业方面2024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工作围绕内重培育外强招引,优布局、提能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加快产业项目招引。依托盐官音乐文旅、志摩故里·硖石两大文旅项目,嫁接各镇(街道)产业资源,积极引入音乐、演艺、数字、设计等业态项目,各镇(街道)、平台,采用不同形式加快招商步伐。新诗集文化复合空间、日光域、嗨爱音乐剧文旅、马术文旅项目、沃德印刷设备生产制造项目、卡卡奇幻想星球文旅项目,智能媒体华广云平台总部项目等一批文化项目落地,潮乐之城、志摩故里、深蓝计划礼堂、马桥五四公社等文旅项目对外运营;云翊航空、神仙湖、龙山组团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文化类签约项目25个,项目涵盖文旅运营、影视、演艺、设计、文化制造等多种产业类型,其中引进实体类项目6个。二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多渠道争取资源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携相关影视企业参展第二十八届香港国际影视展,涅伽达与全球第二大译制机构Pixelogic译制集团达成合作,推动海宁影视文化出海。引进轻联国际影视制作基地,打造影视武侠体验馆。在北京策划举办“与潮击掌”影视文化产业沙龙,20多家影视企业参加。围绕“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以海宁国潮时尚为特色,组织许村马面裙、硖石灯彩参展第二十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展会期间马面裙及国潮文创产品交易火爆,占浙江馆文创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参加第五届长三角文博会“桃源书舍”入选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办好第六届海宁文创设计大赛暨“潮青年·创未来”仰山杯文创设计大赛,围绕潮城文创系列、国潮非遗系列、文旅产品系列、仰山青创系列四大赛道,全国47家高校366件作品参赛,30件作品入围获奖,确保不少于20件作品落实地转化。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开展《创新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完成市委年度课题调研,召开全市文化产业联席会议下达全市文化产业指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出台《海宁市网络微短剧扶持政策》,打造海宁网络微短剧基地。推动文旅融合,以百里钱塘全域开发项目为牵引,推进沿江宿集建设运营。实施省级首批人文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充分挖掘乡村人文资源,推选桃园村、科同村、兴福村等6个行政村参加省级首批人文化乡村示范村创建,桃园村入选浙江省人文乡村建设名单。分三批组织优秀行政村参加“乡村文化产业运营人才”培训,12个村完成培训任务。积极投稿浙江省文化产业公众号,全年录用11篇,5篇阅读量达10万+。长安、盐官、斜桥纳入“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组织海影基地、皮革风尚中心、南关厢创意街区及相关文化企业参加浙江省文化产业品牌培植行动,壹歌传媒入选第七批省级成长型企业培育名单。在深圳顺利举办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班,全市30多名文化产业分管领导参加专业培训。结合五经普数据排摸,理清属地文化产业“基本盘”,重点关注升规文化企业,扩大规上“入库面”范围,全年有13家文化企业入规。完成海宁市文化产业协会换届选举工作。(二)文明实践方面一是文明“主旋律”越唱越响。文明融合全速推进,定位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地,完善理论体系、强化品牌培育、重塑体制机制,着力打造海宁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2.0版本,发布具有海宁特色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带1条、镇级文明融合示范圈12个,挖掘多个村级典型案例,形成“一带一圈多点”的城乡文明融合发展格局。文明素养全面提升,推出“潮文明·好习惯”文明好习惯养成系列活动,围绕“4+X”模式开展文明上网、文明餐桌等10个主题,通过与市民互动、电视采访、专题视频、主题漫画和特色环节等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强化市民文明意识,促进文明好习惯的养成,营造和谐文明的城市环境。特派文化落地生根,选派嘉兴市首批文化特派员20名,建立会议联席制度,开设“村里来了文化特派员”专栏,拍摄“我是文化特派员”专题视频。省级文化特派员入驻盐官镇祝会村,打造“爱情艺术村”项目,传递正确的婚恋观,弘扬新型婚育文化。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创新开展“村潮”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设置乒乓球、羽毛球、村BA、村舞、象棋五大项目,打造多姿多彩、富有活力的农村体育文化新生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礼堂起村潮·爱拼才会赢”获省委宣传部2024年浙江省礼堂文化创新品牌。承办2025浙江省“我们的村晚”“我要上村晚”系列活动。二是文明“主阵地”越筑越实。实践版图持续拓展。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功能迭代升级,探索社会化运营新机制。创新建立工业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布首个工业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将实践触角延伸至工业领域,推动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打造,助力“三支队伍”建设。“浙江有礼”持续深化。深化各镇街“1+N”有礼品牌、“十礼”地标建设。连续三年开展“浙江有礼·文明潮城”文明专列巡游潮城活动。培育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一根蚕丝的文化梦》荣获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铜奖。实践模式持续优化。12家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入选嘉兴市首批“光明影厅”试点。以“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为主题,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次,服务群众18万余人次。围绕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民俗活动。三是文明“生力军”越建越优。做好德育文章,持续擦亮“德耀潮城”典型培育品牌,深化多方联动的典型培育联推机制,获评“中国好人”“浙江好人”各1人。发布“道德典型研学路线”1条,打造道德典型研学点位12个。做好引育文章,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对镇街开展移风易俗现状调研,挖掘典型案例。深化“家宴中心准入制”,倡导“俭美家宴”“共富俭”等工作法。做好教育文章,深化“潮润欣苗”未思品牌建设,延伸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等方面,结合第二十四届“万名学生下社区进村落”暨暑期“春泥计划”活动,推出“潮润欣苗+文化特派员”等特色活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文化产业发展后劲还不够足;二是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还需提速。
四、下一步打算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文明实践工作水平。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