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海宁市文化馆(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0 16:30 信息来源:海宁市委编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单位名称海宁市文化馆(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法定代表人王晓莉
住所  浙江省海宁市文博路8号
开办资金(万元)536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1707.62期末数(万元)1592.45
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和群众文艺活动,丰富文化生活;组织、指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培训业余文艺骨干,为开展文艺活动提供服务;负责拟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和开展相关保护传承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481471101035N举办单位海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海宁市文化馆,是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全国一级文化馆,也是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集体、浙江省先进文化馆、浙江省群众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嘉兴市文明单位。全馆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10400平方米。单位在编人员28人,其中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5人、馆员15人、助理馆员5人。主要工作为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公益性的公共文化培训,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免费开放场馆为群众提供文化艺术空间及优质服务。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聚焦品牌,项目实践与理论研究双丰收。《浙江海宁“艺起潮城”》项目入选2024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典型案例文旅融合IP类提名案例,《数字传播让文化具象化:以海宁市文化馆“二十四节气”专题微纪录片为例》在2024年文化馆智慧化建设案例征集活动中获特色案例,《艺起潮城文艺赋美——浙江海宁全力探索全民美育新路径》在2024年中国文化馆协会全国县级文化馆“百馆联动”暨馆长培训班作“文化馆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展示”,《活化利用非遗资源--高品质打造“两坊一铺”机制》获2024年度嘉兴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同时,积极推动品牌的理论性转化,《硖石灯彩带火浙江海宁文旅》和《“一长三员”——海宁市文化馆企业分馆运行模式探索》等6篇高质量理论成果,刊登在《中国文化报》等国家级刊物。(二)着力引领,举办特色文艺活动197场(项)。一是大型文艺演出盛况空前。成功举办了海宁市第十届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第三届群众舞蹈大赛、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启动仪式等8场大型文艺演出,展示了海宁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文艺赋美潮城”工程深入推进。打造了260余个总分馆“文艺赋美潮城”示范点,广泛覆盖城市各个角落。全年共开展了1513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节假日在商圈、街区和景区举办“文艺赋美潮城”专场演出134场,吸引观众近18万人,4个点位成功申报省级精品点位。三是“潮城”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包括第十八届“潮城百灵”歌手大赛、第七届“潮城故事”讲述大赛等7项以“潮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四是“美丽海宁大舞台”演出广受好评。48场精彩演出吸引了线上线下共计288,800余名观众。其中,包括《2024海宁新年音乐会》、《“欢天喜地”精品相声》、儿童剧《花木兰》、话剧《他和她》等“高雅艺术进海宁”系列演出9场,为观众带来了高水准的艺术享受。(三)立足“潮空间”,举办视觉展览活动。一是创新利用文化空间举办特色艺术展览。在康桥文创岛成功举办“纸上繁花”浙江纸艺文创展,展出优秀纸艺作品200余件,开幕式上举行“浙里繁花”专题分享会和“繁花潮起”国风服饰秀,还有民艺文创集市和“纸上繁花”文创神奇体验活动;在海昌街道万物工场智慧港工业社区举办“繁花·似锦”浙江省女画家作品展,将艺术作品展放在工业园区举办,推动现代创意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二是有效利用文化馆、非遗馆等举办艺术展览,共举办纪念金庸诞辰100周年主题创作展、海晏河清·浙江省四馆联动廉政书法走亲作品展等34场,观展达358000余人。同时,借助全市各文化礼堂、企业分馆举办2024农民画作品展、廉洁漫画获奖作品巡展等468场,观展达910000余人。三是举办视觉艺术写生、比赛活动。举办浙江省群文美术志愿者走进海宁长安采风创作活动、第二届嘉兴市家庭视觉艺术大赛、海宁市第二十一届迎“六一”“得伟杯”少儿现场书法大赛,其中“得伟杯”共吸引全市53所学校的200余名学生参赛,展出获奖书法作品60件。(四)服务创新,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活动807期(次),受训3.39万人次。其中,“潮城艺术大讲堂”4期、“百姓艺术课堂”春季、暑期、秋季三期免费艺术培训班74个、“群文艺术讲堂”培训,共17期、“艺术一堂课”辅导96期;开展“潮韵四点钟”志愿服务256次,培训学员5710余人次;举办“三课一忆”非遗传承实践共96期,其中非遗体验活动41场次;此外,还面向年轻人和上班族创新开设追“潮”夜课45个班级,培训264期,学员991人,培训达8388人次。(五)文化赋能,提高非遗保护水平。海宁市非遗馆入选浙江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海宁皮影剧团入选浙江省级非遗体验点,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入选首批浙江省非遗主题街区,斜桥榨菜和硖石灯彩2家非遗工坊成功入选浙江省级非遗工坊,“海宁家纺”入选首批浙江省级非遗美学生活馆;“裕丰米醋酿造”“长安宴球”“杨家酱”等5家非遗工坊入选嘉兴市级非遗工坊;公布了海宁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单和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新增盐官围棋等非遗代表性项目18项、新增沈忠云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人;全年主承办非遗活动、展演、比赛17个(项),举办“上海宁看非遗”59场,“非遗潮集市”38场;开展对港澳台、对国际文化交流9次,国内展示交流活动21次。(六)文旅融合,助力公共文化服务。本年度,我馆在总分馆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新建了第五批5家企业分馆和第三批4家非遗分馆,进一步完善了总分馆体系。同时,我们精心打造了“潮城艺”这一活动品牌,指导并完成了全市12个镇(街道)文化驿站的建设与运营工作,确保了包括马桥五四公社驿站、盐官诗路文化空间驿站在内的多个“潮空间”免费向公众开放,全年共举办了超过100场“潮城艺”活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们灵活开展总分馆联动活动,成功承办了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专场演出1场,参与演出8场,举办联动演出12场;此外,还深入企业开展了92场“艺企点单”活动,深受企业员工的喜爱与好评。为了提升总分馆的管理效能,我们建立了健全的管理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总分馆馆长会议,每月定期召开文化下派员会议,全年共组织了36次下派员培训活动。同时,我们进一步发挥了理事会的重要作用,全年共召开了2次理事会会议,组织了1次学习考察活动,并观摩了2次文化馆的重要活动,为文化馆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七)文化出圈,提升文艺精品创作。一是文艺创作硕果累累。2024年,全馆在文艺创作、发表和辅导方面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0个、省级奖项39个、嘉兴市级奖项23个。其中,歌曲《一起去黄湾》获第三届浙江省旅游歌曲大赛金奖,小品《奶奶的愿望清单》获浙江省第三十五届群众戏剧小品大赛银奖,舞蹈《忆·年年》《再别》分获浙江省广场舞大赛和第三十四届群众舞蹈大赛银奖,曲目《新哈头》《忆秦娥·娄山关》获浙江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群众合唱大赛银奖。二是非遗创作成果显著。2024年,非遗作品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个,省级奖项62个,嘉兴市级奖项7个,获浙江省优秀组织奖2个。海宁皮影戏《少年蒋百里》荣获文化和旅游部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优秀剧(节)目”;“纸上繁花”浙江纸艺文创展获2金3银;第七届“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获一、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潮礼有戏》获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风味创新类银奖;《唐风宋韵围炉》获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器物创新类铜奖。三是信息宣传扩大影响。积极向上级条线上报群文信息,《文旅中国》录用22篇,《中国文化报》录用4篇,《浙江省非遗网》录用27篇,《嘉兴市非遗网》录用20篇,读嘉APP等市级媒体刊登97篇,大潮APP、海宁发布等媒体刊登123篇,“潮城文化”微信公众号录用47篇。四是刊物编纂扎实推进。编印《潮声乡韵》5期、《海宁非遗》专刊2期,其中期刊《潮声乡韵》获2024年浙江省群众文化报刊评比银奖。一年来,海宁市文化馆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奋战“三个年”、奋进“三提升”活动目标,助力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体系,推动海宁市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2024年,文化馆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数量众多,但受到活动资金预算的困囿,导致一些文化下乡、免费培训、精品创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待于提高。
四、下一步打算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党建基础;筑牢安全防线,确保安全有序;引领“潮城”文化,塑造时代新风尚象;打造“艺起潮城”,点亮“终身美育”;点燃“非遗薪火”,创新非遗传承。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举办单位对事业单位进行2024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为优秀单位。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