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海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宁市卫生监督所)

发布时间:2025-04-10 23:11 信息来源:海宁市委编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单位名称海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宁市卫生监督所)法定代表人孙品晶
住所  浙江省海宁市钱江西路82号
开办资金(万元)2266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3150期末数(万元)2266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疾病预防与控制,负责辖区内疫情信息收集与上报、流行病学调查、隔离防控等疫情防控日常工作;承担健康(含精神卫生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职业病防治、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承担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开展公共卫生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按照管理权限,承担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等监督执法工作;做好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巡查监督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481735252268H举办单位海宁市卫生健康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海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宁市卫生监督所)在上级疾控机构的指导和市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围绕疾控高质量发展、应急队伍建设等重点热点工作,统一思想、强化措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本单位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制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章程实施管理和履行职能。(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一的业务活动:1.强化传染病防控。及时规范处置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多起单病例和聚集性传染病疫情。开展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以会商的形式累计开展11次风险评估工作,形成11份风险评估报告。成立传染病基层应急小分队,开展培训10次,演练3次,拉练1次。2.免疫规划智慧升级。进一步提升智慧服务水平,推广全流程使用电子预防接种证,拓展智慧预约、人脸识别、智慧支付等服务功能,推进冷链设备智能监测全覆盖;全市接种门诊80%达到A级及以上标准,67.7%达到A+级及以上标准。壮大免疫规划专业队伍,开展6名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开展产科、犬伤、预防接种门诊操作系统视频等专题培训4次,信息系统专项督导9次。全市常规基础疫苗继续保持高接种率,继续做好AEFI监测与处理,完成麻疹、脊灰、水痘、百日咳等疾病监测处置工作。3.深化慢病综合防治管理。规范推进死因和慢性病监测报告,启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登记工作。持续推进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继续推进浙江省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基线调查。全市各级讲师团巡讲12945场,发布健康知识微信1267条,累计受益人群达8.6万人次。获得2024年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优秀案例1个。高质量完成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和成人烟草使用监测,组织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获全国优秀健走示范区奖。4.重大传染病精准管理。一是落实艾滋病监测和干预任务,开展艾滋病综合监测。二是做好结核病管理,开展疑似患者转诊、追踪。三是开展慢性病毒性肝炎监测工作。四是利用医警协同机制,提升重大传染病精准防控水平,完善病例追踪、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和传播风险判断。5.健康危害因素全面监测。完成职业病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监测,重点行业职业病风险评估,公共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医疗、非医疗机构放射基本情况调查、食品放射污染监测,医疗机构和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居民营养监测,学生常见病与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孕妇碘营养队列研究项目。顺利完成全市43家用人单位的现场调查和采样工作,自主完成率100%。全力推进城乡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全年枯水期与丰水期共采集113份样品,合格率均为100%。2024年指导海洲(幼儿园)荣获“全国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称号。6.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效能。全市24家重点单位开展上门“体检式”职业卫生开展指导服务,帮扶过程中共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115条,至年底共落实整改92条。推进“畅心泳”、“放心宿”、“婴浴无忧”智能监管项目,游泳场所水质在线接入率75%,住宿场所接入13家,杯具洗消在线率100%,洁具清洁使用率86%,婴浴无忧接入1家。借助科技实现4家餐具消毒企业全程数字化监管,处置99.44%风险预警,联合多部门行动,行政处罚1起。数字化监管成效显著,组建专家团队。(三)特色亮点工作1.建强“三支队伍”。锻造专业担当的干部队伍,制定学习计划,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提升政治素养;领导班子带头领办个性化重点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并按时保质完成;借改革提拔年轻同志,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育开拓创新的人才队伍,组建传染病应急小分队,遴选专职疾控监督员,打造“蓝盾铁军”卫生监督队伍。塑造实干笃行的公卫队伍,针对基层岗位开展32场次业务培训,覆盖1700余人次;建立“师徒结对”机制助力新人成长;积极参与各级技能竞赛,斩获多项荣誉,获得9项团队奖获,13人次获得嘉兴市级荣誉,9人次获得省级荣誉。2.开展政治家访。机构合并初期,为稳定人员队伍,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引导家属当好“廉内助”,动员35岁以下非党员青年和非党员高知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班子、中层干部、全体党员、35岁以下青年职工开展政治家访,共走访职工63名,梳理意见建议8条,解决问题2个。政治家访后有5名职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借力“第三方”打造监管新模式。我市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引领,紧跟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思路,创新实施“四小行业”单位卫生安全第三方评估与督导项目,打造“海宁市智慧公卫数据大屏”,建立第三方、卫生监督协管、卫生执法联动机制,健全“闭环式”考评,保证评估服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评估督导覆盖率达到100%,督促整改率100%,评估督导情况录入率100%。经营单位卫生管理水平提升,卫生监督执法实现大数据管理。4.职业卫生帮扶行动高效开展。制定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活动方案,确定15家中小微企业作为第一批帮扶对象并启动实施。对全市24家重点单位开展上门“体检式”职业卫生开展指导服务,帮扶过程中共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115条,落实整改92条。我市3家用人单位接受了上级专家团队的现场帮扶指导,专家团队共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27条,落实整改23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科研创新难且能力不足。近三年未有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项目。缺少相关的政策和经费保障,参与科研项目的动力不足。
四、下一步打算(一)强化疾控职能融合创新发展使疾控与监督职能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融合”,出台更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完善保障和激励制度,达成1+1>2的改革目标。积极争取政策与经费支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二)升级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对照《浙江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化等级标准(试行)》,全面提升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公共卫生干预、监督执法、宣传教育等疾控专业能力,强化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实验室A类仪器设备配备和A类检测能力实现100%覆盖,力争2025年达到A+。完善应急队伍建设,在原有的2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基础上,新组建6支后备队伍和14支医疗机构分队,通过培训、演练、拉练进一步提升疫情处置水平。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6月13日按规定进行了变更登记,变更内容为单位名称、宗旨及开办资金
相关资质认可《医疗机构许可证》,有效期至2028年5月16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