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海宁市硖石小学 | 法定代表人 | 朱黎明 |
住所 | 浙江省海宁市硖石街道塘南东路736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5890.49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5890.49 | 期末数(万元) | 5734.18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及相关社会服务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481074026182E | 举办单位 | 海宁市教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海宁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积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学校严格遵循本单位章程,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章程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宗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日常管理中全面落实章程要求,保障了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及行政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学校定期组织学习,确保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了解冰遵守章程规定。同时,学校不断完善执行机制,确保章程的权威性和执行力。总体而言,学校章程的执行情况良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1.党建引领,筑牢红色根基(1)党纪严抓,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抓党纪,结合主题党日、书记上党课等形式,深入理解党的纪律的内涵和要求。2024年,我们完善了学校“清廉药园”,打造学校清廉文化宣教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2)党业融合,促教育协同发展高度重视“党建带队建”工作,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结合自身业务能力选择服务岗位,如帮助学困生攻克学习难关,如以灯彩、中医药社团传播中华文化等,相关做法在浙江在线等媒体上宣传报道。(3)火红文化,亮党建特色品牌学校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百草园”“灯彩”“创客科技”三大特色项目。学生在科学项目化学习、无人机赛事等活动中表现突出,展现了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2.崇德润慧,营造育人沃土(1)德能双馨,锻造高素质队伍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德育导师队伍建设,成立了学校的德育中心组,多次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带动全校的德育队伍建设。(2)抓住关键节点,实现活动育人按照“活动育人”的要求,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我们的节日”“成长三礼”“丰收节”等校园特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3)搭建特色阵地,慧聚德育评价继续发挥“星•火炬”红领巾驿站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了“慧养成,悦评价”养成教育评价体系。同时开发了“慧德”三段式评价,以及“小绅士”、“小淑女”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深化课改,聚力扩优提质(1)落实教学常规,筑牢提质根基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方案,执行课程设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坚持常规管理四步走,全校教师一年来共上各级各类教研课、公开课200余节,每月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总结提高,做好改进。(2)精研校本研修,助力教学改革围绕“慧力课堂”核心育人理念,本学期老师围绕“数智技术与素养导向双驱动的综合评价育人模式实践探索”这一研修主题,与联盟学校互动连线,共同参与听课、评课,扩大研修成果辐射。(3)合力多管齐下,彰显教学质量我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入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体现了我校在“双减”政策下教学质量的提升。4.科研赋能,培育慧心教师(1)优化管理机制,夯实专业根基持续完善科研制度体系,精准补充、修订与优化各项科研规章,使其更贴合学校教育科研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职能优势,推动学校教育科研事业稳健前行。(2)深耕课堂实践,激发科研活力本年度我校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成绩斐然,共19项海宁市级课题、3项嘉兴市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成功立项。在嘉兴、海宁市课题成果评比中多项获奖。教师论文一、二等奖获奖率远超全市平均,充分彰显了学校在教学实践与科研探索融合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3)创新培养模式,助力教师发展积极探索“主导课题驱动校本研修,集群管理赋能真实研究”的教师发展新路径。同时,依托青年教师成才工程与名优教师工作坊两大成长载体,促进教师抱团成长。5.项目增力,推动创新实践(1)“百草园”项目:文化传承之圃我们借助百草园基地不断完善中医药课程,每年11月开展中医药文化嘉年华之菊花节。我校向海宁市科协申请的科普重点资助项目《中草药标本制作》也在逐步建设中。(2)“灯彩”项目:指尖技艺传承我校每周一开设“硖石灯彩”拓展走班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校教授灯彩制作工艺。非遗技艺的教育传承与创新发展相互促进,助力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播。(3)“创客科技”项目:智启创新引擎学校不忘面向未来,编程、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技特色项目,赋能学生未来成长,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6.安全管理,筑牢校园平安(1)制度完善,责任到位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定期开展消防演练、防爆演练等安全培训,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2)多方联动,环境优化通过主题班会、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还注重完善校园环境,打造“平安校园”。(3)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学校定期开展趣味活动和节日庆祝,如“百草园”特色节庆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习生活的幸福感。(三)取得主要效益2024年,我校一年级新生人数为269人,毕业生人数为337人。学校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下,我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荣膺“浙江省项目化课程示范学校”、嘉兴市义务教育第三批“新优质学校”培育试点学校、嘉兴市文明校园、海宁市品质校园达标学校、2023学年发展性考核优秀。2024年,我校学科总T分列全市第4名,获学科教学质量一等奖。嘉兴、海宁市课题成果评比中嘉兴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海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灯彩项目入选省66个“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海宁市2024年第二届小学生科学项目化学习展示评一等奖;嘉兴市青少年计算机现场赛团体一等奖、海宁市英语剧展评一等奖、海宁市小学生艺术器乐合奏金奖。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学生养成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与德育课程有效结合;党员中名优骨干教师比例仍需要提升。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是坚持“一个重心”,筑牢安全壁垒,守护校园安稳。二是做好“党建领航”、“文化润校”、“教师赋能”和“学生启智”四项工程。三是着力于“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常规管理效能”、“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提升特色项目影响力”、“提升教育科研实力”和“提升后勤保障能力”。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3月5日,按规定申请事业单位开办资金变更,由405.13万元变更为5890.49万元。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4年奖励事项:2024年获评“浙江省项目化课程示范学校”称号(浙江省教育学会项目化课程分会)2024年2月嘉兴市义务教育第三批“新优质学校”培育试点学校(嘉兴市教育局办公室)2024年9月海宁市学科教学质量一等奖(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2024年12月海宁市“品质校园”达标学校(海宁市教育局)2.2024年没有涉及诉讼事项。3.2024年没有接到社会投诉。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1.2024年接受捐赠资助情况: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补助10万元,通过教育局捐赠。2.2024年使用情况:已使用48700.00元,用于支持百草园(清廉药园)建设、设施设备维护、丰富实践教学资源等,结余5130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