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海宁市行知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25-04-10 23:12 信息来源:海宁市委编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单位名称海宁市行知初级中学法定代表人张益锋
住所  浙江省海宁市尖山新区钱塘江路85号
开办资金(万元)5996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5929期末数(万元)5939
宗旨和业务范围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481471100382C举办单位海宁市教育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2024年,海宁市行知初级中学继续严格执行学校章程,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断推进学校现代制度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进步和高质量发展。(二)开展的主要工作1.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学校办学根基(1)强化党建引领,树立师德新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化理论学习,健全师德建设机制。学校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筑牢“两个维护”的政治忠诚,确保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育人导向和师德规范纳入教师考核核心指标。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从严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组织生活会制度,鼓励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党内生活质量。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推动学校党建提质创优,加快形成“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大力弘扬“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2)夯实组织根基,构建“清廉”教风。深化从严治党,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确保“三重一大”事项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深化党支部主体责任、纪检干部监督责任、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四责协同,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健全组织阵地,提升服务意识。依据基层支部规范化建设要求和教育局党组党建积分考核办法,开展党建工作有形化建设,提升支部整体党建水平,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深化学校“红船领航培训提升,助力学校教学提优”支部品牌建设。强化教育监督,营造政治生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切实增强“以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在行知闪光,做育人先锋”这一主题,鼓励党员教师和广大教职员工掌握广博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现代教育技能,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3)紧抓中心工作,优化治校体制。立足专业发展,锻造学校骨干队伍。一是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以党建促进教师师德提升。党建工作和学校发展相结合,以党员教师为主体,通过团队联动、课堂效率和精准教学,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培育“教学做合一”理念,激发教师工作责任心。注重特色创建,推进依法治校管理模式。一年来,学校党支部要开展“知行合一”文化的培育和“真人教育”特色创建,使学校行知特色更明显。2.以五育并举为抓手,践行立德树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总体工作方针,以“真人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抓好德育常规管理工作,聚焦立德树人,推进五育并举,赋能学生成长。(1)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全员育人。完善德育管理体系;学校通过召开德育动员大会,将德育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位教师和班主任,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定期组织德育专题培训,涵盖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情感教育、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等方面,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制定并完善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2)抓好养成教育,落实德育常规。注重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德育处通过文明监督岗进行班级一日常规检查及每月“文明班级”评比,坚决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等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强化班主任日常管理;班主任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和纠正学生日常行为中的不规范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德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与创新;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开展一系列讲座和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增强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对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同时,积极开展家长和教师的心理辅导,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组织各类学科竞赛、运动会、器乐比赛、劳动丰收节等活动,确保学生在各个方面获得均衡发展。3.抓住教学改革契机,确保教育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为中心,实现观念突破、管理突破两个突破,聚力常规管理精细化,不断优化管理措施,全面落实科学育人观。(1)严格管理与优化服务,确保教育公平与教学质量。招生及均衡编班工作细致周到;通过制定严格的新生招生方案、成立专门的招生小组和录取审核机制,确保了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实现了七年级新生的均衡编班,保障了生源和师资的合理分配。(2)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严格执行教学常规检查制度;通过定期的教学检查和反馈,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每周进行小查,每月进行大查,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提前备课并达到优质备课的标准。实施“轻负高质”的教育理念;在控制作业时间的同时,设计高质量的校本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和支持,提供个性化辅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3)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积极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研室的培训和课堂教学比武,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考试管理,确保学科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创新课后服务形式;通过常态及晚自习管理,以及丰富的社团活动和体艺拓展课,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4.以研促教、资源整合,推动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1)强化政策落实与资源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通过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确保学生负担合理减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试题库资源建设;有效推进学校试题库的建设和优化,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新课标学习与实践;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并开展系列实践研讨活动,确保新课标的顺利实施。(2)以科研促发展,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助推科研氛围;围绕“‘三新’背景下优化资源库助推‘真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充分利用学校书吧资源,拓展教师科研能力。青蓝结对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通过“压担子、搭台子”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缩短成长周期,提升整体师资水平。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以“真学课堂”为主题进行课例研讨,形成学习型教研团队,为教师提供理论思辨和智慧碰撞的平台。(3)深化教研组建设,推动数据驱动与现代化创建。提升教研组长的研究与领导能力;实行组长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围绕“真学课堂”、“达真试题研究”、“新课标教学”等主题开展活动,抓实常规工作。积极参与市级以上数据驱动活动;组织教师参与市级以上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成功完成城乡共建型教共体项目,开展结对帮扶、同步课堂等活动。成功创建省现代化学校;做好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收集整理相关材料,积极配合校长室完成电子台账材料,成功创建省现代化学校,提升学校形象。(三)取得的主要效益不仅解决当地孩子上学问题,更是通过优异的办学成绩回报社会,让政府满意,让老百姓满意,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在尖山新区安家、创业。2024年度毕业194人,新招学生295人;教师再课题、论文、课程及各类业务比赛中共获奖198人次;学生在海宁市及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236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学科的优秀教师相对集中,部分学科年轻教师比较多,导致学科的教学质量难以全面提升。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都还需要培养和提升。2.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课程设置灵活性不足,虽然学校开设了多种社团活动和综合素质拓展课程,但课程选择的灵活性仍显不足,未能完全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方向。3.校园设施与信息化建设需加强。硬件设施老化,部分教室和实验室的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在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方面,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信息化建设滞后,尽管学校积极推进“智慧课堂”,但在网络带宽、数字化资源库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打算1.坚持创新驱动,培育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凸显行知特质,深入推进“知行合一”的学校文化培育和“真人教育”特色创建。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项目。2.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开展感恩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坚持家校社协同育人,不断提升德育实效。积极构建“五育融合”育人实践体系,切实提升体卫艺劳工作质量。3.坚持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质量提升新路径。中考省统考背景下,改进教育教学研究,革新教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转型,稳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4.坚持底线意识,筑牢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完善校园体系化安全机制,落实岗位安全主体责任。强化落实安全首遇负责制、“三张清单”工作机制、教师全员维稳工作机制,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学校和谐安全稳定。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8月16日,我单位按规定申请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变更登记,变更登记的具体内容为开办资金由124万元变更为5996万元及法定代表人的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1.绩效:经海宁市教育局考核,获海宁市中小学发展性评价考核良好等地。2.受奖惩情况:2024年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省现代化学校称号;2024年被嘉兴市教育局授予嘉兴市平安校园建设示范校称号;2024年被海宁市教育局授予海宁市“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试点项目示范学校称号等。3.诉讼投诉情况:无诉讼及社会投诉。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