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才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0 16:32 信息来源:海宁市委编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单位名称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才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张洪强
住所  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仰山路777号
开办资金(万元)10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15.38期末数(万元)52.94
宗旨和业务范围负责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提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咨询服务,协助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负责科技、人才服务工作,配合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承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事务性和服务性工作,调处企业欠薪等劳资纠纷等事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481MB1D66740T举办单位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在镇区党委及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广泛支持下,始终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主题,精准对接年度工作任务与目标,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力求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水平,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就业创业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人事人才管理以及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等各项重点工作。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聚焦社会保障,民生之依更加牢固2024年,我中心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工作亮点包括:1、参保扩面与工伤预防深化工作:通过实地走访企业、精心编制社保知识手册、广泛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途径,显著增强了企业与个人的参保意识。全年共编纂并分发社保知识手册800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折页2500份,以及居民养老保险提档升级倡议书25000份,并精心制作了8个政策宣传视频,全方位、多角度地普及社保知识。2、特色政务服务创新项目:创新推出了社保经办“点单式”政务服务,采取上门服务的模式,尤其针对高龄、失能、独居等特殊群体,实现了群众无需奔波于多个窗口之间的便利。专业的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详尽的政策解读及个性化服务方案,让群众在服务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温暖与关怀,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体验。3、社保基金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为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定期杭海新区人力资源市场大学生培训教室定期举办集中警示教育学习班,全镇35名村、社区社保工作人员全员参与。学习内容紧扣社保基金安全主题,深入讲解社保政策法律法规、基金管理风险点及典型案例剖析,有效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法纪意识与责任意识。同时,常态化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警示教育月”活动,通过定期召开警示教育会议、组织专题学习讨论、开展自查自纠等措施,推动警示教育活动向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此外,在杭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循环播放基金安全宣传视频,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社保基金安全的守护。4、社保卡宣传推广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社保卡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有效提升了社保卡的普及率与使用效率,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务体验。5、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为强化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全面落实退休人员体检与慰问工作,并实现辖区内两万余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确保了退休人员的全面管理与养老金的及时、准确发放,进一步提升了退休人员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二)聚焦医疗保障,民生之基更加坚实在医保工作中,我中心全面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结算效率,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024年已办理职工医疗、居民医疗报销共计1123件,生育保险报销236件,完成医疗保险参保、信息变更、个账清算、转移等事务共计2444件,办理医疗保险备案类业务76件。全年参保城乡居民医疗人数达到31776人,补参居民医疗394人次。成功办理105家单位医保账户开户,完成356家单位医保账户注销工作。为强化医保基金管理,组织基金走访人员1445人,对全镇55家定点医药医疗机构进行了全面走访检查,确保基金使用合规安全。主要措施包括:1、流程优化举措:简化报销流程,缩减报销周期,显著提升了医保服务的便捷性与效率。通过巧妙融合线上与线下渠道,拓宽宣传与报销的路径,深化实施效果,确保医保政策的温暖与福祉惠及广大民众。此举旨在使参保职工在享受医保便捷服务的同时,体验到“少跑腿”的轻松与高效,从而将“人人享有医保依靠,家家共享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景转化为现实。2、强化沟通协作机制:与医疗机构构建紧密的沟通与合作框架,积极推动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利用智慧化手段赋能政务服务,促进服务品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切实增强了企业与民众对医保服务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并创新医保服务模式,力求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保服务,使医疗保障成为捍卫人民健康的坚实屏障。3、深化政策宣传与教育:全面开展医保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显著提升了民众对医保政策的认知度与满意度。特别是通过“医保直通车进企业”活动,举办了惠及企业的政策宣讲,工作人员采用实例分析与政策解读相结合的方式,详细阐述了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医保待遇享受、门诊共济保障、生育保险等企业职工关注的高频事项,并对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在报销待遇上的差异进行了逐一剖析,让民众深刻感受到医保政策带来的实际利益与全面保障。(三)聚焦就业创业,民生之本更加坚实在就业工作领域,着力构建高效的就业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多场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强化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从而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实习与就业岗位。此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显著提升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主要成效包括:1、构建求职平台,扩展招聘途径:全年成功举办了18场招聘会,其中包括6场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会。特别是新春系列招聘会,成功吸引了181家企业参与,提供了1032个岗位机会,总计岗位需求达到5937人。此次活动共有2117人参与,线上招聘会浏览量超过8000人次,最终有555人与企业达成了初步的求职意向。2、实施就业政策,增强援助力度:针对镇(区)内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以及低保边缘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就业排查与帮扶。全年累计帮扶人数达到3250人,实现了100%的帮扶覆盖率,并已成功帮助90%的帮扶对象实现就业。确保服务对象求助有渠道、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四)聚焦劳动关系,民生之安更加稳固为有效应对劳动关系问题,我中心加大了对企业监管力度,建立了欠薪预警机制,旨在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欠薪案件。同时,积极开展劳动者法律教育,提升劳动者维权意识和能力,以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切实保障。通过实施一系列有力措施,我中心有效遏制了欠薪问题的发生。1、深入分析,重点监管:通过梳理近一至两年来国家欠薪线索的数据,对被投诉人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归纳,包括企业、工地、个体工商户等。通过分析总结欠薪纠纷的发生情况,重点关注反复被投诉的企业和工程项目。针对欠薪线索频发的企业,对其人事与领导进行约谈,深入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并督促企业及时解决欠薪问题。对于可能引起较大社会风险的企业,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2、建立四色预警管理体系:为更好地管理国家欠薪线索,建立四色预警管理体系。通过红黄蓝绿四色将欠薪线索分为紧急重点案件、中度缓处理案件和优先度最低案件以及无欠薪情况案件四种类别。在实施四色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优先关注需要尽早处理的红色紧急案件,确保案件得到迅速解决。同时,及时对紧急事件进行预警,防止矛盾进一步扩大。3、通报总结,提升处置能力:对于已经解决的欠薪案件,进行通报总结,深入分析案件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问题以及采取的处置策略。这不仅有助于全镇相关人员吸取经验、提升处置能力,还能对欠薪企业起到警示作用,促使其更加重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五)、重点与亮点工作1、人才产业学院集团构建与发展2024年5月底,海宁高新区产业人才学院集团项目正式启动。秉承创新理念,致力于打破传统产业学院“一对一”的合作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了政府、高校、企业、赋能机构四方协同的“N+1+N+X”虚拟产业学院集团合作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旨在深入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同时打通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探索产教融合的全新路径,以期激活人才“新引擎”,为区域高质量发展释放“新动能”。目前进度与成果:2、企业摸排与需求调研:通过深入调研与广泛联络,已成功对接了224家规上企业,全面了解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储备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目前,已与30余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成功组建2个订单班,另有2个订单班正在筹备中。这些订单班将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化培养人才,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3、高校联动与合作:在合作高校方面,产业人才学院集团已与10所省内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2所本地高校。此外,还与河南、甘肃等11个省份的30余所高校实现了联动,为项目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全民职介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开创性地推出全民职介服务模式,广泛吸纳职业经纪人,鼓励大众成为职介,助力身边人就业。通过海宁零工平台设立“全民职介所”版块,完善零工市场供需对接平台,拓宽就业渠道。目前已有119人开通线上职介所,发布就业信息1386条,成功促进就业意向7120人次,实现“全民招聘、全民就业”的目标。(2)、红色经纪人队伍的组建与服务在村(社区)党员工作者中积极发掘并培育红色经纪人,组建零工服务队伍,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信息传递、合同签订、纠纷调解、政策咨询等,旨在优化零工快速对接流程,促进零工市场规范有序运行。目前已有137名红色经纪人,成功匹配灵活用工就业2864人次。(四)、好就业服务站的设立与运行为便于居民就近享受就业服务,在钱塘工业社区等多个社区设立了“好就业服务站”。服务站内设有咨询台,由专业人员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咨询指导;同时,信息发布区则实时更新各类招聘信息和就业资讯,确保求职者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通过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就业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五)、法律培训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合作为提升技能人才的法律素养和维权能力,与浙江省虎良律师事务所何晓琦律师团队紧密合作,在重点区域共同成立了“和谐劳动关系普法e岗通”。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六)人才公寓“筑巢引凤”留住青年人才2024年长安镇引进第三方优质服务,创新组建公寓管理合资公司——海宁青居公寓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精细化服务、社区化运营、智能化设施”的管理模式,精心打造高品质青年人才公寓,目前首个合作项目——青居·住家凤翔路店已正式投入使用。青居·住家凤翔路店共提供324套精装修公寓,全面满足不同产业群体的居住需求。公寓内部配置齐全,从家具家电到阳台卫生间设备一应俱全,青年人才拎包即可入驻。除了优越的居住条件,青年人才公寓还注重公共空间的营造,配备了户外休闲区、共享咖吧、健身空间等多元化设施,构建起了一个集居住、休闲、交流于一体的社区化生活环境,增强青年群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每一位入住青年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与便捷。(七)全面提升劳资纠纷预防与处置能力鉴于年底将至,欠薪案件进入高发期,我中心高度重视,立即行动,重新规划并优化欠薪专班实体化运作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增派人员力量,明确企业18个网格的责任划分,由班子领导包干,部门联挂,并新增18名全脱产专职网格员(不包括两个产业社区工作人员),自10月起即开展全天候排查工作,重点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及重点区域,实施巡查排摸整治。同时,建立健全线索上报、案件跟进、案件调处及总结归纳的系统性机制,强化联合惩戒与案例通报,形成有效的预防与处置闭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企业腾退导致参保率低问题。(二)、传统产业导致人才招引难问题。(三)、企业腾退和各领域欠薪导致的劳动纠纷问题。
四、下一步打算(一)、稳进并举,强化社保政策宣传与业务培训1、提升业务能力:组织社保条线工作人员参加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融合理论与实践,旨在打造一支既懂政策又精业务的宣传经办队伍。2、扩大社保覆盖面:基于过往经验,深入挖掘扩面潜力,加强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指导与督促,提升其社保扩面意识。3、加强基金管理:深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行动,确保社保政策精准执行,同时,将行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中,营造良好工作氛围。4、推动法治化进程:组织普法宣传活动,加大社保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群众参保意识和积极性,全面提升社保经办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二)、吸纳人才,加强“三支队伍建设”1、深化产业人才学院集团项目,强化校企合作2、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推动自主培训体系建设3、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培育与孵化新引进企业(三)、全面排查,强化欠薪问题治理1、在工程建设装饰领域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监管排查力度,实施总包全负责制,优化结算流程,有效减少欠薪案件的发生。2、结合长安镇实际情况,设计并启用新型欠薪管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三色预警管理体系,实现关键数据的可视化监控。3、对全镇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分批次的业务培训,提升其识别欠薪隐患的敏锐度和处理效率,针对疑难案件组织会商,寻求解决方案。4、部署网格员对企业进行分类、分区域巡查排摸,结合欠薪管理平台,快速识别并定位潜在欠薪风险区域。5、强化对劳务公司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其用工行为,鼓励企业采用更加直接、稳定的用工模式,逐步降低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5月30日按规定申请了变更登记,单位名称由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力社保中心变更为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才服务中心)。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