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儿童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他们生活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所以又叫“星星的孩子”。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的语言治疗师孙梦婕,创新制作出了交流板和100多张可撕贴的图文卡片,用卡片代替“星星的孩子”发声。 
“我们先来玩一下拼图。” “拼图。” “你把它拿下来给阿姨。” “小马在哪里?” …… 这段看似简单的对话,来自一个孤独症儿童和他的语言治疗师孙梦婕。 在治疗室里,墙上随处可见的是孙梦婕亲手制作的教学道具——彩色交流板,也是她上课用的“课本”。每一块交流板由透明PC板和可撕贴的塑封小卡片组成,“在这块交流板上,上课的内容都可以呈现,孩子们就会比较清楚今天要学什么内容。”孙梦婕说。 起初,卡片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最基础的名词、形容词等。随着训练的深入,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卡片上的内容慢慢升级成为有逻辑性的生活场景,目前孙梦婕已经制作了100多张不同内容的卡片。 孙梦婕每天都在思考该怎么与这些孩子交流,当她发现许多孩子因无法开口表达自己而做出过激行为时,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他们学会“说话”。利用孤独症儿童视觉敏感的特点,她制作了交流板并在课堂上实践使用后,发现孩子们的过激行为逐渐减少,口语的表达能力也逐渐提高了。孙梦婕还会送交流板给家长,方便他们沟通。 “我之前也接触到一个小患者,她叫豆豆,刚来的时候情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她的语言表达当时只会模仿说,因为配合度不高,我就通过交流板的形式去引导她,慢慢地她的自主语言就出来了,会讲句子,现在已经上普通的小学了。”孙梦婕表示。 4月1日下午,孙梦婕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策划了爱心汽车涂鸦活动。在幼儿园的空旷场地上,“星星的孩子们”手持画笔,在汽车车身上尽情表达自己,原本单调的车身变得五彩斑斓。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星星的孩子”正和他们笔下的画,一起闪闪发光。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姚家莹 方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