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财政总会计制度改革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财政局高度重视,注重总体谋划,打好“总体设计、人才保障、系统支持”三位一体“组合拳”,打通市镇(街道)两级财政总会计管理体系脉络,扎实推进财政总会计制度改革走深走实。 一是提高站位,加强改革组织领导。市财政局充分结合《财政总会计制度》要求,因地制宜研究建立财政内外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多方协调联动,加强宣传培训,加强总会计制度政策学习,强化宣传,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做到学懂、弄通、吃透、会用。坚持对标对表,完成系统搭建,对照《财政总会计制度》要求,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增加总会计核算系统的财务会计核算功能,建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科目“平行记账”核算体系,确保预算会计数据和财务会计数据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提高了总会计信息质量及信息利用率,确保综合反映我市财政运行情况。 二是强基固本,提高信息化水平。市财政局致力加强财政内外的协调联系,深化业务联动,促进各相关管理系统集成,清除数据壁垒、打通信息孤岛。一方面,加强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联动,推进政府预算管理、财政总会计与部门会计间业务统筹,实现市本级235家预算单位与财政总会计核算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数据同源、信息共享、自动对账机制,构建统一运行的政府会计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加强与财政外部的业务联动,进一步完善与人民银行等外部数据交互机制,高效归集总会计核算信息,推动数据共享,提高财政总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夯实财政国库管理基础。 三是综合施策,放大改革效应。将会计核算系统与相关业务系统相结合,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发挥财政总会计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提升支付监控预警能力,通过完善监控预警机制,加大对财政总会计反应的资金支付流向数据的实时监控,提高全市预算执行管理水平。提升财政运行监测能力,充分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生成的数据,开展全市库款追踪溯源和运行监测、全市福利性工资支出集中统一管理等工作,为实现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决策和有效化防控风险提供便利条件。构建“制度+技术”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系统会计核算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总会计核算等各环节的有机贯通,数字赋能推动财政管理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