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海宁乡村的田野间炊烟袅袅,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忙着搭灶台、炒时蔬,空气中飘散着野饭的香气。过去被称为“烧野饭”的老传统,如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逐渐演变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 
从农家灶台到流量密码 田园梦想点燃野饭经济 旧时天气转暖,海宁乡间素有“烧野饭”的传统。村民们用咸肉、时令蔬菜等食材焖煮米饭,在田间地头共享美味。而今,这一传统逐渐从家庭传统转变为集体休闲项目,成为乡村旅游的“流量密码”。 在丁桥镇桃园农庄,负责人王益明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从三月下旬开始,周末要接待七八百人。”他指着停车场里密密麻麻的车辆说,“基本都是家庭出游和企业团建的。” 翻开农庄的菜单,一个十人份的野饭套餐,标价300余元。加上鱼虾牛羊等丰富食材,价格则超500元,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作为经营了近20年的老牌农庄,桃园农庄最初以农家乐为主营业务。然而,随着“烧野饭”热潮兴起,十年前增设项目后,意外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每逢春秋适宜时节,“烧野饭”已成为桃园农庄的营收支柱之一。 同样火爆的场景也出现在盐官镇鑫鑫农场。“清明小长假的预约早就满了,现在最远的订单排到了四月中旬。”农场负责人李芳(化名)介绍,有不少顾客来自杭州、上海等周边城市。
如今,打开社交媒体,海宁各镇街的农庄、农场打卡照刷屏朋友圈。商家看准商机,纷纷推出“烧野饭体验套餐”,提供灶台、食材和场地租赁服务,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品质升级百花齐放 “野饭+”模式创新不断 今年,海宁“烧野饭”市场迎来全面升级,参与形式更趋多元化。尤其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走访中记者发现,各商户根据目标客群特点和自身优势,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野饭+”模式。例如,有商户推出“野饭+农耕研学”项目,瞄准学生和家长群体;也有商家主打“野饭+有机食品”组合,主推新鲜健康的饮食;还有商家宣传“野饭+赏花”体验,结合当地特色花卉种植打造沉浸式场景。 “现在单纯提供灶台已经不够了,必须打造特色服务。”海宁美洋洋营地负责人谈笑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新增了儿童野饭体验区,配备迷你灶具,让小朋友也能参与美食制作。此外,还更新了休闲娱乐区,新增麻将桌、升级原有的卡丁车硬件设施和赛场,满足不同年龄段顾客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蓬勃发展的“野饭+”热潮不仅完善了配套设施和服务,更带动了周边民宿、水果采摘等发展,有效盘活了乡村资源。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程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