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悠悠洛塘河 焕发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5-04-05 08:08 信息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洛塘河全长约27公里,有着海宁“母亲河”之称。这条河流如同一条“大动脉”,贯穿海宁市区,不仅见证了城市发展,更承载着无数海宁人的生活记忆。如今,洛塘河两岸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4月1日上午,来到海洲街道西郊社区,渔船养护工作正有序开展,10来艘老渔船在手艺人的维护下重新焕发光彩。

“这几天修一下船,后面端午节就要派上用场了。”今年73岁的王金法是一位老渔民,他在洛塘河上度过了20多年的捕捞时光,2015年上岸开启新生活。谈及洛塘河的变化,感慨万千。

“以前洛塘这个水不行,淤泥很重,这两年好多了,已经绿水青山了。”王金法回忆。近年来,在一系列生态保护举措的推动下,洛塘河重归清澈,实现了水清岸绿的生态蜕变。

在西郊社区,像王金法这样的渔民一共有121户。曾经,这个小渔村“靠水吃水”,大家凭着几张渔网和一艘小船,以捕捞为生。“2019年12月,社区所有渔民彻底告别水上捕捞行业。”海洲街道西郊社区党总支书记吕晓荣告诉记者,那时起,上岸的渔民不仅能享受相关政策带来的福利,更在现代化社区里找到了新的生活节奏。

虽说渔民生活已经画上句号,但对西郊社区居民来说,在漫长岁月的渔业发展基础上形成的“渔文化”难以割舍。为此,西郊社区特意保留了10来艘传统渔船。

“每年都会开展一些活动,特别是端午节,会有祭船神、捕捞展示之类的内容。”吕晓荣介绍。西郊社区将渔猎文化、渔俗文化、渔船文化等一个个文化要素串珠成链,以别具心裁的方式留下独具西郊特色的“渔文化”。

从西郊社区出发,沿着洛塘河一路向东漫步,生态型绿道映入眼帘,三三两两的居民或悠闲散步,或驻足赏景。洛塘河在坚持水岸同治的同时,深度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以水旅融合为引擎,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康桥・1924文创岛是洛塘河上的一座岛屿,位于三条河道交汇处,堪称海宁的“硖石之心”。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文创岛成功蜕变,成为海宁的文化新地标。

“我们是去年开业的,当时选择康桥·1924文创岛就是因为它处于海宁市区的中轴线上,交通便利,另外这边园区比较有调性,在河边环境比较好。”PLAN B是康桥·1924文创岛的入驻商户,负责人朱佳玮说,岛上的咖啡店巧妙地在保留原有工业设施的基础上,融入工业风格,营造出兼具历史底蕴与时尚气息的文创空间,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

如今,以康桥·1924文创岛为核心,南关厢、干河街、横头街三条古韵街区相互呼应,构建出了“水”“街”“商”“住”多元融合的老街特色,俨然是水旅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悠悠洛塘河,见证了传统渔业“上岸”,也经历着文旅产业“起航”,正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变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马银淇 张煜 应妮杰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