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的斜桥镇黄墩村,空气中飘散着沁人心脾的药草香气。文化集市上,村民们围聚在一个特别的摊位前,对展台上琳琅满目的中药材文创产品啧啧称奇。 
“这个玫瑰花手串不仅好看,闻着还特别舒心!”“听说鸡内金手串能助消化,是真的吗?”面对村民们的询问,文化管理员凌章萍一边耐心解答,一边示范如何将中药材制作成精美的手工艺品。 从中药材到文创产品的华丽转变,源自黄墩村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思考。走进村里的中医药养生馆,一个别具特色的“中药百宝箱”映入眼帘:薰衣草香囊散发着淡雅清香,鸡内金手串透着温润光泽,茯苓挂件造型古朴典雅,羊肚菌耳饰更是别出心裁......这些产品巧妙融合了中医药的养生功效与现代美学的设计理念。 “每件产品都要经过严格工序。”凌章萍翻开她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香方配比。以木樨香为例,配方包含桂花15g、沉香10g、檀香10g等十余味药材。 “我们邀请中医专家把关配方,确保产品的养生功效。”她解释道,“从药材精选到精细研磨,从科学配比到模具成型,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这种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产品开发上,团队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特点。针对女性用户,他们推出玫瑰花、薰衣草等花香系列;为上班族设计鸡内金手串等调理脾胃的产品;茯苓系列则主打祛湿养生功效。目前,团队已成功研发6大类30余款文创产品,形成了完整的文创产品线。 产业振兴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支撑。黄墩村采取“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种植了70亩羊肚菌、灵芝、薄荷等中草药基地,配备专业加工设备,建起文创工坊。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成为村里的文化名片,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从好奇到参与,村民们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凌章萍欣喜地说道,目前,该项目已带动多名全职宝妈就业增收,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从最初的好奇观望到现在的积极参与,村民们见证了传统文化创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对于未来发展,黄墩村有着清晰规划:扩大中草药种植规模,深化文创设计,推动中医药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我们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凌章萍信心满满地说。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王潞 居秋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