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洲街道联塘社区党委的积极推动下,洛川小区经法定程序,将10万元经营性收入转入专项维修资金账户,成为我市首个实现“经营性收入反哺公共维修”的小区。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开辟了社区治理新路径,更标志着“党建引领+业主共治”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结出硕果。 维修资金短缺一直是老旧小区普遍性的一大治理难题。据了解,联塘社区洛川小区长期面临电梯老化、消防管网锈蚀等安全隐患,维修资金“入不敷出”的困境始终难以解决。经社区党委走访调研发现,小区每年经营性收入在保障日常运维后尚有结余,那么能否利用市场收益反哺公共福祉呢?今年2月,在一场 “红色议事会” 上,这一想法引发了热烈讨论。 
“我们联动住建局物管科开展政策攻坚,组织法律顾问、财务专员组成‘智囊团’,就是要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联塘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蒋亚琴介绍道。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创新性打通了经营性收益与专项维修资金的制度通道,成功将“沉睡资金”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源头活水”。 
在这一过程中,联塘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红色纽带”作用,构建起“党委统筹 - 三方协同 - 业主监督”的治理体系,通过召开10场“红色议事会”,搭建起住建局、业委会、物业公司的对话平台,将专业政策解读与居民实际诉求深度融合。同时,创新建立“三级联审”机制,由住建部门提供产权底册、物业初核数据、业委会终审确认,确保10万元资金精准分摊到户。此外,联塘社区还构建“线上+线下”双公示系统,通过公众号、公告栏以及嘉物管平台实时披露资金流向,让资金使用全程透明化。 
此次资金划转以“业主专有面积”为分摊依据,经过大数据核验与动态调整,最终确定0.98元/平方米的科学标准。注入的10万元资金将优先用于电梯钢丝绳更换、消防水泵改造等紧急项目,预计惠及小区55个单元800余户居民,真正实现“市场收益取之于民,公共资金用之于民”。 
“洛川小区的实践是‘漾’系列党建品牌的全新突破。我们正以此为蓝本,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目前,通过建立‘需求- 资源’双清单机制,已梳理出停车位改造、智慧安防升级等10项治理需求。” 蒋亚琴表示,社区将全力打造“潮城红”协同治理2.0版,推动更多小区借鉴洛川经验,实现从“资金破冰”到“治理漾活”的跨越,让这场10万元资金划转引发的创新实践,在基层治理领域不断释放全域共富的“漾效应”。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俞安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