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10点,嘉善县罗星街道归谷路二路55号工业厂房的租赁权在浙江“江南e”要素交易平台以136323.6元的价格顺利完成交易。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嘉兴首宗农村产权跨区域交易,标志着海宁交易模式在嘉兴全市试点推行迈出关键一步。 
为何海宁模式能获嘉兴试点推行?自2015年起,我市就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国试点工作,以规范化的交易程序、多元化的交易方式、规范严格的监管模式,打造统一、规范、透明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此外,还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制度,如“市、镇、村三级管理模式”“依据交易限额分别准入市或镇级交易平台机制”“设定资产资源租赁最低限价标准”等制度,在海宁经过实践检验并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浙江江南要素交易中心更是积极响应市委提出的勇当“县域要素市场建设的先行者”的号召,发力拓展农村产权区域化交易,建设的“江南e”要素交易平台是全省唯一接通“浙农经管”系统的交易平台,产权人、竞买人、交易中心三方通过交易平台能实现交易双方“一次不跑”“全过程不见面”完成交易,像农村集体资产租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等都是平台上的高频交易项目。 “海宁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总金额在2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都会纳入‘江南e’要素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平台年均交易量达到1000余宗。”浙江江南要素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宋海励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只做海宁本地的交易项目,现在平台打破了交易区域、行政的壁垒,服务范围从海宁本地拓展至嘉兴其他县市区。 如今农村产权交易已成为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15年以来,我市共成交农村集体产权9900宗,交易金额27.76亿元,有力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 下一步,我市将以建设区域性高标准要素交易市场为目标,探索建立跨区域交易服务机制,深入开展多平台机构跨区域协作,争创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示范试点,为嘉兴乃至全省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改革样本。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虞思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