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 杭海城际铁路 迎来4周岁的生日 
全省首条跨设区市市域的城际轨道 迎来了开通运营4周年 在绵延40余公里的铁轨上 杭海城际列车 不停奔驰1460个日夜 接送了一批又一批来往的旅客
先来看一组数据 带你走进杭海城际铁路这4年 4年44273200“铁粉” # 客流量(人次) 4年总量4427.32万人次,换乘客流量993.28万人次,海宁人去杭州或杭州来海宁的乘客占总客流量的近四分之一。 # 开行列车 4年累计开行列车30.98万列次,行车1342.58万列公里,列车正点率99.99%。 # 年度客流量# 站点客流量Top4 最高客流量的站点为临平南高铁站,1132.60万人次。 (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6月28日至2025年6月26日) 4年来纪录不断地被刷新 而杭海城际铁路 改变的不仅仅是交通 更是一座城的生活方式 杭州夫妻的“海宁生活” “坐着城铁,吃遍了沿线的特色美食,也玩遍了海宁。”家住杭州的蒋先生夫妇,周末喜欢乘坐公共交通在周边游玩。杭海城际铁路开通后,小夫妻俩就把出行目光瞄向了海宁。他们坐着城铁去许村买马面裙、吃蟹面,去盐官看大潮、游潮乐之城,去斜桥吃粉丝煲、逛庆云夜市…… “这两年,杭海城际铁路沿线站点的公共交通越来越方便,我们探索的区域也就更广了。”公共自行车是他们抵达站点后,使用率最高的中转工具。他们骑着公共自行车去过海宁20多个村庄,感受着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宁静;他们也骑车去过世界花园大会,在蔷薇花构成的“花花世界”中流连忘返。而距离站点较远的区域,他们大多会选择潮巴出行。一次次的接触,也让他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多期待。 蒋先生告诉发布君,这两年,身边像他们这样来海宁游玩的杭州人越来越多,这里似乎成了他们周末生活的大花园。杭海城际铁路,像一根神奇的丝线,将海宁乡土文化“点石成金”,赋予乡村前所未有的活力。 海宁小伙的“奋斗路” 周一早上7点20分,海宁小伙万鸿超拿起背包,拽拽衣服,在海宁桐九公路站准备坐城铁前往杭州,开启新一周的工作。走进车厢后,他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戴上耳机闭目听音乐。列车启动了,120公里的时速,飞奔向杭州。 今年31岁的万鸿超是斜桥人。2020年,研究生刚毕业的他入职了杭州滨江一家数字化产品开发公司。刚开始,回家这一路有些折腾。“需要从滨江坐地铁到杭州东站,再转乘高铁到海宁西站或者桐乡站,然后打车回家。”万鸿超坦言,不仅费时,也很费心力,“再加上工作前两年,常常要加班到很晚,经常来不及当晚回家。” 好在工作第二年,杭海城际铁路就开通了。“我家离桐九公路站几百米路,相当于直达家门口,非常方便。”他笑着说道,晚上10点也能坐上回家的列车,城铁让他每天的“奋斗路”不再那么的波折。 一眨眼,万鸿超的“双城生活”已经度过了四年。 首发车司机眼中的“变化” “那一天,我是桐九下行的首班车司机,站台上人声鼎沸,每个人都想坐上这第一趟列车。”2021年6月28日,姚倪涛担任杭海城际铁路首发车司机,回想四年前的场景,他至今心潮涌动。 曾几何时,海宁狭长的地形制约着人员流动。如今,这条钢铁纽带串联起海宁东西,更将海宁与杭州的时空距离压缩进“半小时”。杭海城际铁路改变的不仅是市民出行的便捷与效率,更是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城乡间前所未有的自由奔涌。 “我身边不少‘杭漂’‘沪漂’朋友最近都回到海宁了。”姚倪涛的言语中带着笑意,“有的开了咖啡店,有的就职在海宁企业,感觉就像我开的列车把他们接回了家,挺奇妙的。” 目光掠过车窗,站点周边日新月异。在姚倪涛眼中,杭海城际铁路改变的还有城市轮廓的快速生长与家门口涌现的丰富就业机会。曾经在外奔波追寻的梦想,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绽放的舞台。 来源丨海宁市传媒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