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36℃,洞口27.9℃,再往里走,温度计稳稳停在26.2℃,和外面相比,西山防空洞里就像揣着个天然大冰箱。 


7月15日,是今年海宁市西山防空洞文化人防体验中心向市民免费开放的第一天,摇着蒲扇的老人、捧着西瓜的小孩纷纷赶来。其中,不少人还赶上了西山防空洞开放日的暖心礼遇活动,获得感满满。 西山防空洞于1973年开始建设,1981年完工,是海宁建成最早、长度最长的简易坑道式人防工程。该工程呈人字形分布,内有大小不等洞室13处,坑道总长469米,面积1428平方米。去年,在市实业集团下属海宁市中盾人防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的推动下,该防空洞被重新开发利用,摇身一变成为了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统计数据显示,西山防空洞去年开放的两个月累计接待超3万人次,日接待量最高达1600人。 
当天下午2点多,市民杨德荣随着人群赶来,迎面扑来的凉气让他很是惬意。“新闻里说这里今天开放了,我们立马决定来看一下。” 这时,婉转悠扬的越剧唱腔从一处洞室传来,引得人们纷纷往里探身。原来,是来自市越剧团的演员在为纳凉群众表演越剧经典折子戏。此外,当天还有琵琶、二胡、笛子等民乐表演。 


75岁的章建生见证过西山防空洞的建设,当天,他带着11岁的孙子来重温当年记忆。“现在可以在这纳凉,还可以看表演,相当好。”章建生说道。 当天的一系列好“戏”,是中盾人防让“洞”于民的贴心举措之一。接下来,中盾人防将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在西山防空洞文化人防体验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让群众在歇脚纳凉的同时也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据了解,西山防空洞此次开放范围与去年一致,为一期项目南洞方向约160米走道及5个洞室,面积约420平方米,设共筑强大国防、走近人民防空、弘扬名人精神、唤醒西山记忆、避暑纳凉体验五个宣传功能区域。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30-17:30,持续两个月。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凌姝燕 张煜 方铄 实习生丨周依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