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钱塘江畔,海宁市盐官古城-潮乐之城游人如织。一条精心设计的“大桃园”旅游线路正吸引着游客:盐官古城看潮后,第二天先去周王庙镇上林村“尚领锦鲤共富工坊”赏锦鲤,接着去盐官镇桃园村参观桃源书舍、体验非遗糕点制作,再去丁桥镇万新村游玩亲子乐园,品一杯海潮村网红咖啡,最后入住周王庙镇荆山村特色民宿。一路行来,途经盐官镇、周王庙镇、丁桥镇3镇4个村,尽享江畔风光与乡村魅力。
人气旅游线路背后,正是盐官镇“大桃园”乡村振兴片区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近日记者深入探访,解码这一跨镇联村模式如何绘就共富新图景。
整合资源,联村抱团来“种花”
向日葵、蓝雪花、月季花……各色鲜花盆栽摆满直播间。员工金亚红正对照清单仔细清点直播所需用花:“郭店村月季20盆、红友村朱顶红10盆、联丰村三角梅25盆、向日葵20盆……”这些即将通过直播销往全国各地的鲜花,均来自桃园村及周边7个合作村庄。

塔莎直播卖花。盐官镇提供
作为传统苗木种植村,桃园村曾几乎家家户户以此为生。然而,受市场波动影响,苗木一度滞销,不少村民选择外出务工谋生。
1999年,金正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暗下决心要改变桃园的落后面貌,于是开始对村级工业小区“低散乱”企业进行全部腾退清零。
土地腾出后,发展什么?经过深入调研,金正华敏锐捕捉到电商花卉的蓬勃商机。在他的积极对接下,2020年,“塔莎的花园”电商项目成功落户桃园村。
塔莎的到来,给小村带来了转机。依托线上平台销售花卉,首年销售额即突破30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多万元,成为撬动村庄发展的关键支点。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创造了大量本地就业岗位,像金亚红这样本村就业村民已有百余人。
“如今,我们生产的花卉品种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恰在此时,“塔莎的花园”主理人王天云向金正华提出扩大种植需求。

塔莎花卉基地
扩大种植规模,桃园村可利用的土地不多,金正华把目光投向了邻村。
面对自身土地瓶颈和邻村寻求产业出路的需求,金正华萌生了“组团”发展的思路:“我们缺地,他们缺销路、技术,大家取长补短,通过资金、土地等入股,抱团发展花卉产业!”

花花世界
这一构想迅速得到响应。在盐官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郭店、新星、安星、城北、广福、红友、联群等7个村相继加入,一个以“塔莎的花园”为核心引擎的花卉产业片区初具规模。根据产业相辅、地域毗邻、优势互补原则,盐官镇引导各村实施“差异化种植”策略,如桃园村主攻康乃馨、万寿菊,红友村专精朱顶红,郭店村则深耕月季、绣球,让片区内的200多个花卉品种实现了科学布局、统一产销。
“技术有指导,销路不用愁,这钱挣得舒坦!”红友村党委书记姚忠益感叹,今年,红友村又联合联群村将75亩土地租给塔莎建设朱顶红基地,片区各村共同参与项目投资,预计明年能为村里增加41万元的项目收益。
每天傍晚六点,在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浙江塔莎园艺有限公司直播间灯火通明。主播手拿花卉盆栽卖力介绍产品,直播间订单“嗖嗖嗖”飞过来。值得一提的是,直播间卖出的每一盆花,不仅仅是塔莎园艺的销售额,也为村企共富基金增加了0.1元的收益。
打破藩篱,跨镇联村拓共富新路
作为“网红村”,桃园村也有自己的发展烦恼:自从开办海宁市共同富裕培训中心,桃园村考察接待量激增,单日最多曾接待8个考察团、150余人。“协调住宿是当前最头疼的事,现有条件远不能满足需求,且考察活动多停留短暂。”桃园村党委书记金正华坦言,8个村子以花卉产业为主,旅游内容相对单一,住宿配套尤为不足。
紧邻钱塘江、资源禀赋相近的其他沿线村落,同样有着各自烦恼:主打民宿的荆山村因缺乏田园体验项目,民宿经济总是感觉“差一把火”;海潮村在引进“深蓝计划”网红咖啡后,也在积极找寻更加丰富多元的乡村旅游项目。

海潮村的网红咖啡馆,盐官镇提供
“一个村的走红,辐射范围毕竟有限,也很难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毕竟资源和空间都有限。”盐官镇党委委员卢玉伦表示,为此,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三镇打破行政藩篱,以桃园村为核心,沿钱塘江轴线,联动盐官、周王庙、丁桥3镇12个村,组建“大桃园”乡村振兴片区。
周王庙镇、丁桥镇、盐官镇三地地域相近、人缘相亲,过去三镇之间在产业上的确有互动,但因为各镇之间政策差异也带来了诸多不便。为破解跨镇协作难题,三镇成立大桃园综合党委,由金正华担任书记,片区重点村书记任委员,建立定期会商、资源共享、项目共推等机制,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组团式发展、项目化运作、市场化经营,目标直指全域共富联合体。
“过去,村与村之间或多或少总隔堵墙,涉及利益联结、产业转型等现实课题,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很难推进下去。”金正华表示,成立综合党委后,协调产业转型和利益联结需更强组织力,大家真正拧成一股绳。

旅游路线中的特色点位
效果立竿见影,大桃园综合党委成立后,有效破除区域壁垒,整合三地文化、产业资源,共同推进钱江潮稻米全产业链项目、果蔬种业试验孵化中心项目和飞地园区标准厂房等项目。同步开发5条片区文旅路线,建成19个共富工坊,提供就业岗位1380余个。

共富培训中心
“原来半天、一天的培训课程,现在可以丰富到2-3天,带动片区各村一起致富。”金正华介绍,2024年,培训中心接待省内外培训班532批次,创收680多万元。
“组团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荆山村村民邵列在村里开办“在江边”民宿,前两年,民宿生意处于“旺季爆满、淡季拍蝇”尴尬情况。近一年以来,他明显感觉到,来荆山村游玩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以前游客主要是奔着看潮来的,现在研学、考察团成了新客源。”自从荆山村加入“大桃园”片区,各村之间的人气互相带动、流动共享,游客来源更广了。人气的显著提升直接带动了产业发展,村里从原先的零星几家,陆续又开了四五家民宿,形成一个小规模的民宿群。

上林村的锦鲤共富工坊
记者了解到,自从片区组团发展后,进入组团发展的村庄会获得“土地租金+设施租金+浮动分红”的组合收益,推动片区内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比组团前分别增长50.4%、60.5%。